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約翰(1994年維持時間和路徑最長的熱帶氣旋)

颶風約翰(1994年維持時間和路徑最長的熱帶氣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颶風約翰(英語:Hurricane John),又稱颱風約翰(英語:Typhoon John),是1994年在東北太平洋生成的一個颶風,它是有紀錄以來維持時間最長,及移動路徑最長的熱帶氣旋。約翰生成時正發生強厄爾尼諾現象,東北太平洋的海平面溫度較正常為高,這協助約翰增強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的最高等級——五級。

約翰自生成到消散,路徑總長達13,000千米,從東太平洋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西太平洋,再向東折返中太平洋,維持時間共31日。[1] 因為約翰曾經進入西北太平洋,它也被稱作“颱風”。雖然約翰維持時間長達一個月,但它幾乎沒有影響陸地,僅對夏威夷和在約翰斯頓環礁美軍基地帶來輕微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颶風約翰
  • 外文名:Hurricane John
  • 別名:颱風約翰
  • 形成日期:1994年8月11日
  • 消散日期:1994年9月10日
  • 最低氣壓:929 hPa
  • 財產損失:1500萬美元
  • 影響地區:美國
風暴資料,簡介,風暴歷史,預報困難,風暴紀錄,風暴影響,

風暴資料

簡介

約翰生成時正值強厄爾尼諾時期,東北太平洋較正常高的海平面溫度協助約翰增強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的最高等級——五級。約翰自生成到消散,路徑總長達13,000公里,從東太平洋跨越國際換日線進入西太平洋,再向東折返中太平洋,維持時間共31日。因為約翰曾經進入西北太平洋,它也被稱作“颱風”。雖然約翰維持時間長達一個月,但它幾乎沒有影響陸地,僅對夏威夷和在強斯頓環礁美軍基地帶來輕微影響。

風暴歷史

1994年7月25日約翰的前身離開非洲西岸,被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鑑定為一個熱帶波動。當時大西洋的大氣環境並不適合熱帶氣旋發展,所以該熱帶波動在一路西移之際並沒有增強;直至系統於8月8日進入東太平洋,方才緩緩地組織起來。該系統在8月11日墨西哥阿卡普爾科之東南偏南約300海里處被定為熱帶低氣壓。當時環境仍不利於熱帶氣旋發展,但該系統卻快速發展出螺旋性和良好的輻散結構,並於同日增強為一熱帶風暴,命名為約翰。
東北太平洋的一股強烈的高壓脊引導約翰向西移動,此時垂直風切變限制約翰的發展,使它維持在熱帶風暴的強度。受風切變強度變化影響,約翰的強度也出現了較大的波動,系統大部分的雲系更曾不止一次被風切變切離,幾乎將它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但約翰在太平洋綬慢移動了八天后,風切變在1994年8月19日大為減弱,約翰迅速增強,同日太平洋時間協調世界時-7)17時被鑑定為颶風。其後,它在18小時內從一級颶風下限增強至三級颶風的強度。太平洋時間1994年8月20日11時,約翰進入中太平洋,第一次跨越不同海域。
約翰進入中太平洋後,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取代國家颶風中心對它進行觀測。在約翰綬慢西移之際,在夏威夷以南受惠于越發有利的環境,強度繼續增強,在8月22日,它增強成五級颶風,是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的最高等級。同日較後時間(夏威夷時間),約翰的中心持續風力達到了280公里每小時的顛峰強度。同於8月22日,約翰曾移至夏威夷群島以南約500公里,為最接近該群島的距離。數天前,預報曾表明約翰會轉向北並影響該群島,但長期籠罩該島的高壓脊並沒有如預期中減弱,約翰因而維持較南的路徑。但約翰的外圍環流也為夏威夷群島帶來大風雨。在掠過夏威夷群島後,約翰綬慢轉向北移,直趨強斯頓環礁——一個除美國駐軍外並無人跡的群島。受逐漸增強的垂直風切變影響,約翰開始從顛峰強度綬慢減弱至一級颶風,中心持續風力減慢至145公里每小時。約翰在當地時間8月25日最接近強斯頓環礁時,位於該島以北約24公里,在島上錄得持續風力達95公里每小時,陣風更達120公里每小時。
超級颶風約翰衛星雲圖超級颶風約翰衛星雲圖
颶風約翰在中太平洋北部的第三次顛峰。
橫掃強斯頓環礁後,約翰轉向西北,當垂直風切變減弱,系統重新增強。當地時間8月27日,約翰達到了第二次顛峰強度,中心持續風速達210公里每小時;不久,系統在北緯22度附近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關島分部的負責範圍。進入西北太平洋後,約翰獲得了颱風的前綴,被稱為“颱風約翰”。但約翰進入西太平洋後不久便開始再度減弱,移動速度也大為減慢。直至9月1日,約翰減弱為一熱帶風暴,並幾乎停留不動。在國際日期線以西,約翰徘徊了六天,逆時針方向地轉了一圈。在9月7日,一道高空西風槽移至該區,使約翰急速向東北轉向。約翰於9月8日再次跨越國際日期線,重返中太平洋。
進入中太平洋後,約翰的強度在中途島以北達到了第三次高峰,中心持續風力增強至一級颶風的上限——145公里每小時。但西風槽其後迅速破壞了約翰的結構,加上當約翰移至較高緯度的冷水區,環境不能繼續支持系統強度。在9月10日,對約翰的第120次發報被發出,宣布約翰已在烏納拉斯卡島(英語:Unalaska Island)以南約1600公里處轉化為溫帶氣旋

