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音(語音學)

在語音學中, 顫音是一類發音器官的顫動發聲的輔音。西班牙語perro中的就是典型的齒齦顫音(又稱舌尖顫音、俗稱大舌顫音),而葡萄牙語的幾乎總是小舌顫音。

語音學概況,發音方式,

語音學概況

顫音與閃音(彈音)很不同。彈音通過一定的動作,用可活動的發音器官拍打固定的發音器官發聲。而顫音發音時,活動的發音器官位置相對固定,通過氣流作用使其顫動。一個顫音通常顫動2-3個周期, 但也可能達到5個,甚至在雙輔音的情況下持續更久。然而,顫音也可以只有一個周期,這時可能聽起來會像彈音。無論如何,這兩類音的發音方法不同,顫音具有1到多個周期,彈音沒有。

發音方式

如下:
[r] - 舌尖顫音
[ʙ] - 雙唇顫音
[ʀ] - 小舌顫音
雙唇顫音不太常見。舌尖顫音最常見的形式是齒齦音 [r͇], 但齒音和齒齦後發音[r̪]和[r̠]也有。在Toda語中的捲舌顫音可寫作[ɽ] (與捲舌閃音一樣的寫法), 為減少誤會也可寫作[ɽ͡r]。還報導過另外一種顫音,會厭顫音。 會厭顫音通常作為r的異音發音, 在一些語言中,該顫音是其輔音的主要成分。在IPA中沒有與此相對的符號, 但偶爾使用[я]表示。有的元音發音時伴隨會厭顫動,稱為軟顎元音(strident)。
捷克語有兩個相對的齒齦顫音。其中一個發音時舌上抬,因此顫動時可以聽到摩擦音, 聽起來像同時發出[r]和[ʐ]。曾經用過一個符號[ɼ]表示該音,現已廢棄。 現在寫成抬舌 r, [r̝]。涼山彝族語摩擦元音, 寫作ṳ,i̤, 這兩個音也可以顫動, [ʙ̝, r̝]。
Chapakuran語,Wari’語和Muran語,Pirahã語有十分特殊的顫音音素, 雙唇顫動摩擦清齒音 (en:voiceless dental bilabially trilled affricate) [t̪͡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