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同日落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組建的首批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之一。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的長期總體建設目標是力爭站在世界藥物研發科學的前沿,在藥物受體的結構、計算模擬,藥物合成和藥理學等研究領域開展研究,注重源頭創新,關注科學核心問題,與革命性技術與產業化戰略相結合,在新醫藥領域吸引全球高端的人才、做出高端的成果,同時與世界頂尖高校開展合作與交流,把深圳的學術研究與產業化帶入世界高水準。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的重點研究領域集中在新藥開發上,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藥物受體結構生物學研究、藥物計算化學研究、功能藥物分子的有機合成和藥物化學的研究、受體功能藥物分子的功能藥理學等。通過X射線單晶衍射、核磁共振和電子顯微學等方法進行藥物受體結構生物學研究,藉助計算機輔助和分子模擬進行藥物設計,對功能藥物分子合成和藥物化學、藥理學原理進行研究,進行對新型藥物進行合成製備,為今後的臨床研究提供藥理學理論支撐。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學術帶頭人布萊恩·科比爾卡教授(Prof. Brian K. Kobilka)於1981年在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2011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2年10月,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與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萊夫科維茨(Robert J. Lefkowitz)共同獲得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研究團隊將引進組建由藥物化學、藥理學、計算化學、生物統計學及轉化醫學領域20位傑出教授骨幹團隊,積極建設成一個開放式的、面向全市、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世界一流公共科研服務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