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祥

職業裁判、教練、資深武術賽事策劃人

教育程度大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俊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74
榮譽,獎勵,稱號,獎項,簡介,經歷,
馬俊祥馬俊祥

榮譽

獎勵

金杯:1座
金牌:21枚
銀牌:7枚
銅牌:3枚
獎盃:1座

稱號

1995全國優秀運動員
1997甘肅省體育道德先進個人
1998全國先進武術工作者
1998至2003年度湖南省民眾體育先進個人
1998至2003年度婁底市體育先進個人
2004年全國武術散打擂台爭霸賽十佳教練
2005年度中國十大教育名人
2006年度中國武術排行榜·年度新銳武術人物
2007年泰州國際武術交流大會著名武術家
2008年度華夏武壇風雲榜·年度十大武術新聞人物
2009年澳門世界武林領袖論壇著名青年武術家
2010年第四屆世界傳統武術節體育道德風尚獎
2011年國際武術文化傳播大使

獎項

2002全國武術擂台賽十佳教練員、中華武林英傑、全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貢獻獎
2003全國武術散打擂台爭霸賽最佳裁判長、第一屆東亞武術運動會十佳教練、武術貢獻獎
2009年廣東電視台體育頻道“文武中國”南拳爭霸賽貢獻獎
2010年海口國際武術交流大會優秀裁判員
2010年中國涼都中美泰拳王爭霸賽優秀裁判員
2012年入選湖南省武林百傑之一.

簡介

馬俊祥,男,甘肅省武山縣人,國家一級武術裁判、傳統武術高級教練、中國武術六段。現任華夏武術文化發展中心主任,國際武術文化研究院副秘書長,華夏武狀元武術大賽總策劃,武狀元國際功夫會顧問,世界傳統武術聯合會委員,世界搏擊聯合會中國區競賽主管,湖南省武術段位辦公室成員,天水市武術協會副主席、滄州通臂劈掛拳研究總會副會長等,曾任甘肅武山縣武術隊總教練、湖南省湘中武術學院副院長兼總教練、婁底市湘中文武實驗學校副校長兼武術總教練、中國民間武術家聯誼會競賽部主任、湖南省婁底市體育總會委員、北京精武武術運動發展中心副主任、北京體育大學國際苗刀教練員培訓班教練、湖南功夫王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等。曾多次擔任全國武術散打擂台爭霸賽裁判員、裁判長、總裁判長、競賽部主任、仲裁主任等職。 2004年、2005年連續兩次被博武國際網“武術風雲人物”評選活動提名。2011年6月,被授予首批“國際武術文化傳播大使”榮譽獎。

經歷

自幼習武,師承全國十大武術名師郭瑞祥教授。擅長國家競賽拳械、劈掛拳、通臂拳、八極拳、翻子拳、鷹爪拳及苗刀、追魂刀、追魂棍、瘋魔棍、梢子棍、鞭桿、散打、擒拿等。
1991年——2010年,在國際傳統武術暨絕技大賽、武當山國際武術交流大會、亞太地區國際武術交流大會、中日韓武術交流大會等國際比賽中獲金杯1座、金牌3枚、銀牌1枚;在全國先進武術館校武術散打擂台賽、全國武術散打擂台爭霸賽、全國武術精英賽、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全國武術比賽中,獲獎盃4座、金牌18枚、銀牌6枚、銅牌3枚。
從2003年——2011年,在湖南、浙江、北京、福建、廣西、珠海、澳門、陝西等地主持組織策劃了中國武術華夏武狀元爭霸賽、華夏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婁底國際武術論壇研討會、東亞武術交流大會、華夏武壇風雲榜、澳門國際武術精英賽、全國武術跆拳道交流大會、湖南武術節等;參與組織了中日武術交流大會、香港國際武術比賽、新加坡國際武術邀請賽、廣東電視台《文武中國》欄目等。(有法國、英國、義大利、加彭、日本、韓國、新加坡、朝鮮、香港、澳門、台灣、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4000餘人次參加,觀眾達5萬人次以上。中央電視台、湖南衛視、廣東電視台、人民日報、中國體育報、湖南廣播電視報、人民網、搜狐網、新浪網、博武國際網、中國武術網、《人物周刊》、《中國財富論壇》、《澳門商報》、《中華武術》、《武魂》、《搏擊》、《武當》等100餘家新聞媒體報導了大賽盛況)。
2008年,應邀擔任北京體育大學國際苗刀教練員培訓班教練,培養了我國第一批苗刀教練員。
主編出版了《中華武術精英譜》、《武海拾貝——武術里的數字文化》,副主編出版了大中專院校通用教材——《體育與健康》。撰寫的論文《武術教練員應具備哪些素質》獲2000年全國優秀論文獎,《連枷棍概說》獲2001年國際優秀論文獎。2003年8月,創辦內部報紙《武術世界》。參與編寫了《中國當代武術家辭典》、《中國當代武林名人志》等大型辭書。
曾榮獲1993年創建全國武術之鄉先講個人;1995年全國優秀運動員稱號;1997年甘肅省體育道德先進個人;1998年全國先進武術工作者稱號;1998年——2003年度湖南省民眾體育先進個人;1998——2003年度婁底市體育先進個人;2002年全國武術擂台賽十佳教練員、中華武林英傑、全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貢獻獎;2003年全國武術散打擂台爭霸賽最佳裁判長、第一屆東亞武術運動會十佳教練、武術貢獻獎;2004年全國武術散打擂台爭霸賽十佳教練;2005年度中國十大教育名人;2007年度中國武術新銳人物;2008年度華夏武壇風雲榜——十大武術新聞人物;21世紀中華武林百傑、中華武術十大推廣人;2009年新加坡國際武術邀請賽貢獻獎;廣東電視台文武中國散打爭霸賽優秀裁判員;2011年第六屆香港國際武術比賽最佳裁判員。
1990年,擔任北京第11屆亞運會火炬手。2000年7月,作為特邀喜賓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拍攝。2006年1月,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2006年12月,國家郵政局為其發行武術明信片一套。2008年,擔任湖南省武術代表團團長率隊參加第三屆世界傳統武術節,獲一金二銀的優異成績,受到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國際武術聯合會主席于再清的接見。2010年,擔任湖南省武術代表團教練率隊參加第四屆世界傳統武術節,獲體育道德風尚獎。2010年,擔任新加坡武術代表團教練率隊參加滄州國際武術節。
培養了近千名學生,遍及全國各地,其中四十餘名學生在全國及省級比賽中多次獲得前三名。其事跡已載入《中國當代武術家辭典》、《中國當代武林名人志》、《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中國專家人才庫》、《世界人才大典》、《世界名人錄》、《中華武術精英譜》等大型辭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