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古寺

香古寺

臨澤縣香古寺現為2A級旅遊景區,坐落在臨澤縣城北板橋鎮境內,占地面積約201畝,北依明長城,南眺黑水河,始建於西漢武帝元守年間,是絲綢之路久負盛名的千年古剎。建築布局、風格融道、佛、儒“三教合一”基調,充分展示了河西走廊東西文化相交融的特色,是西北地區有名的朝聖旅遊勝地。

香古寺始建於公元前一世紀,修葺重建於二十世九十年代。其規模布局、建築風格、雕塑彩繪、供奉神位,融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基調,充分展示了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特殊民族心態和河西走廊東西文化相交融的特色。香古寺由一門(山門)三院一偏殿組成。前院主建築為“天王殿”,中院大雄寶殿為全廟主殿,建築結構為五轉七殿式,大雄寶殿後面是全廟最高建築物,名為“鳩摩羅什舍利牙塔”。塔內藏有鳩摩羅什法師牙舍利子一顆,為鎮寺之寶,塔四層,高36米。香古寺恢宏的氣勢,精美的建築、鮮艷的壁畫、精湛的雕塑,綠樹環抱,鮮花簇擁的庭院,吸引著眾多遊客觀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古寺
  • 位於:甘肅西部張掖市臨澤縣境內
  • 距縣城:36公里
  • 始建於:西漢武帝元守年間
傳說,歷史,發展,

傳說

板橋與仙姑(香古)密不可分,板橋因(香古)仙姑而聞名,仙姑(香古)使板橋更具地理、民俗和人文精神,使板橋有了文化這一靈魂。相傳,秦末漢初,昭武城北有一個姓何的姑娘,看到黑河每年發水淹死人畜,便化緣修橋,後橋被水沖,姑娘為護橋而逝,板橋一代的民眾將其葬在柳樹堡一帶的沙坡上,並立廟祭祀。漢代名將霍去病出擊匈奴,仙姑顯靈,在黑河架橋一座,幫助霍去病渡河,霍去病得勝回朝,漢武帝封賜“平天仙姑”。西夏李元昊封賜“賢覺聖光菩薩”。

歷史

香古寺始建於西漢武帝元守年間,據碑文記載,明代以來,歷經萬曆六年﹑天啟三年﹑民國八年和民國十四年四次大的修繕和維護,但在1952年以來由於歷史原因,一座金碧輝煌的歷史名寺遭到人為的破壞,寺院建築毀於一旦,淪為一片廢墟。自黨的宗教政策落實以來,在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香古寺的重建修復工作被提上了歷史日程。

