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河魨品種

養殖河魨品種

養殖河魨品種(學名:Takifugu sp.):為硬骨魚綱魨科東方魨屬養殖可食用魚類的統稱。體長一般在200-300毫米左右,大的可達400-500毫米,個別種如魨屬有些達 900毫米。體粗短或亞長橢圓形。頭及吻寬鈍。上下頜牙癒合成4個牙板,有中央縫。鼻孔2個且鼻瓣呈卵圓形突起;或1個鼻瓣呈葉狀突起或呈叉形觸手狀;或無鼻孔。體光滑,或具小刺。背鰭1個,無鰭棘;臀鰭與背鰭相似;無腹鰭胸鰭側位;尾鰭圓形、截形或新月形。尾部沿體下部兩側常具一明顯皮褶。有及氣囊發達。

河魨為暖溫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棲息于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當遇到外來危險時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衛。

作為一種食材,自古河魨饕餮們盛讚為天下第一鮮,因為其有毒,食用安全尤為重要。2016年,中國農業部辦公廳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加工經營的通知》。

基本介紹

物種食史,形態特徵,紅鰭東方魨,暗紋東方魨,生活習性,洄游,食性,自衛,繁殖方式,保護級別,主要價值,解禁通知,

物種食史

作為一種食材,自古河魨饕餮們盛讚為天下第一鮮,中國最早對河魨的文字記載出自先秦的《山海經》,根據《山海經·北山經》記載,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時代,長江下游沿岸的人們就品嘗過河魨,知道它有大毒了。2000多年前的長江下游地區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越屬地,吳越盛產河魨,吳王成就霸業後,河魨被推崇為極品美食,吳王更將河魨與美女西施相比,河魨肝被稱之為“西施肝”,河魨精巢被稱之為“西施乳”。特別是品嘗河魨精巢時,對其潔白如乳、豐腴鮮美、入口即化、美妙絕倫的感覺,不知該如何形容,有人聯想起越國美女西施,於是“西施乳”就在民間傳開了。
漢隋時期的醫藥學書籍中便常能見到河魨“有毒,食之往往致死”的記載。河魨飲食文化的發展與六朝建都南京有關。據史載,公元3世紀到6世紀末,三國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相繼建都於建康(今南京) ,這是一個經戰國之後中國思想界最活躍的時代。六朝建都南京,人流、物流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河魨飲食文化才有可能在長江下遊興起。到了10-12世紀的宋代,文人志士紛紛修詩寫詞,才有河魨的諸多精彩描述。
到了唐朝,吃河魨之風日盛,有文獻記錄河魨曾被玄宗皇帝當作貴重的賜品賞給有地位的大臣。而在宋代,河魨飲食已經在當時的江淮、吳地得到普及,記載人們食用河魨盛況的詩歌相當豐富。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相信大家耳熟能詳:“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式河豚欲上時。”直到當代吃河魨在一些地方仍然被作為一種當地的風俗,河魨的美味讓河魨曾經屢禁難止。到了宋代景祐五年( 公元1038年) ,著名詩人梅堯臣在范仲淹席上,當同僚們繪聲繪色地講述河魨時,忍不住即興作詩:“春州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魨當是時,貴不數魚蝦…”。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畢30年功力,從上古炎黃帝至明代600餘部巨著中悉心廣搜窮攬,全面總結了公元前21世紀至16世紀中國藥物學的成就,他在其巨著《本草綱目》中說:“據草創於大禹、成書於夏、完善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古籍《山海經·北山經》記載,河魨名鈰魚,吳人說它的血有毒,肝臟吃下去舌頭就發麻,魚子吃下去肚子發脹,眼睛吃下去就看不見東西了。宋(約968年) 人馬志在《開寶本草》中說:河魨,長江、淮河、黃河、海裡面都有…”。現如今的海安是最早食用河豚的地區,3000多年前的青墩見證了河豚的美味。李時珍在《本草集解》中還提到宋人嚴有翼在《藝苑雌黃》中說:“河魨,水族之奇味,世傳其殺人,余守丹陽、宣城,見土人戶戶食之。但用菘菜、蔞蒿、荻芽三物煮之,亦未見死者。”
古往今來,隨著生態環境的變遷,淮河、黃河的河道及入海口多次改變,黃河故道還遺留在江蘇漣水等地;江蘇的洪澤、淮陰、淮安、金湖、阜寧皆位於淮河下游,但人們在黃河、淮河中再也沒有見到過河魨。據調查,現黃河流域和淮河兩岸,根本就不認識河魨也不會食用河魨;而在蘇北沿海一帶和長江揚中下游兩岸的人們普遍認識河魨、嗜食河魨,至今傳承的河魨飲食文化與蘇東坡、梅堯臣等的描述完全合拍。從古人對河魨分布、生態習性、外部形態、行為的描述來看,“拚死吃河魨”中的河魨,應該指的是春天從海洋進入長江下遊行生殖洄游的暗紋東方魨
河魨文化不僅在中國源遠流長,在東亞日、韓等國也非常盛行。特別是日本,是世界上河魨消費的第一大國,而河魨的命運在日本曾經是先抑後揚,從禁止到規範。豐臣秀吉出兵遠征朝鮮時,許多武士途徑山口縣下關一帶時,紛紛由於吃河魨而喪命。豐臣秀吉因此大怒,下令禁止武士吃河豚,這一禁就禁止了將近300年。直到明治21年即1888年,當時的日本總理伊藤博文到下關“春帆樓”訪問時,得以一嘗河魨美味並為之大感驚艷,才終結了禁令,使河魨的美味最終得嘗於天下。1983年日本厚生省在一份關於確保河魨衛生的檔案里規定了22種可食用的河豚,並在日本各縣陸續設定河魨料理師的認證考試。河魨行業在日本蓬勃發展,特別是在下關、大阪、東京等城市,不僅限於高檔餐廳供應,還發展出了平價的河魨專營店和連鎖店,河魨外賣和土特產等商品,河魨形象的文化產品,連普通超市也可以買到河魨的半成品。

