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筠

顧筠

顧筠,上海人, 41歲。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導演,百年奧運史上奧運電影的第二位女導演,在亞洲則是第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67年
  • 職業:導演
  •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 代表作品:《築夢2008》《永恆之火》
人物簡介,七年奧運夢,榮譽,總 導 視,正 片,董倩串場,

人物簡介

顧筠 1967年出生,上海人。
顧筠
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同年進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任導演,作為奧運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導演執導了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官方電影。現任中央新影集團紀錄電影部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並被國家人力資源部及社會保障部選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從1992年至2000年,致力於電視紀錄片的創作,完成的紀錄片有《百年南京路》、《湯春甫與他的造佛城》、《神奇的思茅》、以及中華醫藥等,觀點獨特,均帶有濃郁的人文思考。

七年奧運夢

自2001年起開始擔任紀錄片《築夢2008》導演,影片全部採用超16MM電影膠片畫幅,以北京奧運會為背景,通過七年的跟蹤拍攝,積累了近100小時的素材,紀錄了由三代人組成的一個家庭的變遷;三個女子體操運動員的成長;一個跨欄運動員的特殊訓練;一組特警的常態生活以及國家體育場從設計到建造的整個過程。雖然影片關注是“奧運”這一宏大事件,但影片的記錄過程徹底迴避宏大敘事,以作者客觀、冷靜的視點聚焦小人物,使該片贏得了國內外的廣泛關註:在國內,此片實現了紀錄電影從返影院的夢想;在國際上,不僅贏得多個國際獎項,還得到國際奧委會會主席的讚賞,為影片提了英文的片名,同時專門為影片寫推薦信,影片被位於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收藏,此片還被選中在北京奧運會開幕的那一天----2008年8月8日在國家體育館向全球的運動員放映,因此在2008年奧運題材的影片中脫穎而出,被中國政府選送參加0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客觀真實,鏡頭語言運用嫻熟,又有時間的積澱,使影片具備很強的感染力和觀賞價值。
顧筠顧筠
2007年擔任國際奧委會第29屆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執導了奧運歷史上第22部官方影片,這是奧運歷史上第一次由中國人,也是亞洲第一位女性導演執導的奧運會官方影片,影片以獨特的視點,選擇2008年3月24日北京奧運會聖火在雅典點燃的那一天,十個攝製組同時開機,深入五大洲6個國家,紀錄了奧運會最熱門的項目及本屆運動會最具實力的運動員準備及參與賽事的過程,運用影像化的語言展示了:賽事中的輸和贏;挑戰自我、挑戰極限以及最重要奧運精神是堅持、永不放棄的理念。影片得到國際奧委會的地高度評價,被稱為歷史上最好的官方電影之一。2010年8月年在通過了內容及技術審查之後被正式冠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官方電影”的稱謂。同時影片被奧林匹克博物館正式收藏。這也是博物館第一次在一屆奧運會中收藏了同一個導演的兩部影片。影片還獲得了國際上的重大獎項,在33屆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上,影片不僅作為閉幕式電影贏得了觀眾的掌聲,同時還獲得了特別大獎,電影節主席洛西克在頒獎儀式上致辭:我們決定將本年度電影節的特別大獎授予《永恆之火》,如同你們看到的那樣,這是一部中國人拍攝的將你們與電影和體育連結在一起的優秀影片。因此我們非常高興地授予這部影片特別大獎,這個獎項不僅授予這部影片的導演顧筠,而且授予中國電影,以及全球體育界和電影界。因此,這個獎項是向中國文化致敬。
顧筠
永恆之火海報永恆之火海報
2010年擔任亞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執導了亞運會歷史上第一部官方影片,影片區別於奧運會的官方電影,把關注點放在獨具亞洲特點的運動項目及小人物上。影片得到亞奧理事會主席穆哈默德的肯定。
十年來,完成了三部純紀實的影片,連續三次獲得義大利米蘭體育電影電視節最高獎,這也是作為此電影節唯一獲得此殊榮的導演

