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花派

香花派

我國華人民間裡,有一種在喪事上為逝者念經超度的僧尼,他們穿佛教僧人袈裟,卻吃葷及結婚生子,在超度法事上仿佛在唱歌演戲,因此引起某些漢傳佛教徒不滿,視為附佛外道。甚至有者批評他們辦法事很吵,故意弄到孝眷傷心哭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花派
  • 定義:佛教的一個支派
  • 不同點1:獨創了不少法事儀規
  • 不同點2:佛事活動形式豐富多彩
起初,後來,

起初

事實上,他們是——香花派。香花派大約在清朝初年就出現在中國南方的福建、廣東和江西,即講閩南語、客家話和潮州話的地區。學者赫治清在《天地會起源研究》對香花派是這么說︰“另一方面,宗教信仰與活動,又和正統的禪宗寺院派有所不同,獨創了不少法事儀規,增加了很多道具,佛事活動形式豐富多彩,熱鬧非凡,格外吸引人,吸收了道教和民間宗教及儒教的某些成分。香花僧可以吃葷,衣、帽、鞋,都和叢林派有別。晚清、民國以來,有些香花僧還結婚成家。”。房學嘉著《客家民俗》謂︰“香花和尚或齋寤被請到孝場做法事……和尚或齋寤‘超度亡魂’做香花,念經如同唱哀歌,上半夜以唱念為主,下半夜以舞為主。”

後來

香花派僧尼原本出家住寺院,後來才轉為住家僧人,可以結婚吃葷。流傳到我國的香花派,僅為潮州及客家兩派。他們平時吃葷,蓄髮結婚,與常人無異。辦法事時則穿上袈裟僧帽,宛如和尚。法壇掛起佛像念佛經,儀式混雜了道儒及民間宗教的成分,法事儀式仿佛在演戲劇,甚至有如判官的打扮。尤其潮州的香花法事就是一出潮劇,香花僧尼又唱又哭,令人鼻酸而落淚。因此,批評者就指責他們盜用佛教儀規,假冒和尚卻喝酒吃葷結婚生子,是非佛非道的東西!
然而,從歷史上看,香花是漢傳佛教派系的一支。如果說它吃葷不是佛教,那么釋迦牟尼、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也有吃葷的,又如何解釋呢?倘若因為香花僧尼結婚不是佛教,那么日本佛教僧人也是可以結婚的,日本佛教是否也不是佛教呢?設使說其儀式混雜儒道,哪個漢傳佛教派系是純的,多多少少都受到儒道的影響,講純佛教該數南傳的吧?
看待民俗文化,有時候還得看其背後意義。昔年中國農業社會娛樂少,民間婚喪習俗就成了一個溝通平台,讓整個小區參與娛樂與悲傷,而民間佛道二教的法事就吸取來自民間歌舞戲劇養分,所以才會有許多哀傷和娛樂性質的環節。不明白這些道理者,如以本身立場大肆攻擊,就會偏頗,喪失了客觀分析就自以為是,不會尊重人家了。
房學嘉對香花派法事的的研究認為:“‘香花’完成了一個亡者在形體消逝後進入後代追憶行列的進程,同時也成為人們開始正常生活的微妙表達,它已經不是純粹的‘陰事’,而真正成了舊人仙逝之後一代新人與屋外的世界進行關係調整、人際交往的開始。”;“通過‘做香花’,彼此的心靈裂痕可以得到彌補,也可能因為一個生命的結束得到重新組合而趨於再次和諧。‘香花’極力強調並動用各種方式渲染的正是這種質樸而一般的心理需求。”;“‘香花’的參與者乃至民間對‘香花’有些微了解的人們都告訴作者,‘香花是勸解人的’、‘香花是勸人為善的’。可以說,‘香花’對生者的勸慰功能甚至大過對死者的超度。”
總之,批評者是否曾經對其深入了解或做了研究,不然憑什麼來指責它是不好的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