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渣打國際馬拉松賽

渣打香港國際馬拉松,簡稱香港馬拉松或香港國際馬拉松,是香港最大型的馬拉松賽事,1997年至今該賽事由渣打銀行主力贊助,故賽事被冠名渣打馬拉松,是為渣打馬拉松“全球最強之戰”四個分站的最後一站、以及最難的一站(另外三個分站分別為肯亞奈洛比站、新加坡站和印度孟買站)。這項活動每年都吸引數以萬計的參賽者參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港渣打國際馬拉松賽
  • 簡稱香港馬拉松
  • 地位:香港最大型的馬拉松賽事
  • 贊助商渣打銀行
賽制,歷史,比賽路線,1997年馬拉松,1998年馬拉松,1999年馬拉松,2000年馬拉松,2001年馬拉松,2002年馬拉松,2019年馬拉松,

賽制

目前(2009年時)的渣打香港國際馬松除了有馬拉松(42.195公里)賽事外,還設有半馬拉松(21.1公里)及10公里賽事。
在每種賽事之中,依照性別和年齡再細分各不同組別。
2007年起,10公里再細分為三個組別:10公里挑戰組(最佳成績少於01:10:00)、十公里1組(最佳成績01:10:01 - 01:25:00之間)、十公里2組(最佳成績多於01:25:01)
2008年起,10公里再細分為四個組別:10公里挑戰組(最佳成績少於01:10:00)、十公里1組(最佳成績01:10:01 - 01:25:00之間)、十公里2組(最佳成績01:25:01-1:40:00之間)、十公里3組(最佳成績多於01:40:01)
2009年起,半馬拉松再分為兩個組別:半馬松挑戰組(最佳成績少於02:15:00)、半馬拉松1組(最佳成績多於02:15:01)

歷史

1997年,為迎接香港主權移交予中國,首屆由渣打銀行贊助的香港馬拉松舉辦。由上水跨越落馬洲至深圳,故亦稱“渣打港深馬拉松”,共有超過1000人參加。
1998年,則在當時剛落成的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青馬大橋舉行。共有約6000名參加者參加。
1999年,賽事首次移施至市區中心舉行。於香港島的中環金融中心作起點,並以九龍深水埗運動場為終點。共吸引逾7000名跑手參與 。
2000年,當年賽道的特色以著名的維多利亞港為起步點的背景。參賽者從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出發,,並再以深水埗運動場為終點。賽事首次安排三項不同距離的賽事,包括馬拉松、半馬拉松及十公里賽。
2001年,參賽人數首次超過1萬人。賽事在九龍尖沙咀彌敦道起步,經過西九龍公路長青隧道,在青馬大橋及汀九橋折返經西區海底隧道。終點則在灣仔金紫荊廣場
2005年,渣打集團並贊助首屆“全球最強之戰”,將渣打全球4個馬拉松聯為一個大型的馬拉松比賽。
2006年,共有接近4萬人參加。2月12日比賽當日,有2名參賽者暈倒,情況危殆,其中一人延至2月14日清晨3時許不治,另有4800多人抽筋,22人身體不適送院。馬拉松比賽全程馬拉松冠軍由肯亞的博爾取得,時間是2小時14分18秒,女子組冠軍則由衣索比亞的圖恩以2小時35分15秒獲得,中國戴艷艷獲得第4名,未能衛冕。
2007年,賽會汲取去年的教訓安排急救等,乃有破記錄的6249人不適或受傷,占參加人數16.7%,35人需送院,其中一名年輕有經驗男跑手疑因中暑情況危殆。
2008年馬拉松的十公里項目與馬拉松、半馬拉松分開賽道,在東區走廊舉行,終點設在維多利亞公園。而馬拉松、半馬拉松首次延伸至銅鑼灣鬧市,終點也改設在維園。不少參賽者認為,東區走廊的賽道較以往途經西隧好。而精英運動員都認為,改在維園衝線有助創佳績。

比賽路線

1997年(渣打港深馬拉松)
由香港上水起步,經過落馬洲皇崗,並以深圳為終點。
1998年(渣打新機場馬拉松)
青馬大橋起步,並以香港國際機場跑道作終點。
1999年
於中環作起點,途經西區海底隧道長青隧道,並以九龍深水埗運動場為終點。
2000年
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出發,途經尖沙咀海濱花園、多個位於九龍的公共屋邨及橫跨汀九橋,以深水埗運動場為終點。
2001年至2007年
賽事在九龍尖沙咀彌敦道近美麗華酒店起步,路線經過柯士甸道廣東道,然後上西九龍公路、長青隧道,在青馬大橋及汀九橋折返經西區海底隧道、港島林士街天橋、畢打街隧道、夏愨道天橋、添美道、分域碼頭街。終點則在灣仔金紫荊廣場
2008年
10公里賽事首次移師港島區東區走廊舉行。參賽者需由維園步行上東區走廊才能到達起點。起點香港東區走郎近興發街維園出口->東區走廊西行線->筲箕灣折回點->東區走郎西行線->維園道西行線->告士打道天橋->維多利亞公園終點 半馬拉松
起點:尖沙咀彌敦道介乎金巴利道加連威老道->柯士甸道->廣東道北行線->匯翔道西行線->連翔道北行線->過佐敦道後轉入南行線->西九龍快速公路南行線->青葵公路南行線->荔景折回點->青葵公路南行線->西九龍快速公路南行線->西區海底隧道香港島方向->乾諾道天橋東行->乾諾道中東行線->畢打街隧道->夏愨道天橋->添美道->分域碼頭街->會議道->鴻興道->馬師道天橋->駱克道->東角道->記利佐治街->維多利亞公園終點
全程馬拉松
起點尖沙咀彌敦道介乎金巴利道加連威老道->柯士甸道->廣東道北行線->匯翔道西行線->連翔道北行線->過佐敦道後轉入南行線->西九龍快速公路南行線->青葵公路南行線->長青隧道南行線->青馬大橋東行線->馬灣折回點->青馬大橋東行線->汀九橋南行線->汀九折回點->汀九橋南行線->長青隧道南行線->青葵公路南行線->西九龍快速公路南行線->西區海底隧道香港島方向->乾諾道天橋東行->乾諾道中東行線->畢打街隧道->夏愨道天橋->添美道->分域碼頭街->會議道->鴻興道->馬師道天橋->駱克道->東角道->記利佐治街->維多利亞公園終點
2009年
起點於尖沙咀,去青馬大橋,經西區海底隧道,終點在維多利亞公園。

