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食管壓迫型頸椎病又稱吞咽困難型頸椎病,主要由於椎間盤退變繼發前縱韌帶及骨膜下撕裂、出血、機化鈣化及骨刺形成所致。此種骨刺體積大小不一,以中、小者為多,矢狀徑多小於5毫米,在臨床上相對少見,易被誤診或漏診。

基本介紹

  • 別稱:吞咽困難型頸椎病
  • 就診科室:骨科
  • 常見發病部位:頸椎
  • 常見病因:由於椎間盤退變繼發前縱韌帶及骨膜下撕裂、出血、機化鈣化及骨刺形成所致
  • 常見症狀:吞咽硬質食物時有困難感及食後胸骨後的異常感(燒灼、刺痛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1.骨刺過大
如骨刺過大(超過1.5cm者)並超過椎體前間隙及食管本身所承受的緩衝與代償能力時則可出現食管受壓症狀。
2.骨刺生成迅速
如外傷等因素致使椎體前緣骨刺迅速形成致使局部平衡失調而易出現症狀。
3.食管異常
臨床上可遇到僅有4~5mm長的骨刺即表現吞咽障礙症狀的病例,這主要是由於食管本身可能有炎症存在(或食管周圍炎)。
4.解剖部位特點
症狀出現與否及出現早晚、程度輕重等與食管的節段有密切關係。在環狀軟骨(相當於第6頸椎處)與膈膜部的食管較為固定,因此較小的骨刺即可引起症狀。
5.體位影響
當頸椎處於仰位時由於食管同時被拉緊因而食物通過障礙。

臨床表現

1.吞咽障礙
早期主要為吞咽硬質食物時有困難感及食後胸骨後的異常感(燒灼、刺痛等),漸而影響吞咽軟食與流質飲食,其吞咽障礙的程度可分為:
(1)輕度 為早期症狀,表現為仰頸時吞咽困難,屈頸時則消失。
(2)中度 指可吞咽軟食或流質飲食。
(3)重者 僅可進食水湯。
2.其他頸椎病症狀
單純的食管壓迫型頸椎病患者少見,約80%的病例尚伴有脊髓脊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症狀。因此應對其進行全面檢查。

檢查

1.X線平片檢查
顯示椎體前緣有骨刺形成,典型者呈鳥嘴狀,其好發部位以頸5~6椎節最多,其次為頸6~7椎節及頸4~5椎節,約半數病例其食管受壓範圍可達2個椎間隙。
2.鋇餐檢查
在鋇餐吞服透視下(或攝片),可清晰地顯示食管狹窄的部位與程度,食管的狹窄程度除與骨贅的大小成正比外,且與頸椎的體位有關,當屈頸時,食管處於鬆弛狀態,鋇劑容易通過,輕型者甚至不顯示狹窄;但仰頸時,由於食管處於緊張與被拉長狀態,致使鋇劑通過障礙程度加劇。
3.MRI及CT檢查
均可顯示椎節局部的病理改變,包括椎節前,後骨刺生成情況及對食管的影響等。

診斷

早期懼怕吞咽較乾燥的食物,頸前屈時症狀較輕,仰伸時加重。
2.影像學檢查
包括X線平片及鋇餐檢查等,均可顯示椎節前方有骨贅形成,並壓迫食管引起痙攣與狹窄征,必要時可行MRI等檢查。

鑑別診斷

原發性少見,多由於吞咽時被魚刺、肉骨等刺傷所致,因此易與因椎體前緣骨刺壓迫者相鑑別。可在拍攝頸椎X線平片時吞服鋇劑以判定食管受阻原因。
發病緩慢,以老年人多見,因而易與食管壓迫型頸椎病相混淆。行X線鋇餐檢查及纖維食管鏡檢查易於確診。

治療

1.一般治療
早期頸椎病,主要表現為頸部和肩背部酸痛發緊、頭痛、頭暈、上肢麻木,程度較輕,可先不做特殊治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調節:
(1)注意適當休息 避免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工作過度緊張及長時間持續保持固定姿勢等,將導致神經肌肉的過度緊張,強化頸椎病症狀。
(2)改變用枕習慣 頸椎的生理曲度(簡稱頸曲)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會出現退行性改變、頸椎骨質增生,從而使頸曲發生改變,甚至使頸曲變直或反張彎曲。再有,當人們長期姿勢不當、生活習慣不良,比如長時間低頭工作、睡高枕或頸部外傷、外感風寒時,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容易發生改變。頸曲的改變或消失,往往意味著椎體穩定性變差,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椎體退變,神經受壓以及頸伸肌慢性損傷。
(3)積極鍛鍊 特別是頸肩背部肌肉的鍛鍊,正確的鍛鍊可以強化肌肉力量,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增加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定性,同時促進血液淋巴的循環,有利頸椎病的恢復。
(4)可使用熱敷 對於緩解局部神經肌肉緊張有一定作用。
2.手術治療
有以下幾種情況之一的頸椎病患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1)症狀反覆發作,經三個月保守治療無效,且嚴重影響個人生活質量的;
(2)除持續性疼痛外,還有神經功能異常表現的;
(3)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已經出現脊髓受壓的異常表現,且與影像學檢查結果相符合。
目前頸椎病治療手術的方法大致可分為頸椎前路手術、頸椎後路手術和微創手術。通常按照患者病情以及醫生的經驗判斷選擇不同術式,最終達到解除神經壓迫、增強頸椎穩定性等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