榮譽

《永恆之火》
第27屆米蘭國際體育電影節喜獲“奧林匹克精神獎,絕對佳作獎”兩項大獎
2009年10月30日晚7時,作為本屆電影節開幕式影片,《永恆之火》在米蘭最大的影院——都卡迪奧斯塔大廈影院放映,影片放映結束全場400多名觀眾為影片鼓掌5分鐘之久。
本次電影節全球共有55個國家的968部作品參賽,影片從眾多的影片中脫穎而出,一舉獲得兩項大獎——奧林匹克精神獎(CANDIDO CANNAVO’ Award for “Olympic Spirit”)和本屆電影節的最高獎——絕對佳作獎(Excellence Award-Absolute Winner of Sport Movies & TV 2009)。專業評審和各界觀眾都對影片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第33屆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獲特別大獎"
在第33屆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上,該片作為閉幕式影片在電影節能容納700人的主影院——帝國影院放映,觀眾反應熱烈,喬治·蘇柏克老先生感嘆這部影片是他“多年來看到的最好的奧運影片”。電影節主席瑞蘇克稱讚此片將電影藝術與體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影片獲本屆電影節特別大獎。

  
《築夢2008》
2008年11月在義大利米蘭獲得—第26屆國際體育電影電視節最佳紀錄片獎
以及該電影節最重要的獎項—媒體及評論獎,影片還被該電影節推薦到俄羅斯、伊朗、美國等國家展映;
2009年4月,該片獲第十屆美國紐珀特國際電影節——導演傑出成就獎;
2009年6月獲得上海影評人協會評選的全國十佳影片影評人獎;
2009年8月該片獲中國電影的最高獎—華表獎;
2009年度獲俄羅斯國際體育電影節最佳 紀錄片獎;
2009年獲全國視協舉辦的奧運類節目特別大獎;
2010年6月,獲紀錄片協會頒發的最佳紀錄片獎;
2010年9月,獲北京廣電局春燕獎最佳紀錄片獎;

  國際展映及收藏
2008年9月被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選為在香港舉行的改革開放30年作品展的入選影片,在香港舉行的改革開放30年作品展的入選影片在香港展映;
2008年11月被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選送新加坡展映;
2008年10月影片受俄羅斯葉卡捷琳娜堡開放式電影節邀請在此電影節 展映;
2009年5月受邀赴密克羅尼西亞等地展映;
2009年12月受邀赴美國南加州大學展映;
2008年8月8日《築夢2008》還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舉行時向在國家體育館候場的全球運動員進行了特別放映,並作為北京奧組委的特別禮物置放於奧林匹克大家庭、各場館媒體區、IBC、MPC等區域。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史上唯一一部跨越七年時間記錄奧運會籌備過程的影片。在拍攝過程中就已經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關注並被國際奧委會洛桑博物館收藏。

  

總 導 視

這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史上首部歷時七年時間記錄奧運會籌備過程的影片。
顧筠
顧筠:我們全攝製組也在築我們自己的夢想,就要做一部最好的紀錄電影。
為了這部影片,她從34歲拍攝到了41歲,這期間她經歷了什麼樣的艱辛?
顧筠:那天下午他回家哭了三個小時,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
7年時間,她到底是怎樣記錄的?她想通過這部影片告訴人們什麼?
顧筠:劉翔有一點閃失的話,我們觀眾應該怎么來面對,我們已經把在這個片子裡頭已經呈現給觀眾了。
面對面董倩專訪《築夢2008》導演顧筠,正在播出,敬請收看

