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黑帶象甲

香蕉黑帶象甲

鞘翅目,象甲科。在中國廣東、廣西、貴州、福建、台灣、海南等省均有分布。嚴重發生時,蕉株被害率高達60%~90%,受害重的蕉樹果穗癟小,品質差,商品價很低。除香蕉外,還可為害蕉麻等芭蕉科植物。主要以幼蟲蛀食香蕉假莖,由外至內蛀成縱橫交錯的蟲道,引起流膠、腐爛,易被風折或使花梗無法抽出。幼蟲留在假莖外的蛀孔呈方形,黑色。成蟲也啃食假莖,但食量很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香蕉黑帶象甲
  • 拉丁學名: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ier
  • 別稱:香蕉扁象、香蕉雙黑帶象甲、香蕉假莖象蟲、香蕉莖象蟲
  • 二名法:Banana stem borer weevil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昆蟲綱 Insecta
  • :鞘翅目
  • :象甲科
  • 分布區域:廣東、廣西、貴州、福建、台灣、海南等
發生規律,形態特徵,成蟲,幼蟲,卵,蛹,繭,生活習性,成蟲,幼蟲,防治方法,植物檢疫,農業防治,藥劑防治,

發生規律

(1)世代華南地區年生4~ 5代,世代重疊。
香蕉黑帶象甲香蕉黑帶象甲
(2) 越冬。全年可見各個蟲態,冬季以幼蟲為主,成蟲次之,無明顯越冬休眠現象。(3)時期。3~6月幼蟲數量較多,5、6月蟲口密度最大,為害最烈。

形態特徵

成蟲

成蟲有2種類型。雙帶型成蟲體長13~15mm,蟲體扁平,棕褐色,少數個體棕黑色。前胸背板中線區兩側,各有1條向前漸狹的黑色寬縱帶。觸角膝狀,共9節,著生於喙基部1/5處。此前的一段喙呈桿狀,光滑而稍彎曲;此後的一段喙粗直,兩側布粗大刻點。頭部光滑,嵌於前胸背板前端,露出部分呈半球形。前胸背板前緣嵌頭處內縮如瓶口。前胸背板兩側刻點密布,中部平坦光滑,僅沿中線兩旁有斷續整齊的1、2行刻點。小盾片近饅頭形。胸足長短不一,中足最短小,後足最長。各足脛節具粗大的端距一枚,第3跗節呈扇形,第4跗節具1對爪。鞘翅平闊,基部兩側明顯隆起,翅尾合縫處深內繳,翅面生9條刻點溝,溝內刻點大而溝間部光滑。腹部末端平截,露於鞘翅外,密生黃色絨毛。黑體型成蟲體黑色,具強光澤,前胸背板無縱帶,其他形態特徵與雙帶型相同。在蕉園常見的多為雙帶型。
香蕉黑帶象甲香蕉黑帶象甲

幼蟲

幼蟲2齡前乳白色,後變成乳黃色。末齡幼蟲體長15~18mm,無足,頭赤褐色。腹部多皺紋,中部特肥大,末端平截,邊緣略向上翹。

長橢圓形,長約2.5mm,初乳黃色,近孵化時茶褐色。

蛹體長9~17mm,初乳白色,後漸變黃褐,近羽化時帶紅色。前胸背板前緣內縊處各有瘤刺3對,呈“八”字形排列在中線兩側。喙端部伸達前足第2跗節處,後足部分被翅芽蓋住,翅芽達第四腹節。蛹外被纖維繭。
香蕉黑帶象甲香蕉黑帶象甲

扁圓柱形,長22~35mm,寬12~14mm,由組織纖維纏繞而成。

生活習性

成蟲

羽化後成蟲在隧道中暫留一些時日,然後鑽出,繼而群聚潛居於葉鞘頂部內側或蕉莖外1、2層葉鞘下,或潛於腐爛的鞘肉中。成蟲具畏光性和假死性,在潮濕條件下耐飢力強。成蟲能快速飛翔,陰天或夜間外出活動,多在晚上交尾、產卵。產卵時在葉鞘外表先咬一小孔,卵產於葉鞘組織內的空格中,每處l~2粒。產卵處的葉鞘外表有水漬狀褐色斑點,並有少量的流膠。卵期4~15天。
香蕉黑帶象甲幼蟲圖香蕉黑帶象甲幼蟲圖

幼蟲

1~2齡幼蟲多在外面兩層葉鞘內縱向蛀食,3齡後橫蛀人莖心,縱橫蛀害。4~5齡進人暴食期,一晝夜蛀坑長達30cm,蛀食方向無規律,因而構成縱橫不定的隧道。幼蟲主要集中在蕉莖中上段為害,下段較少,根頭更少。葉柄受害則蕉葉枯折,果梗受害則組織破壞而折斷,假莖受害致蕉莖細瘦或枯心致死。幼蟲期35~44天。老熟幼蟲遷移至纖維比較堅韌的外層葉鞘,封閉已經蛀食成的隧道兩端,並用咬細的蕉莖纖維,在隧道內結成粗糙的長橢圓形繭,化蛹其中。繭口向下,因而繭內不致積水。預蛹期7~12天,蛹期18~21天。

防治方法

植物檢疫

嚴格蕉苗檢疫,禁止帶蟲苗進人新區。新蕉園應注意選種無蟲蕉苗。

農業防治

隨時剝除蕉株枯腐葉鞘,破壞成蟲潛居場所。徹底清除收穫後的殘株,可就地深埋,或切斷投入糞坑漚肥。冬季清園時,自上而下的檢查假莖,剝除蟲害外鞘,投入糞池漚肥。根據成蟲有群趨倒伏蕉株取食產卵的習性,割蕉後有意在蕉田放置適量假莖,誘殺成蟲和消滅幼蟲,減少對健株產卵為害。對受害嚴重,長勢過弱的蕉樹,應及早連同蕉頭一併砍掉。人工捕捉群集於葉鞘基部或枯老的假集外鞘內的成蟲和蕉園附近野生芭蕉上的成蟲,連續捕捉,可顯著減輕為害。
香蕉黑帶象甲繭圖香蕉黑帶象甲繭圖

藥劑防治

葉柄基部與假莖相接的“把頭”處灌注藥液,一般採用8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或25%殺蟲雙AS5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