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炳寰

饒炳寰

饒炳寰(1901-1974),原名偉昌,廣東大埔縣茶陽鎮太寧村人。1923年參加革命,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至1928年與饒龍光一起領導農民運動和武裝暴動,曾與張鼎丞、羅明並肩戰鬥。1933年在上海參與組織“左翼記聯”任常委,並編輯出版《集納批判》。後受饒彰風委派擔任省府地下工作組組長,策動吳奇偉等國民黨將領舉行粵東起義。參加了解放廣州,接管廣州的工作。解放後參與了廣州市政協的籌建工作,為廣州市政協元老之一。歷任太寧農會執委、太寧支部首任書記、中共大埔縣委委員兼附城區委書記、工農革命政府秘書、廣州市政協秘書處副處長、廣州市政協委員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饒炳寰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大埔縣茶陽鎮太寧村人
  • 出生日期:1901年
  • 逝世日期:1974年
饒炳寰(1901-1974),原名偉昌,廣東大埔縣茶陽鎮太寧村人。1923年參加革命,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的大埔縣茶陽鎮太寧村,有一座建於1763年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義訓堂”。樓中曾有父子、兄弟、爺孫、夫妻、妯娌等35人參加革命。“義訓堂”這個紅色大家族,在大埔革命運動史上作出了重要貢獻。2016年3月21日,“義訓堂”被大埔縣黨史部門確認為“大埔縣革命遺址與早期大埔縣委機關辦公舊址”。 “義訓堂”有一個農民運動先驅饒炳寰,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首建農協 支援北伐
1926年春,饒炳寰與堂兄饒龍光、張高友等在“福興寺”成立了大埔縣第一個農民協會——太寧農民協會,饒炳寰任農會負責人,提出“一切權力歸農會”的口號,實行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開展減租減息、打擊土豪劣紳的鬥爭,領導了聲勢浩大的農民運動和武裝暴動,多次發動太寧及周圍村莊農民到縣城(茶陽)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集會請願等活動。在太寧農民運動的鼓舞下,百侯中學學生舉行示威遊行,揭露區長的劣行,將區長押捕遊街示眾,極大地振奮了民心,其他各鄉農民、學生積極回響,掀起全縣農民、學生革命運動的高潮。
1926年9月17日,國民革命軍北伐進入福建,途經太寧。饒炳寰帶隊組織農協會員支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組成軍需運輸隊,運送糧食和武器,支援前線,並和北伐軍一起攻打永定縣城。在永定見到蘇聯顧問鮑羅廷,並得到北伐軍獎勵錦旗一面:“民國十五年秋,我軍入閩,經過太寧,深得鄉人之贊助,特贈此旗以作紀念。縣長葉醉生”。隊伍在戰火中得到鍛鍊,成為大埔組織武裝鬥爭的核心力量。
1927年1月太寧黨小組建立,2月太寧農民協會成立太寧農民自衛軍和中共太寧支部,饒炳寰任太寧首任支部書記兼農民自衛軍負責人。同年9月,太寧支部擴大為中共附城區委,饒炳寰任中共附城區委書記,領導太寧、黃砂、漳溪、大靖、岩上五個黨支部。太寧是大埔縣最早建立基層黨組織的村莊之一。
二打縣城 朱德贈槍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為反抗國民黨的大屠殺暴行和接應“八一”南昌起義軍南下潮汕,同年6月大埔縣委決定發動工農民眾舉行武裝暴動。在羅明、饒龍光等人的幫助下,太寧農民自衛軍負責人饒炳寰將太寧農軍召集在太寧公學集合,匯合張鼎丞所率前來支援的永定農軍40多人,在其他各鄉農民的配合下,攻打大埔縣城茶陽,占領了偽縣政府,成立大埔縣政務委員會,此次暴動稱第一次太寧暴動,也稱縣城暴動。