正 片

解說:這是紀錄片《築夢2008》的片斷,這部影片是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出品,北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監製的,它是我國第一部反映北京奧運會籌辦歷程的紀錄電影。也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史上首部歷時七年記錄奧運會籌備過程的影片。2001年7月,北京申奧成功後不久,新影廠就開始了該片的攝製工作。
記者:《築夢2008》這部紀錄片在一開始的時候,起名的時候有幾種選擇,有“2001+7”,還有叫“奔向2008”,但是最終定名的時候還是定成《築夢2008》,為什麼是這樣的?
顧筠:當時覺得說舉辦奧運會08年,我們在02年的時候看08年覺得還很遙遠,得跑過去,那么過了六年以後,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到了2007年的時候,我們素材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就覺得其實走過這六七年的時間,覺得是沉甸甸的。所以改名叫《築夢2008》。
記者:我們都學過語文,“夢”前面很少用建築這樣一個“築”字,為什麼當時選擇這個建築的築?叫《築夢2008》?
顧筠:那么築夢呢,同樣我們是強調一個動作。就是說是,只有夢想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要實現這個夢想,我們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就像我們搭建鳥巢一樣,我們每一個人付出自己的夢想,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努力。這是我們強調這樣一個“築”字。
顧筠
解說:從2001年7月13日拍下申奧成功的第一個鏡頭,到2008年5月12日封鏡,導演顧筠用了將近7年的時間。為了真實地記錄這段中國人的奧運夢想,顧筠也從34歲拍到了41歲。
記者:有沒有人說我也想拍這部電影?
顧筠:當時說老實話是沒有,我不知道。
記者:您是唯一的候選人?
顧筠:我不知道,就是當時新影廠也是在全廠的一個創作會議上說我們要做這個事情,那么大家也可以報一些其它的題材,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報這個題材,反正我是報了。
記者:那為什麼你眼睛會落在奧林匹克身上?
顧筠:我覺得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是說申奧成功那一天,我也是跟千千萬萬人的感受是一樣的,我覺得很激動,讓我很震撼。這個事情真的變成真實的了,真實在我面前了。所以其實就是說也是一種衝動吧,也是說我們的一個夢想實現了,那么我們奧運會還有七年的路程,我們怎么走?我對這個事情非常感興趣,
解說:影片《築夢2008》以2008年奧運會主會場--鳥巢的誕生過程為結構線索,穿插敘述了4組人物,他們分別是奧林匹克中心區--窪里鄉的一戶普通家庭,跨欄運動員劉翔、中國女子體操隊三個小運動員和一組特警戰士。讓大家耳目一新的是,這部影片是用第一人稱進行敘事的。
記者:就是當這部片子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你是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去敘述,那么在拍攝的時候你是把自己當成一個當事人還是作為一個旁觀者?
顧筠顧筠
顧筠:因為我是第一見證者,所以我在這個敘述過程當中,每時每刻會出現我的聲音,我的採訪,因為我不懂了我就會去問。如果是說畫面本身沒有交待過的背景,我會通過我的聲音來交待。那么僅僅是這樣,但是我從來沒有,自始至終我沒有去干預這個事件本身。
她為什麼要記錄北京的一戶普通家庭,在這戶人家發生了哪些故事?
顧筠:我們剪接師在整理素材的時候,她都很詫異說,這是高大媽的後面嗎?還是前面?
她為什麼選擇三位小體操運動員作為拍攝對象,記錄過程中她又有哪些新的發現?
顧筠:除了對奧運會的期待以外,我覺得可能更多地是我對這些孩子成長的這種關注。
面對面董倩專訪《築夢2008》導演顧筠,正在播出,敬請收看
顧筠
