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科疾病病例精解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科疾病病例精解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科疾病病例精解》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科疾病病例精解
  • 作者:張擁波,脫厚珍,劉占東
  • 出版時間:2020年
  •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18961108
  • 類別:內科學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神經內科成立於建院之初,1952—1960年分別由蘇聯專家斯喬賓教授、契爾考夫教授和安格傑教授擔任科室主任。歷經60餘年的不斷沉澱和開拓創新發展,目前在北京市西城區和通州區兩個院區的住院病床數達130餘張,年門診、急診量達18萬餘人次。科室分為腦血管病組、痴呆和認知障礙組、帕金森病和運動障礙組、感染免疫組、癲癇和電生理組、神經心理組等專業組。於1981年正式成立神經病理實驗室。近30餘年來每年主持北京市神經科臨床病理討論會一次,並提供疑難病例及病理資料。
本書介紹了近些年由本院醫師診斷和治療的52個少見和疑難病例,包括神經感染免疫疾病、腦血管病、運動障礙性疾病、脫髓鞘性疾病、神經變性病、周圍神經疾病、神經系統遺傳性疾病、神經肌肉接頭疾病和肌肉疾病、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理化因子及中毒所致神經系統損害和系統性疾病所致的神經系統併發症。其中器官移植後狂犬病、抗NMDA受體腦炎、八肽重複區插入突變的家族性克雅氏病家系、具有詳細病理資料的橋本腦病等均是國內首例。有些病例目前看比較典型,容易診斷,但在當時臨床研究不充分、醫師認識均不足的情況下,診斷過程還是比較曲折,如抗NMDA受體腦炎,以頑固性呃逆、噁心、嘔吐為主訴,曾被考慮“淺表性胃炎、腦幹腦炎、腦血管病、中樞系統淋巴瘤、副腫瘤綜合徵”等,但*後診斷為以極後區綜合徵為首發症狀的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等。對於這些病例的總結,促進各位醫師再次進行臨床思辨和總結,從而進一步提高臨床診斷能力。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張擁波,醫學博士、博士後,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副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神經疾病中心副主任,兼任神經內科副主任、神經病學教研室主任。
社會兼職: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生化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委員,北京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務委員,北京神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卒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神經內科學會常務理事及腦小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腦血管病防治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病學分會心腦血管病共防共治專家委員會委員等。
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SCI論文20餘篇;參編書籍6部。先後主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十一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研究課題。曾獲得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項目和北京市衛生系統高層次衛生技術人才培養——“215”學科骨幹人才資助,並獲得北京市“十、百、千”衛生人才中“百”層次人才稱號。
主編簡介
脫厚珍,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
社會兼職: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委員,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病專業委員會基因與精準醫學組常務委員,北京神經內科學會神經感染與免疫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神經內科學會基礎與轉化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等。
從事神經病學臨床、教學與科研工作20年。主要研究方向:帕金森病和運動障礙性疾病,不安腿綜合徵,腦血管病和動脈粥樣硬化。
獲得“2005屆北京市科技新星”榮譽稱號;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市級科研基金項目多項。以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核心期刊論文多篇,作為副主編出版專著《不安腿綜合徵》。
主編簡介
劉占東,神經病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分管醫療保健中心神經內科。在神經系統老年病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主要從事慢性疲勞神經調節機制方面的研究,發表文章20餘篇。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
目前為國家體育總局奧運會聘任醫療專家;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生化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醫療監督學組委員;體育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分會醫療與健康專委會委員;北京醫學會抑鬱障礙分會委員;國際神經化學會會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