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縣海塘記

古文是寫於慶曆八年七月七日,記述謝知縣從雲柯鄉往南,建造了一段截海水潮汐大壩,有利於農桑。謝知縣是陽夏人,字是“師厚”,他的名字叫做“景初”。謝景初的祖上是以文才聞名天下,他能夠不畏冰雪嚴霜的寒冷,親自到場鼓勵百姓努力勞作、治理水患。他考慮把這事告知後人,讓後來者繼續將這座堤壩保護完好,好讓堤壩永世長存,造福百姓。作者認為他的做法非常正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餘姚縣海塘記
  • 創作年代:慶曆八年七月七日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王安石
原文,譯文,

原文

雲柯而南,至於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縣事謝君為之也。始堤之成,謝君以書屬予記其成之始,曰:“使來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謝君者,陽夏人也,字師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文學稱天下,而連世為貴人,至君遂以文學世其家。其為縣,不以材自負而忽其民之急。方作堤時,歲丁亥十一月也,能親以身當風霜氛霧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災,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勸趨之,而忘其役之勞,遂不逾時,以有成功。其仁民之心,效見於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猶自以為未也,又思有以告後之人,令嗣續而完之,以永其存。善夫!仁人長慮卻顧圖民之災,如此其至,其不可以無傳。而後之君子考其傳,得其所以為,其亦不可以無思。
而異時予嘗以事至餘姚,而君過予,與予從容言天下之事。君曰:“道以閎大隱密,聖人之所獨鼓萬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蓋有所難知也。其治政教令施為之詳,凡與人共,而尤丁寧以急者,其易知較然者也。通途川,治田桑,為之堤防溝澮渠川,以御水旱之災;而興學校,屬其民人相與習禮樂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寧以急,而較然易知者也。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為,而其所謂能者,務出奇為聲威,以驚世震俗,至或盡其力以事刀筆簿書之間而已,而反以謂古所為尤丁寧以急者,吾不暇以為,吾曾為之,而曾不足以為之,萬有一人為之,且不足以名於世,而見謂材。嘻!其可嘆也。夫為天下國家且百年,而勝殘去殺之效,則猶未也,其不出於此乎?”予良以其言為然。既而聞君之為其縣,至則為橋於江,治學者以教養縣人之子弟,既而又有堤之役,於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為之書其堤事,因並書其言終始而存之,以告後之人。慶曆八年七月日記。

譯文

雲柯鄉往南,到某一處,有一道幾尺寬的堤壩,截斷了海水潮汐,使其無法湧入兩邊的農田。這是姓謝的知縣為政時修造的。堤壩修建完成,謝知縣寫信給我,拜託我記下修建這座堤壩的始末,信中寫道:“(你的文章)使後人(對這堤壩)可以有據可考,就算我卸任之後(堤壩)也不會就此毀壞。”謝知縣本人是陽夏人,字是“師厚”,他的名字叫做“景初”。謝景初的祖上某一位是以文才聞名天下,後來接連幾代人地位顯貴,到了景初這代,已經是以文才著稱的顯貴世家了。他出任知縣,並沒有自負才能而忽視百姓們急需問題。一開始修建堤壩時,正是丁亥年十一月,他能夠不畏冰雪嚴霜的寒冷,親自到場鼓勵百姓努力勞作、治理水患。他也能讓老百姓個個互相勸勉而跟隨他,甚至忘記了勞作的辛苦。於是沒有過多久,堤壩就建成了。他仁愛百姓的心思,在這件事上已經彰顯得很明顯了,但是他依舊不滿足於此,又考慮著把這事告知後人,讓後來者繼續將這座堤壩保護完好,好讓堤壩永世長存。好啊,仁者深謀遠慮卻又能夠為百姓興除災害,像他這樣的人,事跡不可以不流傳下去。而後世的君子,考查謝景初其人,知道這件事後也不可能沒有觸動。
之前我因為有事經過餘姚這個地方,他來拜訪我,和我聊起天下之事,從容不迫地侃侃而談謝景初說:“真理都是宏大而隱秘,聖人們往往只能知道事物表象道理,卻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的深層本質,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每個人都有難以通曉的地方。那些詳細的政事治理教條法律,凡是和人扯上邊的,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這是比較容易為人知曉的表象道理。疏通道路河流,治理農田桑園,修建防護的堤壩溝渠來抵禦旱澇災害;興建學校,讓百姓能夠在學校學習禮樂之道,用(聖人之道)感化收服百姓,這更是老百姓急需的,這種道理比表象又深了一層。
現在這些當官的,那些愚蠢的根本就不知道他們在乾什麼;而那些所謂有才能的,做事必定出奇招來博得聲威,以求驚動世人;至於那些將精力花在對付公文之上的官員,居然反過來說,古人說的那些急百姓所急的事情,我沒時間去做;我曾經去做了,但是力量有所不及,一萬人之中有一個人做了,功績不足以名揚於世,卻被稱為有才能。哈,這也真是令人感嘆了。
朝廷國家生命力不過幾百年的事,但是以德化民、追求太平治世這種事業卻遠沒有止境,難道不是我說的這樣嗎?”我認為他的話非常正確。不久後聽說他當了知縣,到任後就在江河上修建橋樑,辦學聘請學者教化平民子弟,接著堤壩又完工了。由此我相信了,他的言行都是一致,並沒有欺騙我。為他寫文記述修建堤壩之事,趁機寫了他說過的言論始末留存,以告知後來之人。慶曆八年七月七日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