解說:在這部紀實影片中,首先出場的主人公是高大媽,她是一位普通的北京居民,為建設奧運場館而進行的拆遷行動,改變了她一家的生活軌跡。影片真實地記錄了她和鄰居們一起,離開居住了大半輩子的老房子,懷著忐忑和期盼,開始新生活的故事。然而在拍攝之初,為了找到這樣一位拍攝對象,顧筠卻費了很大的周折。
顧筠:就像拍這個普通的人家,那么我們當時在選高大媽之前也有幾個被選的人物。那這些被選的人物聽說我們要拍七年,很多人就逃走了。說導演你別來找我們,我們是覺得有點恐怖,一跟你們就要跟七年,別跟著我們。所以其實我們最後選擇了,我們也很感謝高大媽,她們一家能那么配合我們的拍攝.
記者:當你開始拍攝的時候,七年前和現在,應該說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有什麼我們看不到的東西,而對你來說又是印象很深的嗎?
顧筠:我覺得我感受到的變化基本上都在我的片子裡頭有表達。其實我覺得高大媽是典型的老北京,她有老北京的那種熱情、質樸、豁達,就是很開朗,那其實高大媽對我們這個拍攝的要求非常非常低,就是當時說她決定來接受我們的拍攝。高大媽只提了一個非常非常小的要求,說你能不能以後給我幾張照片。她其實就搞不清楚我們是在拍電影還是拍電視,她以為是在照相。所以其實為什麼說高大媽這一家拍得特別的真實,特別感人,就因為其實她是沒有鏡頭感,沒有鏡頭的意識。就是說其實我們每天去拍,跟她熟悉了以後,就像朋友一樣。她好像迎接你就像迎接她的鄰居,她的好朋友。
記者:你們是每天都去嗎?
顧筠:有一陣子我們就是每天都去,就是在拆遷之前的那一年,我們基本上隔三差五就去一下,每周我們都見面。那個電影其實高大媽走的時候是哭著走的,她不願意拆遷。那年輕人不一樣。年輕人就是,她的兒子、兒媳婦說拆遷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機會.
記者:就是當你在捕捉、拍攝這些主人公的生活的時候,有沒有能夠感受到,因為可能作為紀錄片你更關注的是每一天,每一個細節,但是通過這種細節的積累,呈現在你面前能否感受到整個社會在往前走。另外一個準備奧運的倒計時在一天天的臨近了?
顧筠:我覺得這部片子讓我最震撼的是,其實一個最好的編劇,你都無法預料後面高大媽是這樣的。其實你在拍下一步的時候,之前你有很多的預案,也有很多的猜測,很多的期待。但其實事實上經常會超出你這種期待,這個是讓我很震撼的。包括其實高大媽在後來我們06年重新回訪她的時候,我們發現高大媽變年輕了,就是面貌上有很大的一個變化。那么當時我們拍下來以後,我們剪接師在整理素材的時候,她都很詫異說,這是高大媽的後面嗎?還是前面?就是她都會有一點疑惑說。
記者: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顧筠:我覺得可能是生活好了。
解說:這是高大媽的孫女童童,在她剛出生的時候,顧筠就開始了對她的跟蹤拍攝,隨著影片的拍攝進程,童童也在漸漸成長。
顧筠:其實我就要這樣的一個感受,你比如說在我們片子裡頭有一個細節就是,我們最後童童六歲了。童童六歲的時候她有一個生日的晚會,就是家庭的生日宴。當時他們邀請我說,去參加童童生日宴,我想那會有什麼呢?那也就是說童童唱個新兒歌,全家吃一頓飯,再切一塊蛋糕。那結果就是又一次超出了我的期待,就是其實你就會發現,奧運會在中國的這種傳播,每個孩子、每個學校他都知道奧運會是怎么回事,他都知道福娃。他都會念這些兒歌,都會說這整個的北京都有形成了這樣的一種奧運氛圍。那么這個是一個歷史的印記,不是說你在六年前,或者說七年前你就能猜測出來.
顧筠
記者:應當說是時代在一個家庭裡面的體現。
顧筠:對對對,其實這個就是紀錄片,因為它見證的是一個時代。其實通過一戶人家不僅僅是紀錄他們的生活,更多的、更重要的是見證了一個時代。
解說:在記錄高大媽一家發生變化的同時,顧筠還一直關注著三位小體操運動員的成長。有人說:運動員的夢想只屬於賽場,也只能在賽場上實現。然而在光榮與夢想的背後,卻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2002年 ,幾百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小體操運動員,作為奧運儲備軍團匯聚北京,開始統一訓練和選拔。顧筠用膠片為她們記錄下了生命中最美好的追夢年華。