發展

1993年春,在理空法師的帶領下,成立了籌建香古寺的領導小組,經省﹑市﹑縣有關宗教事務部門批示,將香古寺註冊登記,並劃撥原址荒漠240餘畝,在房無一間的古寺舊址上,歷經十個春秋艱苦卓掘的努力,跋山涉水﹑化緣布施,承蒙得到十方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先後建起了鳩摩羅什牙舍利塔﹑大雄寶殿﹑三聖殿﹑祖師殿,伽藍殿、觀音殿﹑地藏殿﹑天王殿﹑金剛殿﹑藥師殿﹑仙姑殿等20餘座(處)﹑碑亭﹑角樓﹑陪樓﹑鐘鼓樓8座,禪院﹑齋堂﹑客堂﹑僧舍寮房100餘間,文物陳列館﹑化身塔(窯).海會塔,法幢宗歷代祖師塔林8座等設施,殿堂內精雕或迎請的銅﹑玉﹑木佛像80餘尊.栩栩如生﹑金碧輝煌,法器及大蔵經典古樸典雅。寺院總占地面積161666.67平方米,建築面積18767.34平方米,在臨澤縣城公園旁修建了占地面積3.6畝,建築面積593.76平方米的香古寺辦事處,也是臨澤縣佛教協會所在地。法師帶領全寺僧眾栽植松柏﹑白楊﹑柳﹑榆﹑槐﹑椿、沙棗、紅棗等樹木3.5萬餘株,初步形成了28000平方米的生態治沙防護林。開墾農田9.5畝,菜園3畝,為更好的貫徹落實民族宗教政策和弘揚佛教文化奠定了良好礎。
香古寺香古寺
如今的香古寺,晨鐘暮鼓,梵音高揚,寺院建設初具規模,共有常住僧人20餘單。並於2000年8月隆重舉行了寺院落成、佛像開光、方丈升坐的盛大法會,將成為近百年以來河西走廊復建起的一座清靜莊嚴的佛教叢林,是傳統建築與園林﹑民族文化和佛教藝術相結合的精髓,成為推動西北佛教文化藝術交流和發展的中心;是弘揚佛法、紹隆佛種、續佛慧命,供養三寶的基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落實,臨澤有部分信眾紛紛到酒泉法幢寺,融照法師座下求受皈依的,也有到甘州大佛寺續禪法師前受皈依的。後有原籍臨澤縣蓼泉鎮城北村人,牛登德老居士到酒泉法幢寺禮融照法師剃度出家,法名諦淨,1986年赴四川成都寶光寺清定上師座下受戒圓具後,入住肅南縣馬蹄寺千佛洞發心修建寺院,一九九四年升座方丈,融開大法師親臨送坐。1986年又有臨澤縣平川鎮黃一村邊元龍居士赴肅南馬蹄寺千佛洞禮諦淨法師剃度出家,法名理空,字禪觀,號妙心。1990年,理空法師赴陝西長安縣香積寺續洞大和尚座下受戒圓具,留香積寺讀執事進修培訓班學習兩年,後回馬蹄寺千佛洞幫助佛像開光。臨澤縣委副書記薛忠、縣委統戰部部長魏延全、政府辦公室主任、宗教科科長陳源、板橋鎮教育專乾李陽春赴馬蹄寺千佛洞向諦淨法師提出禮請理空法師到臨澤修建寺院弘揚佛法要求。1992年,諦淨法師同意並送理空法師到臨澤香古寺舊址安居。同年8月,法師報請省、地、縣有關宗教事務部門批准,將香古寺開闢為佛教活動場所,並依法登記。縣政府同意劃給原址荒漠200餘畝修建寺院。
位於臨澤縣城向北36公里處,巴丹吉林沙漠南緣,臨澤板橋鎮東柳的香古寺,北依明長城,南眺黑水河,始建於西漢武帝元守年間,歷經滄桑,幾經興廢。層層沙丘綿延起伏,壕溝縱橫交錯,瓦礫斷恆遍地,枯木林立,林地幼樹星星點點。九二年回到香古寺舊址的理空法師,獨自一人遍走十方,與省內外僧俗信眾結緣募化,帯領僧俗信眾,在黃沙滾滾的荒漠上,先後新建了牌坊式山門、露天彌勒大佛、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鳩摩羅什舍利牙塔、觀音殿、地藏殿、伽藍殿、祖師殿、仙姑殿、三聖殿(念佛堂)、藥師殿、祖師塔林、海會塔、火化塔、陪樓、角樓、鐘鼓二樓、碑亭、禪院、齋堂、僧舍寮房等,於2000年主體工程竣工,耗資兩千多萬元。率領僧俗信眾推移沙丘12萬立方米,墾荒30餘畝,栽植松、柏、椿、槐、柳、榆、楊、紅棗、沙棗等樹近6萬餘株,綠化面積4萬平方米,寺院環境清幽,四季常青,並於2000年8月隆重舉行了寺院落成、佛像開光、首任方丈接法、升座等大型法會。來自陝、甘、寧、青、新、內蒙等省的諸山長老、大德僧尼、活佛喇嘛、居士信眾近8萬餘人,參加了隆重莊嚴的盛大法會。