1997年馬拉松

為慶祝香港主權回歸中國,渣打銀行於1997年首次贊助馬拉松賽事,復辦闊別了三年的“港深馬拉松”。跑手從香港上水北區運動場出發,經過深圳皇崗口岸,橫跨中港兩地邊境,直至深圳體育館衝線,有著香港順利過渡的象徵意義。這項賽事更是當時世界上唯一跑過兩個地區的馬拉松賽事。

1998年馬拉松

1998渣打新機場馬拉松在香港的全新標誌-青馬大橋起跑,沿著汲水門橋、北大嶼山快速公路,一直跑到位於赤臘角的香港新機場,並在當時尚未啟用的機場跑道上完成最後一段的路程,比賽過程峰迴路轉,精彩萬分,令人嘆為觀止。1998渣打新機場馬拉松吸引了超過640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締造了當時香港長跑賽事的最高參賽人數紀錄。

1999年馬拉松

渣打銀行於1999年再度開創先河,首次在中環鬧市舉行國際馬拉松比賽。全長42.193公里的1999渣打馬拉松由中環遮打道起跑,沿途經過西區隧道、三號幹線、長青隧道汀九橋,然後折回至深水埗運動場衝線。在中環建築宏偉的商業大廈之環抱中跑步,有香港最繁華的景象為6900名運動員打氣,令來自世界各地及本港的參加者更能享受比賽的過程,增加賽事的熱鬧氣氛。

2000年馬拉松

踏入2000年,渣打馬拉松特別以尖沙咀海傍作起點,集合所有跑手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外一同起步,賽道圍繞九龍區一些著名建設,運動員需由尖沙咀海傍,跨越汀九橋一直跑至深水埗運動場的終點。賽事更首次設有三個不同距離的項目:馬拉松、半馬拉松及十公里賽,挑戰全港市民的耐力,令參賽人數再次突破紀錄,高達7150人。

2001年馬拉松

2001年標誌著渣打銀行成永晪U渣打馬拉松的第五周年,參賽人數不斷上升,首次突破一萬大關,賽事共吸引超過10500名運動員參加馬拉松、半馬拉松及十公里賽三項不同距離的項目。
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在賽事當日上午七時正,於尖沙咀彌敦道的起點主持鳴槍,逾萬名選手由尖沙咀出發,橫跨西九龍公路,沿途經過青葵公路長青隧道青嶼幹線(包括青馬大橋及汲水門大橋),於汀九橋折回,穿過西區海底隊道,直闖港島中區各街道,最後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金紫荊廣場衝線。吉爾吉斯坦女選手寶嘉高娃以2小時33分43秒的卓越成績奪標,刷新香港被邀選手最佳時間。

2002年馬拉松

渣打馬拉松近年一直不斷發展,在短短六年時間已成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長跑賽事,並且獲得亞洲及國際體壇的認同,同場舉行第八屆亞洲馬拉松錦標賽;逾50位來自27個亞洲國家及地區的優秀選手來港參加這項每兩年一度的亞洲體壇盛事。
渣打銀行為了提高賽事的吸引力,特別增設“達標獎勵”計畫。任何男子運動員能夠在2小時11分內完成馬拉松賽,便能獲得一萬美元的獎金;而女子運動員在2小時29分內完成賽事亦能獲頒相同金額的獎金。是次賽事共吸引了13574位本地及海外運動員角逐馬拉松、半馬拉松及十公里賽三項賽事,結果肯雅選手馬多羅和中國代表張淑晶在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勇奪渣打馬拉松的錦標。

2019年馬拉松

2月17日,2019年渣打香港馬拉松賽落幕,肯亞選手巴·基普圖姆打破賽會紀錄,奪得男子組冠軍。
基普圖姆跑出2小時9分21秒的成績,打破衣索比亞選手貝拉丘在2017年賽事中創造的2小時10分31秒的賽會紀錄。衣索比亞選手達·沃爾德以2小時11分11秒獲得第二名,他的同胞特·塔德塞位列第三。
女子組方面,白俄羅斯選手沃·馬祖羅納克後程發力,以2小時26分13秒率先撞線,同時也刷新了賽會紀錄。巴林選手尤·丘巴和衣索比亞選手傑·舒爾分列第二、三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