形態特徵

紅鰭東方魨

紅鰭東方魨
紅鰭東方魨
學名:Fugu rubripes
背鰭17;臀鰭15;胸鰭17-18;尾鰭10。體長135-515毫米。體長形,頭胸粗圓向後漸尖;尾柄錐狀;頭體下方有一縱皮棱;體長為體高1.9-3.5倍,為頭長1.8-2.9倍。頭後半部似方形;頭長為吻長2.2-2.5倍,為眼徑6.4-8.2倍,為眼間隔1.8-2倍。吻鈍圓,約等於眼後頭長。眼稍小,側上位。二鼻孔位鼻囊突起兩側。口小,前位。唇發達。上下頜骨與牙合為4個大牙狀。鰓孔側中位,短橫月形。無鱗;除吻、頭體兩側及尾部外,均有小刺。側線在尾柄近側中位,向前漸很高,到頭部有項背枝、頭側枝、眼上下枝及吻背枝;體後半部下方有腹枝、頭部下側有下頜枝。背鰭小刀狀,位肛門後上緣。臀鰭與背鰭相似而略後。胸鰭側中位,近扇形。尾鰭圓截形。背側黑色,腹側白色,沿腹棱艷黃色;胸鰭後上方體側有一白緣眼狀大黑斑,其後到尾部尚有數個小黑斑。背鰭及尾鰭黑色;胸鰭灰褐色;臀鰭紅黃色,基部較紅。

暗紋東方魨

暗紋東方魨
暗紋東方魨
學名:Takifugu obscurus
體長一般150-250毫米,大者可達300毫米。體亞圓筒形,頭胸部粗圓,微側扁,軀幹後部漸細,尾柄圓錐狀,後部漸側扁。體側下緣皮褶發達。頭中大,鈍圓,頭長較鰓孔至背鰭起點距短。吻中長,鈍圓,吻長短於眼後頭長。眼中等大,側上位。上下頜呈喙狀,牙齒與上下頜骨癒合,形成4個大牙板,中央縫明顯。唇厚,下唇較長,其兩側向上彎曲。鰓孔中大,側中位,弧斜形,位於胸鰭基底前方。鰓膜白色。體背面自鼻孔至背鰭起點,側線發達,背側支側上位;腹側支由胸鰭末端延伸至尾柄末端下方。背鰭一個,位於體後部、肛門稍後上方,近似鐮刀形,前部鰭條稍長。臀鰭與背鰭幾同形,基底稍後於背鰭基底。無腹鰭。胸鰭側中位,短寬,近似方形,後緣呈亞圓截形。尾鰭寬大,後緣呈稍圓形。體腔大,腹腔淡色。鰾大。有氣囊。