短短數十個春秋,一座座金壁輝煌的殿堂拔地而起,成為近百年來河西走廊崛起的佛教叢林,香火鼎盛,聞名遐爾的國家AA級旅遊景區。1995年4月,借用板橋東灣國小教室、成立了臨澤縣佛教協會和香古寺院管理委員會,召開了臨澤縣第一屆佛教協會代表會議,九鄉鎮50多名佛協代表參加了會議,選舉產生了理空法師為會長,邊維禮、賈永久、李祝榮、張天福、李茂金為副會長的第一屆佛教理事會領導班子。 1999年12月籌備召開了臨澤縣第二屆佛教協會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理空法師為會長,崔玉芳、賀興鴻、易正聰、劉愛國、朱建功、鮑元章為副會長的第二屆佛教理事會領導班子。 2000年冬,在縣政協五屆五次會議上理空提出了在城區修建辦事處的提案、該提案得到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重視,並召集城建局、林業局、土地局、文化局、統戰部、宗教科等有關部門領導召開了劃地現場辦公會議,劃撥給深樹溝荒地三點五畝修建佛協辦事處,2001年春,開工修建至10月10日圓滿埈工並請市縣統戰、宗教有關部門領導落成剪彩。佛教協會工作初見雛形、明朗化;與此同時,在辦事處出台修訂了佛協及寺院主要任職人員職責,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並在2003年8月、2008年10月二次圓滿籌備召開了兩屆縣佛協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歷屆佛協領導班子,並進行了香古寺院管理委員會歷屆換屆工作。同時,縣佛協不定期的組織佛協領導、僧眾學習黨和國家對宗教事務方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新頒布的《宗教事務條例》,舉辦了全縣各宗教負責人法制培訓班和《宗教事務條例》學習班等,大大提高了教職人員及僧俗信眾的法律意識;分年整理佛教協會及管委會歷年的會議記錄、總結材料、表冊檔案、財務狀況,逐年分類歸檔,建立僧人外出參學深造及個人檔案,完成案卷40餘卷;另外,設計出大幅香古寺總體規劃設計圖,編印《香古寺簡介》、《臨澤佛教概況》、《香古寺規約彙編》、《香古寺佛事儀規》等冊,增補再版《香古寺史話》之流派演變、佛事活動、佛事交往等內容,夜以繼日、嘔心瀝血撰寫了鳩摩羅什舍利牙塔碑記,香古寺重光碑文和1992年――2008年16年間,時間跨度大、資料殘缺不全的《臨澤縣佛協及香古寺大事記》。
1992-2008年16年間,理空法師先後帶領僧侶多次出外赴蘭州五泉山俊源寺、蘭州玉佛寺、白塔山法雨寺、雙林院、佛光寺、銀川海寶塔寺、夏河拉布楞尼姑寺、陝西西安大慈恩寺、陝西西安臥龍寺、陝西長安香積寺、陝西戶縣草堂寺、陝西扶風法門寺、扶風大明寺、甘谷大象山永明寺、平涼崆峒山法輪禪寺、天水南郭寺、寧夏中衛高廟保全寺、青海省西寧法幢寺、西寧南山寺、武威海藏寺、羅什寺、古浪縣青山寺、古浪縣甘露寺、古浪龍泉寺、永昌普濟寺、大覺寺、永昌縣雲轉寺、永昌西寨居士林、金昌孩母寺、正法寺、山丹大佛寺、隂騭寺、新疆奇台縣法聖寺、新疆昌吉法幢寺、大佛寺、嘛納寺、新疆米泉蓮池寺、敦煌雷音寺、安西大佛寺、酒泉法幢寺、金塔縣塔院寺、嘉峪關護國寺、高台縣梧桐泉寺、民樂縣聖天寺、民樂六壩圓通寺、民樂海潮壩寺、民樂童子寺、民樂青龍寺、張掖西來寺、張掖靈隱寺、肅南馬蹄寺及我國四大名山等佛教寺院,參加寺院落成、佛像開光、方丈晉院升坐、生西荼毗追思等法會,相互交流,並於2003年、2004年兩次作為中國佛教代表團赴韓國、日本參加中、日、韓三國佛教國際友好交流活動和佛事交流大會。
如今的香古寺,常住僧人20餘單,晨鐘暮鼓,梵音高揚,早晚功課、二時過堂、初一、十五普佛、禮祖、布薩、佛前上供等各種佛事活動繼承大叢林傳統作法,皆學舊如舊,循規蹈矩,虔誠修佛,僧眾安和,莊嚴清靜,歷經滄桑的絲路千年寶剎,終重放佛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