顧筠:你比如說在我這個片子裡頭,我選擇的三個性格迥異的孩子。一個愛哭的孩子,我就說玲玲是一個愛哭的孩子,眼睛、鼻子總是紅紅的。因為在我的印象當中,就是說她練不好她也哭,教練說她了她也哭,比賽成績不好了她也哭,反正她老是在哭。還有一個孩子是一個愛偷懶的孩子,很調皮,只要教練稍不注意她就偷偷懶,那樣的一個孩子。還有一個孩子是真喜歡體操,多大的運動量她都會認認真真去完成.
記者:我很想知道你作為紀錄片的導演,你是隱藏在攝影機的後面的,但是你是用一種什麼樣的眼神,在關注這三個孩子七年中的變化。
顧筠:我其實也是帶著一種期待,說最大的期待是說這些孩子能不能參加奧運會,這是我對她們最大的期待。我們知道競技體育就是這么殘酷。因為到金字塔的頂端只有這么幾個人,能上場只有6個隊員。那么大部分人,參加的會有100多個,大部分人是到達不了金字塔頂端。所以能想像,在全球都是一樣的,這不僅僅是在中國。
記者:你希望記錄她們這種七年的過程,展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看完了以後,得到一個什麼樣的,你希望傳達給她們的?
顧筠:其實我是對一個人的關注。比如說我在拍玲玲的這個孩子的時候,有一天我覺得我可以不用拍她了,那么在德國比賽,07年的時候,圓圓接到了通知,乃若愚受傷了,而玲玲那個時候沒有接到通知。其實德國比賽,德國的世錦賽是奧運會前最大的一次選拔賽。其實對她來說,她沒有被選上,也就是說她會離08年的奧運會的上場隊員的名單越來越遙遠了。那么那個時候,那么大的一件事情降落到她身上的時候,她當時沒有哭。我覺得說這七年其實不是白白走過來的,她成長了。所以其實我覺得,除了對奧運會的期待以外,我覺得可能更多地是我對這些孩子成長的這種關注。
記者:在奧運會之前拍攝這么一部片子,選擇的所有的這種線索,應當說都是和奧林匹克和北京奧運會有或多或少的聯繫的。那么這三個小體操運動員,你希望她們拍攝出來之後,展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會和奧林匹克產生什麼樣的印象?
顧筠:其實我覺得我更想表達的是通過這個片子,我想讓所有的人感受到,其實中國的奧運會是一個全中國人民的奧運會。它其實不僅僅是說北京奧組委在籌備,運動員在籌備,它其實已經深入到每個人的,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個體,包括我們創作者,其實都是在圓自己的一個夢,都是一個參與者。
北京奧運會即將來臨,她的影片是如何解讀劉翔的?
顧筠:劉翔有一點閃失的話,我們觀眾應該怎么來面對,我們已經把在這個片子裡頭已經呈現給觀眾了。
她又是通過什麼視角記錄特警的?這裡面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顧筠:首先他們是人,活生生的一幫人,
在拍攝鳥巢的過程中,她又遇到了哪些困難?
顧筠:也就是說,同樣的話我會重複一百次,兩百次。
解說:在這部影片中,另外一個運動員是劉翔,他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後才列入顧筠拍攝計畫的,劉翔曾笑稱:“這是自己頭回當主角,而且還是本色演出”,劉翔說得很輕鬆,但為了拍好這位知名運動員,顧筠卻付出了很多心血。
記者:拍小人物對於紀錄片導演可能會相對的容易,因為沒有那么多的障礙要去面對。劉翔不一樣,劉翔是個大明星,那拍攝他的時候,恐怕遇到的困難要比前兩個要多得多,什麼困難?
顧筠
顧筠:是,我覺得劉翔就是你能想像,就是說因為他的賽事很密集,就是他比賽。他比賽安排很密集,他是以賽代練。他以比賽的方式來代替訓練。那么如果不比賽的時候,他每天都有一些日常的訓練,那么這個日常的訓練,用孫教練的方式來說。因為孫教練他有他自己獨特的訓練方式。那么他覺得為了要求一個高質量的訓練,他的這種訓練是不希望被打擾的,被任何事情所打擾。什麼簽名也好,合影也好。
記者:包括您?
顧筠:當然也包括我們拍攝紀錄片。所以其實接近劉翔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那么我們,當然從我們這方面也儘可能是說,我們最短的時間裡頭,最高效的把這個內容給記錄下來,我們在影片裡頭呈現10分鐘,那么我們拍10分鐘可能就在影片裡也要用10分鐘。就是要求是這樣的一個高標準來要求我們的攝影師,要求我們的導演前期做很多很多詳細的準備的工作。就是可能我們包括就是說劉翔有可能從哪個起點開始跑,終點在哪。我們會到現場翻來復去推敲好幾遍,我們模擬演習很多很多遍。我們也會從他的隊員當中,比如說跟他一起在練的隊員當中,去詳細了解劉翔,他會有些什麼樣的舉動,這個裡頭的竅門在哪裡,我們會旁敲側擊 去打聽,就這些,除了我們一些常規的準備以外,我們還會說,這種準備讓他更進一步地發揮到極至。
