顴骨莖突

顴骨莖突

顴突在前,與顴骨的顳突形成顴弓,莖突在鼓部的後下側,有一些小肌肉和肌腱附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顴骨莖突
  • 外文名:Zygomatic styloid process
  • 科室:骨科
解剖結構:,與莖突相關的疾病:,莖突的形態學結構:,

解剖結構:

1、莖突:
位於鼓部下方的中段、乳突之前,呈細長形伸向前下方的骨片。平均長約25cm。在莖突與乳突之間有莖乳孔,面神經管即由此出顱骨。嬰幼兒時期乳突尚未發育,莖乳孔的位置甚淺,此時施行乳突手術若做耳後切口,不宜過於向下延伸,以免損傷面神經。莖突過長(X線攝片測量>35cm)和向內側偏斜者可導致患者吞咽時咽部疼痛。
2、顴骨:
顴骨是面顱骨之一,是人面部重要的部位,位於面中部前面,眼眶的外下方,菱形,形成面頰部的骨性突起。顴弓位於顱面骨的兩側,呈向外的弓形,上緣較銳利,易於捫及。顴骨共有四個突起,分別是:額蝶突,頜突,顳突和眶突。它主要通過與鼻、顳部和頰的關係來影響面部美。顴骨共有四個突起,分別是:額蝶突,頜突,顳突和眶突。顴骨的顳突向後接顳骨的顴突,構成顴弓。顴骨及顴弓是面中部的重要骨性支撐,是人體面形輪廓的重要構成部分。其生理功能主要有三個,一是保護作用,這兩個結構位於面部兩側最突出的部位,外力從側面打擊面部時,起到對上頜竇和顳肌,進而對顱骨外側壁的保護作用。第二個功能是構成面中部兩側的外形輪廓,其大小和形狀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面部的外形輪廓和外觀,因此改變其形狀和凸度可明顯改變面部的外形。第三個功能是對深層的顳肌和淺層的皮膚起到分隔的作用。當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可以注意到兩側顳部在動,但不會注意到兩顴弓處的皮膚在動,其實顳肌走行於顴弓的下面。當各種原因引起顴弓缺失時就會在吃東西的時候注意到外耳道前方的皮膚由其深層的顳肌帶動在活動。

與莖突相關的疾病:

莖突綜合徵:
莖突綜合徵也稱莖突過長症、莖突神經痛、莖突痛及Eagle綜合徵等。
莖突綜合徵為莖突過長,或其方位、形態異常,牴觸鄰近的血管、神經,所引起咽部異物感、咽痛、頭頸痛等的症候群。國外早在1872年即有這種病的報導。近30餘年來,國內亦有多起報導。此病多發於青、壯年,以單側患病者為多,常於扁桃體手術後,才出現症狀。
莖突為顳骨的一部分,自其下部突起如喙狀,左右各一其根部位於顳骨鼓部之後,外耳道底部內側。根部後有莖乳孔,為面神經出口處。莖突表面附有莖突舌肌、莖舌骨肌及莖突咽肌,另有莖突下頜韌帶及莖突舌骨韌帶亦附於其上。其尖部介於頸內、外動脈之間,亦與舌咽神經接近。
本病主要為莖突長度、方位、形態異常,壓迫刺激鄰近血管、神經所引起。較長的莖突、有韌帶鈣化及下端尖銳者均易引起症狀;其方位亦很重要,不論過度偏內或偏外,很易激發疼痛。此外,一些誘發因素如扁桃體炎、扁桃體手術後疤痕形成、頸外傷等,亦可促發此病:
據某學者觀察,臨床所見症狀如下:
(1)典型症狀:莖突過長但方位正常者,症狀多發於扁桃體切除之後,覺咽部一側持續性疼痛,似手術創口仍未癒合,吞咽時更甚,疼痛常放射至耳部。此外,有涎液分泌增加,咽部覺有異物存留。
(2)頸動脈壓迫症狀:莖突方位過度向內偏斜時,多壓迫頸內動脈;向外偏者則易壓迫頸外動脈。所致疼痛多始於頸部相當於扁桃體窩處,漸沿頸外或頸內動脈的解剖路線,向上放散至頭側部,有的可發生耳鳴。
根據分析,扁桃體窩觸診及莖突X線片檢查,可以確診。用手指觸查扁桃體窩時,可摸到一索狀硬突起,病人亦頓覺疼痛。應與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蝶齶神經痛(下半頭面痛)及喉上神經痛相鑑別。與舌咽神經痛更易混淆,但此病的特點為咽、頸部重度刺痛,飲冷、熱水易於激發,疼痛為間歇性,緩解期不定,咽部用表麻可以止痛。
經確診後,可進行莖突部分切除術。凡在扁桃體窩處摸到硬條者,可從口內手術,切除扁桃體後,在其窩處作縱切口,鈍性分離出莖突,套上篩竇刮匙環,儘量向上推移,用骨剪下除其大部分,然後縫合切口。注意勿使切下的莖突縮入咽壁內或墮入咽腔。如莖突向外偏斜,則宜採用頸外胸鎖乳突肌前切口進入,分離、切短。手術後,疼痛即消退。

莖突的形態學結構:

莖突的長度、方位、形態多變。莖突的平均長度為25cm,最長者達4cm,外形粗、細不一;與顱底垂直線的偏度,多數為向內、向前各成30°角,少數向內成45°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