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湯《醫方類聚》

風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方類聚》卷九十八引《施圓端效方》。具有祛風除濕,散寒通絡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痹,腳氣筋攣,著床不能行走。症見筋攣著床,不能行步。臨床上常用於痛風性關節炎(風寒濕痹)者。

基本介紹

  • 名稱:風濕湯《醫方類聚》
  • 功用:祛風除濕,散寒通絡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運用,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附子(炮,去皮)、白朮、甘草、當歸(焙)、防風、桂枝、薏苡仁各一兩,乳香、沒藥、茯苓各半兩。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三夜一。
現代用法:上藥研細末,每服9克,用水220ml,煎至160ml,空腹服,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功用

祛風除濕,散寒通絡。

主治

風寒濕痹,腳氣筋攣,著床不能行走。

運用

診斷要點:筋攣著床,不能行步。
臨床常用於痛風性關節炎(風寒濕痹)者。

附註

左膝關節酸,上方瀰漫紅腫,劇烈刺痛不能伸直,曾用各種療法,體溫下降正常,唯左膝關節症狀未見改善,乃用中藥治療,治法以祛風活血活絡,處方“風濕湯”配合小活絡丸或時配合虎潛丸,服至1958年2月6口痊癒出院。(《盛國榮醫學論文集》)

重要文獻摘要

《盛國榮臨證經驗集》:“採用活血通絡祛風逐濕滋補溫寒等方劑,而主方則以‘風濕湯’為主。⋯⋯治療期間較久的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多數以協定處方‘風濕湯’為主。⋯⋯面青唇百,肢體軟弱,脈象細遲,怕冷,大便時溏時稀,小便清長,喜熱飲,以‘風濕湯’配服十全大補丸或人參再造丸或人參養營湯。”
《農業勞動保護》:“寒勝者,以散寒為主,輔以疏風燥濕,酌情加入溫通經絡的藥物。可用五積散、風濕湯等藥物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