記者:拍劉翔,你們帶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目的?
顧筠:我覺得他是一個可以是不得不記錄的人物,因為他有他重大的貢獻,就是在雅典的奧運會的時候,他創造了一個奇蹟。因為當時我們對110跨欄的期待是說能進前三名就不錯了,沒想到他創造了一個奇蹟,他拿了一個冠軍。我們這段歷史要記住他,有這么一個人物。
記者:在拍攝的過程中,你準備拍攝他的時候,怎么關注?
顧筠:因為劉翔成名以後,他有很大的壓力,那么我們希望說,我們觀眾能給他更多的理解和關愛,從這個角度上,來有一些記錄的意義。
記者:你們關注他,是因為他有一個輝煌的起點,就是2004年的那枚田徑金牌。但是關注七年之後,恐怕從到了2008年今年的奧運會,他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可能是人們心中一個大大的問號,這個你們有?
顧筠:我們在影片裡有關注,其實在我們影片裡有表現,如果劉翔沒有拿到這塊金牌,會是怎么樣,那么其實我們還是說,奧運會更重要的是參與,是一種參與,我們希望說110米欄,其實他不能有一點點閃失,他跟對手的距離,不是說用一秒鐘來計算,是零點零幾秒,零點幾秒,或者說零點零幾秒來計算這個成績,那么就是說,他跟他的對手的距離是咬得非常緊的,這個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一個考驗,那么如果是說,劉翔來有一點閃失的話,我們觀眾應該怎么來面對,我們已經把在這個片子裡頭已經呈現給觀眾了。
記者:就是通過劉翔,你們想說明這樣一個道理,勝和負恐怕在比賽上不是惟一的東西。
顧筠:因為我覺得,可能最精彩的,也是說因為,為什麼大家愛看這個項目,為什麼大家關注劉翔,就因為他的激烈,如果是說劉翔永遠是冠軍,我想大家也就不看這個項目了。正因為他永遠是有問號,永遠是有懸念在裡頭,所以才會吸引觀眾。
記者:這可能也是體育賽事,包括奧林匹克魅力所在。
顧筠:對。
解說:他們都是特警戰士,在顧筠的這部影片中他們也是重點地記錄對象,這些特警戰士將擔負北京奧運會的安保工作。而這一本來凝重嚴肅的主題,在《築夢2008》中,卻成了最生動的片段。在影片中,顧筠沒有刻意地把奧運特警神話成007式的英雄,相反,他們訓練中的每一次失誤都被真實地捕捉在鏡頭之中。
記者:還有就是一個群體,您在關注特警這個群體,這個群體是怎么進入您的視野的?
顧筠:首先我們說安全很重要,因為從我們奧運歷史上來看,我們有過一次很大的安全事件,就是慕尼黑的奧運會,因為當時慕尼黑想呈現歷史上一屆最詳和的奧運會,所以在奧運會的時候,他沒有任何的安保的力量,當發現了人質綁架事件的時候,我們因為沒有應急的措施,所有的人質都給槍殺了。這個是我們不願意發生的,在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我們的安保工作是從申奧成功以後,籌備奧運會的第一天,我們的安保準備工作就開始了。所以我就覺得,我們這段歷史得記住他們。
記者:拍攝過程中,你會像拍攝這些單獨的人物一樣,去關注他們嗎?
顧筠:我覺得,其實打動觀眾,今天如果說這個片子打動觀眾,最重要的我們是把他作為人來反應,沒有作為一個符號,警察,是一個很概念化的一幫人來表現。這個是這部片子對警察反應的一個,我覺得很重大的一個突破,觀念上的突破。
所以就是說,現在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局面,很多的觀眾看了這個片子,尤其是年輕的女孩子,都喜歡上了這幫特警,帥,高大,威武,因為他們首先是一幫活生生的人。所以就會說,當他們出現在銀幕上的時候,有這么多的追星族去追我們的朱隊長,這個是我覺得也是這個片子成功的地方,
記者:如果說這個片子整個是一個整體,每一個線索都希望對這個主題有所貢獻的話,那這樣一個特警的群體,對2008他的貢獻是什麼?
顧筠:我覺得還是那句話,就是說這段歷史我們要記住它,因為安全我們有過很多的奧運會的題材的影片,官方電影也好,我們別的題材也好,我覺得沒有一次出現過他們的形象,但是作為一屆這么大的盛會,他們的貢獻太重要了,他們太重要了,我們要記住他們,其實他們也是一群非常可愛,非常要我們記住,我們尊重尊敬的人。
