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骨病

風濕骨病

風濕骨病主要是由於風寒引起的血液循環不通暢,致使包括肌、韌帶滑囊、筋膜的營養供給不良導致的疾病。關節病變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呈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病程,部分患者且可出現關節致殘和內臟功能衰竭。

臨床表現,發病原因,治療方法,注意事項,

臨床表現

風濕骨病是纏綿難愈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尤以青壯年發病率較高(80%的患者年齡在20歲——45歲)
風濕骨病圖冊風濕骨病圖冊
1、初發時起病緩慢,患者先是幾周內到幾個月的疲倦乏力,體重減輕、胃納不佳、低熱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驅症狀。
2、隨後發生關節疼痛、僵硬、腫大周圍皮膚溫熱、潮紅自動和被動運動都引起疼痛。開始一、二個關節受累,往往是遊走性。
3、以後發展為對稱性多關節炎從四肢遠端的小關節開始再累及其它關節。其次為掌指、趾、腕、膝、肘、踝、肩和髖關節等,晨間關節僵硬,肌肉酸痛。
4、隨著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病變的發展,患者不規則發熱,脈搏加快,顯著貧血,關節成僵硬而畸形,導致殘廢。膝、肘、手指、腕部成固定屈位,手指向外側成半脫位,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終日不離床褥,不能動彈而極度痛苦。

發病原因

一是細菌因素,二是病毒因素,三是遺傳因素,四是性激素等為主因。常以寒冷、潮濕、疲勞、營養不良、創傷、精神因素等為本病的誘發因素。

治療方法

1、西醫對該類疾病的治療方法分六大類: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外科治療、康復治療及特殊治療。諸療法各有不同的特點,一般應根據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選擇組合不同的治療方法。
(1)用水楊酸製劑和非類固醇製劑以緩解疼痛,消除炎症,控制風濕活動
(2)在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或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使用青黴素以控制鏈球菌感染
(3)預防風濕性關節炎的復發。包括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清除慢性病灶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時套用抗生素等
2、中醫對此類病症的治法有許多種,如祛風、散寒、除濕、潤燥、清熱、瀉火等。但總的不外乎扶正與驅邪兩大類。扶正法的主要作用是調整體內的陰陽、氣血、臟腑的生理功能;增強機體的自身抗病能力等。驅邪法則主要是指根據因感受風寒濕等外邪的偏盛和病症的差異而採取對症的或清熱解毒、或祛風除濕散寒等治療方法。
但是通過臨床驗證:除少數患者可治癒,大多數患者僅能緩解症狀而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的發展。所以,臨床治療一般要求:
⑴ 控制關節及其他組織活動,緩解症狀,穩定病情;
⑵增強體質抗病能力,鞏固治療效果,預防病情的加重和惡化,儘量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關節畸形;比如:平時加強鍛鍊,儘量避免或減少氣候與環境對病情的影響;
⑶ 修復受損關節,儘量恢復關節功能和勞動力。
出現風濕骨病的症狀之後,如果經過充分的休息或治療,肌肉及韌帶可以得到恢復,症狀即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科學的方法應當是動靜結合,治療與保健相結合,再採用中醫中藥治療,依靠外用直接滲透作用,不用口服,不通過胃吸收,所以不傷及到肝、膽、脾、腎等,沒有副作用,可達到很好的效果。

注意事項

1、加強鍛鍊,增強身體素質。 經常參加體育鍛鍊,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鍊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鍊者強得多。
2、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乾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勞逸結合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於疾病恢復期,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