生活習性

洄游

為洄游性魚類,棲息於水域的中下層。每年3月由外海游至江河口的鹹淡水區域產卵。5-6月在江河中有產卵;秋季水溫下降,開始降河,和其它種類一樣游向深海區,12月初返回深海區越冬。當年出生的幼魚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才回到海里,在海里長大至性成熟後再復進入江河產卵。

食性

主要為近海底層肉食性魚類,活動性差,在自然條件下,河魨以攝食水生無脊椎動物為主,兼食自游生物及植物葉片和絲狀藻等,是偏肉食性的雜食性魚類。幼魚主要以輪蟲、枝角類、撓足類、寡毛類、端足類及多毛類等浮遊動物和小魚苗為食。成魚的食物包括魚、蝦、螺、蚌、昆蟲幼蟲、枝角類、蟯足類等;植物性食物包括高等植物的葉片,絲狀藻類等。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以池塘精養為好,特別要加強增氧和投餵管理,應保證一定的活餌料供應,以免引起相互殘食。由於冬季需要保溫,現多採用溫室飼養方式。此魚體表部分無鱗,操作時要小心,以防外傷感染,引起水霉病等病。

自衛

河魨的體型渾圓,主要依靠胸鰭推進。這樣的體型雖然可以靈活旋轉,速度卻不快,是個容易獵取的目標。因此,河魨演化出了迥異於一般魚類的自衛機制。河魨受到威脅時,能夠快速地將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在短時間內膨脹成數倍大小,嚇退掠食者。棘魨科的刺河魨身上甚至帶有刺,膨脹時全身的刺便會豎起,令掠食者難以吞食。

繁殖方式

進入淡水江河生殖,進入長江的河魨於4-6月,在中游江段或洞庭湖、鄱陽湖中產卵。懷卵量10餘萬至數10萬粒。

保護級別

紅鰭東方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暗紋東方: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主要價值

河魨,肉味鮮美、營養豐富,經濟價值較高。河魨魚體內富含DHA、EPA和人體必需且不能自行合成的八種“胺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抗癌、抗衰老作用的硒、鋅等元素的含量高於甲魚海參。安全食用河魨,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補腦健腦、提高視力、抑制腫瘤等作用。此外河魨魚還有健胃養胃功效。
從河魨卵巢、腎臟、血液等部位提取的河豚毒素是一種高級鎮痛和局部選擇性特高的高級麻醉藥物,也是一種戒毒的良好藥物,在醫療上具有重要用途,國際市場售價高達5.5萬美元/克。
亞洲的日本朝鮮及中國均極喜愛吃河魨;凡品嘗過的人都讚美道:“不吃河魨,不知魚味。”食用河魨肉,除品嘗其鮮美外,還有降低血壓,治腰腿酸軟,恢復精力等功能。食用河魨,首先要使肌肉保持新鮮,加工處理要極為嚴格。方法是沿脊骨剖開魚體,將皮膚撕下,砍掉頭,挖去內臟,將魚肉在清水中反覆洗滌,徹底清除血液方可食用。
一噸鮮河魨肉出口價高達3千多美元。在日本,每斤活魚合人民幣40多元且供不應求。日本有關機構,為了滿足日本人民對河魨的需求,多次與中國有關方面協商,希望從中國進口河魨魚。除鮮食外,它也可醃製、醃製成鹹乾品,食用更為安全。醃製方法是:把洗淨之魚肉,加5-10%的鹽醃漬,半月後出曬,如在醃製過程加入一定量的鹼性物質,如碳酸鈉等,能更有效地破壞河魨毒素。

解禁通知

2016年11月,中國農業部辦公廳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加工經營的通知》,這意味著自1990年起不得流入市場的河魨(俗稱河豚)可以有條件“合法化”食用了。
《通知》中指出,先行有條件地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兩個品種產品的加工經營。參與起草該通知的中國漁業協會介紹說,中國沿海常見的河魨有40餘種,這兩個品種是人工養殖時間最長、控毒養殖技術和出口內銷市場最為成熟的兩個品種。農業部自從1993年就成立了“河豚魚安全利用協作組”開展研究,結果表明,養殖河魨的毒性含量明顯降低,且經過無毒加工處理,可安全食用。試點工作成熟後,再考慮逐步放開其他養殖河魨品種,或放寬產品上市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