解說:奧運會籌備工作千頭萬緒,一部90分鐘的紀錄片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反映所有事件,除了重點表現上面四組人物之外,顧筠還用她的攝影機記錄了“一座建築” --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 “鳥巢”。
記者:你還關注了一個物,就是鳥巢,它有很大的象徵意義,因為如果說築夢的話,築夢過程好像一個小鳥一點一點銜樹枝,搭建自己的一個鳥巢的過程,而鳥巢恰恰能夠體現這么一個,應該說拍攝鳥巢的過程,也是你這個片子裡面耗時最長的一個過程。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顧筠:從02年到08年這么長時間的拍攝過程當中,應該是說對國家體育場事件的記錄。因為在我記錄的時候還沒有鳥巢,
我們面臨的是全球的所有的設計所,全球在關注北京,關注這個重大的標誌性的一個建築物,我們的記錄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那就可想而知說,我開始的記錄跟首規委聯絡,他們是源頭,之後是設備公司,設計公司我們面臨13家設計公司,之後是評審要評選鳥巢是怎么出現,又是另外一家單位,再之後,我們鎖定賀爾組德梅隆他們那個公司,還有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那個公司,他們是一個聯合團體,再之後,我們又是建造這個過程當中,也是牽扯到方方面面的環節,所以其實你能想像,我們一個階段就會換一撥人,不像高大媽,自始至終就是這一戶人家。
記者:你只要換一撥人,你就得從頭開始了。
顧筠:也就是說,同樣的話我會重複一百次,兩百次。
記者:在整個片子裡面,你希望記錄整個國家體育場,從一開始選定圖紙開始,一直到它變成一個活物在那,你通過這個過程想表現什麼?
顧筠:其實我老說的一句話,紀錄片是後編劇的,我只是想說把這個歷程記錄下來,究竟說它是什麼,我想說明什麼一個問題,那都是我記錄完以後才有的。我是想說,首先我在記錄前面這個階段,就是這個建築物誕生的時候,其實我想說它很了不起,其實政府下決心說來選定鳥巢這個方案的時候,他其實就是在鼓勵文化創新,因為鳥巢不僅僅是,它是一個有爭議的,當然對建築物的爭議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一百年以後同樣會有爭議,有人會說我喜歡它,有人會說像高大媽就會說,鳥巢我覺得它不好,就像一個籠子把人圈在裡頭,可是年輕人很喜歡,有很多人很喜歡,很壯觀,這個鋼結構給人的震撼,非常地強烈。
【片 花】
7年的時間,她付出了那些艱辛的勞動?
顧筠:那天下午他回家哭了三個小時,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
7年磨一劍,她又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影片?
顧筠:如果你不是用紀錄的方式來完成的話,你真的是不能相信,你真的是說不能形成這種足夠的震撼。
面對面董倩專訪《築夢2008》導演顧筠,正在播出,敬請收看
解說:影片《築夢2008》不僅展現了各類人群實現各自夢想、築造中國人共同的奧運夢想的過程,同時也承載了攝製組全體創作人員的夢想,做一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關於奧運會籌備過程的最好的紀錄片。
記者:曾經有人說過,就是當我們申辦下,當2001年我們申辦下08年的奧運會主辦權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2008是一個多么遙遠的概念。但是真正走過這七年,人們又覺得特別快。////你作為一個拍攝,準備奧運紀錄片的導演,這個過程對你來說是快還是慢?
顧筠:其實剛才也有很多人問我這樣的問題,說導演,你這個七年除了拍這部片子以後,你真的是沒有做別的事情嗎?我說我沒有做別的事情,我說我根本沒有時間去做別的事情。
記者:七年的時間你沒有任何時間?
顧筠:對對,我說就是為了這一部電影,如果是說你今天真的被這部電影所感動的話,那就是我說我是百分之一百用心在做這部電影。我說我也在築夢,我跟這個片子裡的主人翁一樣,我們全攝製組也在築我們自己的夢想,就要做一部最好的紀錄電影。
解說:7年間,顧筠的紀錄片拍攝,困難重重。但是顧筠卻將這定義為痛苦並快樂著的堅持。