“八一”南昌起義後,起義軍在周恩來、賀龍等率領下,南下廣東潮汕地區。1927年9月16日,南昌起義軍由福建省永定縣沿汀江而下進入大埔縣境,到達青溪鎮石下壩。為迎接南昌起義大軍,太寧農軍首先進城,大埔縣部委書記饒龍光和時任中共附城區委書記的饒炳寰等人率領大埔農民自衛軍獨立第1團第1連及附城各鄉農軍100餘人,從北門和西門兩個方向攻入縣城,直搗縣府,解除了縣警隊武裝。攻下茶陽後,正式宣布成立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建立大埔縣第一個紅色政權。
次日,由前委李立三、彭湃任命饒龍光為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主席,饒炳寰任工農革命政府秘書。接著,在茶陽養育堂研究支援起義軍事宜。太寧農軍隨起義軍進駐三河壩,助起義軍阻擊尾追之敵,掩護前委及主力軍南下潮汕。農軍第一連駐守縣城,為起義軍籌糧籌款,同時饒炳寰組織宣傳隊、擔架隊、運輸隊,做好後勤供給、救護傷員等工作。9月20日,朱德率後續部隊第11軍25師入城,看望了在縣城擔任警戒的太寧農軍,並贈送150支長槍,極大地提升了太寧農軍的裝備和戰鬥力。
1927年10月1日,朱德指揮起義軍約3000人及大埔農軍,於三河壩阻擊國民黨錢大鈞部2萬之敵的進攻,與敵血戰三個晝夜,重創敵軍,我軍也傷亡不少。為保存革命力量,朱德帶部隊於10月4日撤離三河壩。10月 6日,朱德在茂芝召開軍事會議,作出“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戰略決策。朱德、陳毅率領起義軍經饒平、平和、永定又繞回太寧,太寧黨組織及時供應起義軍糧食。同時,派黨員饒壽田、張佳來為起義軍做嚮導。起義軍於1928年4月底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所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成為中國革命復興的種子和希望。
朱德起義大軍離開後,太寧連遭反動軍隊攻襲,太寧農軍為了保護家鄉,立予迎擊。擊斃敵軍連長士兵數名,同時被燒毀房屋十餘間,饒炳寰的住家義訓堂也被敵人燒毀。
協助暴動 投奔新馬
1928年5月,大埔縣委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加緊擴大武裝鬥爭,饒炳寰被派回埔北負責工作。為打開永定農運局面,饒炳寰受縣委指派,與堂兄饒龍光、叔父饒壽田等帶領大埔農軍協助張鼎丞的永定暴動。張鼎丞率農軍撤回金砂,建立了福建省第一支紅軍部隊軍營和第一個紅色政權溪南蘇維埃政府。永定暴動失利後,第一營在饒龍光率領下活動於閩粵兩省三縣(大埔、永定、平和),多次受到反動武裝圍剿,兵員和彈藥得不到補充,僅剩百人、長槍五十餘支,戰鬥力大為削弱,最後只得轉入永定金豐一帶深山密林中隱蔽。住在潮濕的煤窯,靠摘來的山果充飢,饒炳寰由此落下風濕痛病根,解放後曾一度雙腳無法行走。
1928年10月,因根據地受反動武裝的摧殘、破壞,民眾鬥爭情緒低落,廣州暴動失敗,黨組織發出指示:要求疏散隱蔽,保存革命力量。經組織許可,1928年冬饒炳寰來到馬來亞,由檳榔嶼黨的負責人梅英介紹,加入馬來亞共產黨,恢復組織關係,從事共產國際運動。
1933年1月,他擔任新加坡普羅藝術聯盟常委,在馬來亞北婆羅華僑學校任職,加入國際反帝聯盟。他編輯《戲劇導報》十五期,寫戲劇理論,聯繫社會問題,教育民眾,宣傳進步思想。後來遭到英帝國主義破壞停刊。爾後與當地同仁開設南洋電訊新聞社。
策反起義 籌建政協
抗日戰爭勝利後,饒炳寰進入舊省府秘書處任科員。1948年11月饒炳寰與堂弟饒褒昌赴香港,接受了饒彰風領導安排的三個任務:1、策動局部和平;2、準備接管廣州工作;3、吸收進步青年準備建團。饒炳寰以舊省府秘書處作掩護,任省府地下工作組組長。饒彰風介紹饒炳寰與蕭文聯繫,策反國民黨將領吳奇偉舉行粵東起義。不久,吳奇偉起義了,饒炳寰卻遭反動派追殺,幸得紡織廠廠長蕭國藩的通知,得以離開廣州,於1949年6月中旬到達香港。廣州解放前夕,饒炳寰參加了南方局教導營,從香港回到廣州,進行接管廣州工作。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
建國後,饒炳寰先後擔任廣州市政協秘書、廣州市政協秘書處副處長,在政協連續工作23年,成為廣州市政協元老之一。1950年,他參加全國第一次統戰工作會議時,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併合影留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