預報困難

在約翰位於西北太平洋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強度的預測甚至估計都遇到了很大困難。約翰在最初進入西北太平洋時明顯減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接連四次發報都誤認為約翰已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且即將消散。然而,約翰並沒有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所預測般消散,在下一次發報中它再次被升級為熱帶風暴。同時,兩艘船分別報告約翰的持續風速至少達到了55(100公里每小時),遠高於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的35節(65公里每小時)。此後,約翰繼續與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預報背道而馳,在中太平洋進一步增強為一級颶風。稍後經過重新分析,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從協調世界時9月1日12時開始直到最後一次發報的整整一周時間內對約翰風速的預報進行了修正:最少提高5節(9公里每小時),最多竟提高了25節(46公里每小時)。

風暴紀錄

颶風約翰共存在31天,成為太平洋和全世界範圍內有紀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熱帶氣旋,超過了1992年颶風蒂娜(英語:Hurricane Tina)的24天,打破了由1899年颶風聖西里亞克(英語:Hurricane San Ciriaco)保持的28天的紀錄。此外,雖然約翰大部分時間移動緩慢,它還是超越了颶風菲科(英語:Hurricane Fico)成為世界上行進路程第二長的熱帶氣旋。約翰共行經13000公里,僅次於1960年太平洋的超級颱風奧費利亞(英語:Super Typhoon Ophelia)。
由於中太平洋颶風中心一度停止量度數據,約翰顛峰時期的中心最低氣壓讀數欠奉,但美國空軍預備兵(英語:Air Force Reserve)的飛機在中太平洋測得929百帕斯卡的海平面最低氣壓,使約翰成為中太平洋出現過的最強的熱帶氣旋之一;同年較早的颶風吉爾瑪(英語:Hurricane Gilma)在中太平洋留下較低的氣壓,但錄得較低的風速(熱帶氣旋的氣壓和風速雖有關係,但並非掛鈎)。約翰也是中太平洋有紀錄以來的第三個五級颶風,並創下該海域最高的風速紀錄,達280公里每小時。自1994年起,只有颶風伊歐凱在中太平洋達到五級颶風的強度,它與吉爾瑪一樣,擁有比約翰更低的氣壓但較慢的風速。
此外,約翰是僅有三個從西太平洋進入中太平洋的熱帶氣旋之一。此前的兩個為1980年的熱帶風暴卡門(英語:Tropical Storm Carmen)和1985年的熱帶風暴斯基普(英語:Tropical Storm Skip)。

風暴影響

約翰只對夏威夷群島強斯頓環礁造成輕微影響。當約翰從夏威夷群島以南550公里經過時,影響當地的信風增強,群島南岸與東南岸則遭遇大浪,稍後約翰向西移動時群島的西岸也受到海浪影響。高6至10的海浪淹沒了凱魯瓦—柯納(Kailua-Kona)的海灘公園。此外,大雨在夏威夷島引起小規模的洪災,道路因此短暫封閉。在夏威夷沒有風暴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破壞的報導。
約翰逼近強斯頓環礁時,該島約1100名美軍人員全部撤離至檀香山。雖然約翰曾進入強斯頓環礁的25公里範圍之內,但它最接近該島時已大幅減弱為一級颶風;加上半圓效應的影響,北半球風暴以北的風力較以南的強,所以位於約翰路徑以南的強斯頓環礁得以倖免於受嚴重影響。該島建築物的受損程度較大,但由於該島面積和功能較小,風暴並沒有造成嚴重的損失。以1994年美元計算,約翰在強斯頓環礁約造成1500萬元的損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