記者:我發現你在接受很多家媒體採訪的時候,別人都會反覆問你一個問題,自己看這個片子有沒有遺憾在裡面,你每次都說沒有遺憾。這幾乎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你為什麼敢這樣拍著胸脯斬釘截鐵地說,這部電影沒有遺憾?
顧筠:因為我在前期拍的時候,我每拍一個細節的時候,我留給我自己足夠的思考,也許有的時候我就拍10分鐘。為了這個10分鐘,我會花兩三個月的時間去做思考。更不要說後面剪接,我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我就跟你這么講,我個那個剪接師,其實在我們倆從一大堆素材剪到五個小時的時候。
記者:拍了多長時間?
顧筠:大概50個小時吧。那么從50個小時剪到5個小時,我覺得還是相對比較容易的。從5個小時到3個小時也還可以,可是從3個小時到2個小時,其實就比前面要更難。有的時候我們為了1分鐘、2分鐘,我們就會反反覆覆無數次。那么從2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我們花的三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這個過程我們給自己留有足夠的思考,那我那個剪接師都快被我逼瘋了。因為當時他說,導演我什麼時候都是這些畫面,我吃飯也是這些畫面,我睡覺做夢也是這些畫面,他說他就像魔一樣纏著我,他說我快瘋了。那那個時候我說,我們還得想,我說實在不行你睡一個好覺,但是我們還得磨,我們不能放棄。就這樣,其實這個人真的是已經到了崩潰的狀態。最後我說那一天你可以不用剪了,好了,就這樣了,我斬釘截鐵的回答說,好了,不用再剪了,可以了。那天下午他回家哭了三個小時,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哭)
記者:在拍攝的過程中,因為現在這個片子已經呈現了,它是一個成功的電影。那么現在說的時候,現在的流淚恐怕更多的是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我們可以把它作為欣慰的那一種,但是在整個拍攝的過程中,剪接的過程中,哭的時候有沒有?
顧筠:我一般其實很少說在拍攝的時候遇到什麼困難哇哇大哭,好像沒有,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導演來說,他應該是說有感性的一面,更重要他有理性的一面。因為他是一個全攝製組的榜樣,他要給全攝製組信心的,所以我覺得我會很注意這個形象。就是說再難我不會當著攝製組人的面去哭泣。也許我回家,就是獨自的時候,自己也會說去回味一下。不管是難過的這些感受,還是好的感受,我都會要做一個回味,都會要自己慢慢地去消化這些事情,但是我覺得在現場我從來沒有流過眼淚。
記者:我的最後一個問題,就是經過七年拍攝之後,我們經歷了很多變化,紀錄片往往是從微小的這樣的細節來記錄,但是當積累完了以後,你們會發現,可能經過這七年,我們身處的這個國家,身處的這個社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你有一種巨觀的,站在高一點去看這個變化的時候,你體會到的是什麼?
顧筠:我最後一個鏡頭是從童童他們家到鳥巢,完了從整個的鳥巢上升到整個的全中國,其實我是想說,上升到整個上空,是一個全中國的概念,或者說是全人類的一個概念。其實我剛才也說了,其實你會發現這個夢想不是高大媽的一個夢想,不是童童的小朋友的夢想,乃若愉的一個夢想,它是千千萬萬的人一個夢想。那么在這個七年裡頭,如果你不是用紀錄的方式來完成的話,你真的是不能相信,你真的是說不能形成這種足夠的震撼,說我們這個社會,中國會那么大的變化就是說我們把這么大的一件事情,我們給它做成了,就是我們奧運會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能夠聽到奧運會的聲音,都已經摸得著,都能感覺到它的心跳了。

董倩串場

從34歲一直到41歲,7年的時間只做一件事情,在今天這樣一個充滿了誘惑的社會裡我們真的是非常佩服顧筠的毅力,顧筠現在仍然是北京奧運會的官方電影總導演,她仍然在用她的鏡頭在記錄著這一屆對中國人來說非常重要的奧運會,顧筠的人生已經凝結成為一部歷史,恐怕這也是她最大的財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