馬克思主義哲學原典導讀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典導讀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典導讀》是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周志。

基本介紹

  • 書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典導讀
  • 作者:張周志
  • 定價:16.95元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典導讀》是國家級特色專業---西北政法大學哲學專業教授幾十年教學和研究的成果,是一部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導讀的專業教材。全書介紹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等9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原著(有的是節選)。每篇著作由文本介紹、原著解讀和相關參考資料三部分構成。該書觀點正確,邏輯嚴謹,文字流暢,解讀深刻,分析深入,是一部哲學專業師生和相關人員的優秀讀物。

作者簡介

張周志,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院長,哲學博士。國家級特色專業負責人,省級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帶頭人,教育部哲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陝西省哲學學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1993年9月到1994年6月美國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大學高級訪問學者。陝西省師德標兵,陝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在《哲學研究》、《科學哲學》(美)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等轉載。先後出版學術論著六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省部規劃項目等六項科研課題,獲得省部政府獎四次。

目錄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典導讀
序言 深入原典文本 詮釋思想本意
一、祛媚超俗以彰顯哲學思維的形上價值
二、還原思想本意以回歸哲學的愛智本位
三、返求自識以澄明思維意識的確然性
四、貫通思想歷史以發掘哲學思維的邏輯
一是古代本體論向近代認識論思維的轉化
二是康德哲學批判理性思維的精神豐碑
三是現代西方哲學思維對於意義的追問
第一篇 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
一、寫作背景
(一)篇名及出版簡況
(二)歷史背景
(三)理論背景
二、基本內容
(一)中心思想
(二)主要內容
三、簡要評述
四、原著解讀
(一)馬克思對宗教的批判(1—7自然段)
(二)馬克思對德國現狀的批判(8—21自然段)
(三)馬克思對德國理論的批判(22—27自然段)
(四)馬克思對批判的武器的批判(28—49自然段)
五、閱讀參考
(一)經典著作
(二)其他著述
第二篇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一、寫作背景
(一)篇名及出版簡況
(二)歷史背景
(三)理論背景
二、基本內容
(一)中心思想
(二)主要內容
三、簡要評述
四、原著解讀
(一)異化勞動學說
(二)人的本質學說
(三)共產主義學說
(四)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
五、閱讀參考
(一)經典原著
(二)其他著述
第三篇 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一、寫作背景
(一)篇名及出版簡況
(二)歷史背景
(三)理論背景
二、基本內容
(一)中心思想
(二)主要內容
三、簡要評述
四、原著解讀
第一條
第二條
第三條
第四條
第五條
第六條
第七條
第八條
第九條
第十條
第十一條
五、閱讀參考
(一)經典原著
(二)其他著述
第四篇 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
一、文本概述
(一)寫作背景
(二)歷史意義
(三)出版簡況
(四)文本結構
二、文本解讀(選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一)第一部分
(二)第二部分
(三)第三部分
(四)第四部分
三、進一步閱讀資料
第五篇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
一、文本概述
(一)寫作背景
(二)歷史意義
(三)出版簡況
(四)文本結構
二、文本解讀(選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三、進一步閱讀資料
第六篇 馬克思《資本論》(節選)
一、文本概述
(一)寫作背景
(二)歷史意義
(三)出版簡況
(四)文本結構
二、文本解讀(選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
(一)第一版序言解讀
(二)第二版跋
三、進一步閱讀資料
第七篇 恩格斯《反對林論》(哲學編)
一、文本介紹
(一)寫作背景
(二)寫作和出版情況
(三)結構和主要內容
(四)歷史意義
二、原著解讀
(一)第一版序言解讀
(二)第二版序言解讀
(三)第三版序言解讀
(四)《引論·概論》解讀
(五)第一編 哲學“三、分類。先驗主義”解讀
(六)第一編 哲學“四、世界模式論”解讀
(七)第一編 哲學“五、自然哲學。時間和空間”解讀
(八)第一編 哲學“六、自然哲學。天體演化學,物理學,化學”解讀
(九)第一編 哲學“九、道德和法。永恆真理”解讀
(十)第一編 哲學“十、道德和法。平等”解讀
(十一)第一編 哲學“十一、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解讀
(十二)第一編 哲學“十二、辯證法。量和質”解讀
(十三)第一編 哲學“十三、辯證法。否定的否定”解讀
三、相關閱讀
第八篇 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一、文本介紹
(一)寫作背景
(二)寫作和出版情況
(三)結構和主要內容
(四)歷史意義
二、原著解讀
(一)1888年單行本序言解讀
(二)第一章解讀
(三)第二章解讀
(四)第三章解讀
(五)第四章解讀
(六)結語解讀
三、相關閱讀
第九篇 列寧《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
一、寫作、出版及其理論和現實旨歸
(一)研究和寫作
(二)理論背景
(三)政治背景
(四)馬克思主義與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的鬥爭
二、基本內容結構及序言講解
(一)《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的結構安排
(二)“向報告人提十個問題”解讀
(三)“第一版序言”解讀
(四)“第二版序言”解讀
(五)“代緒論:某些‘馬克思主義’者在1908年和某些唯心主義在 1710年是怎樣駁斥唯物主義的”解讀
三、第一章 經驗批判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一)
(一)第一節 “感覺和感覺的複合”解讀
(二)第二節 “世界要素的發現”解讀
(三)第三節 “原則同格和‘素樸實在論’”解讀
(四)第四節 “在人類出現以前自然界是否存在?”解讀
(五)第五節 “人是否用頭腦思想?”解讀
(六)第六節 “關於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唯我論”解讀
四、第二章 經驗批判主義的認識論和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二)
(一)第一節 “‘自在之物’或切爾諾夫對恩格斯的駁斥”解讀
(二)第二節 “論‘超越’,或巴札羅夫對恩格斯的學說的‘修改’”解讀
(三)第三節 “費爾巴哈和約·狄慈根論自在之物”解讀
(四)第四節 “有沒有客觀真理?”解讀
(五)第五節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或論波格丹諾夫所發現的恩格斯的折中主義”解讀
(六)第六節 “認識論中的實踐標準”解讀
五、第三章 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經驗批判主義的認 識論(三)
(一)第一節 “什麼是物質?什麼是經驗?”解讀
(二)第二節 “普列漢諾夫對‘經驗’概念的錯誤理解”解讀
(三)第三節 “自然界中的因果性和必然性”解讀
(四)第四節 “‘思維經濟原則’和‘世界的統一性’問題”解讀
(五)第五節 “空間和時間”解讀
(六)第六節 “自由和必然”解讀
六、其他各章內容概要
(一)第四章 “作為經驗批判主義的戰友和繼承者的哲學唯心 主義者”解讀
(二)第五章 “最近的自然科學革命和哲學唯心主義”解讀
(三)第六章 “經驗批判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解讀
(四)“結論”解讀
七、全書重點提示及現實意義
(一)全書重點內容提示
(二)學習本書的現實意義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