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治學

顧炎武治學

顧炎武治學是出自於亭林先生神道表的文學作品,作者是全祖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顧炎武治學
  • 外文名稱:Gu yanwu scholarship
  • 作品出處:亭林先生神道表
  • 文學體裁:古文
  • 作者:全祖望
原文,注釋,譯文,要點導引,解讀,顧炎武生平,啟示,作者簡介,作者生平,作品出處,

原文

作者:全祖望
凡先生之游(1),以(2)二馬三騾載(3)書自隨。所至厄塞(4),即呼老兵退卒詢(5)其曲折(6);或(7)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8)坊肆中發(9)書而對勘之。或(10)逕行(11)平原大野,無足(12)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13);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14)書而熟(15)復之。
(選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注釋

(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出外遊歷。先生,指顧炎武
(2)以:用
(3)載:馱,運載
(4)厄塞:險要的關口。
(5)詢:詢問
(6)曲折:詳細情況。
(7)或:有時。
(8)即:靠近,引申為走向。坊肆:街市中的客店。對勘:核對校正。
(9)發:打開
(10)或:有時
(11)逕行:直接行走。
(12)無足:沒有值得。 足:足以,值得
(13)諸經註疏:各種儒家經典著作及注釋疏證。
(14)熟:仔細認真。
(15)至:到達
(16)復:複習
(17)誦:誦讀

譯文

凡是顧炎武出外遊歷,都用二匹馬三頭騾子馱著書跟隨自己。到了險要的關口,就叫退休的差役和老兵詢問這裡的詳細情況;有時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到店鋪中打開書,核對校正它。有時直接走在平原曠野,沒有值得什麼留意的,就在馬背上默默地記誦各種經典的註解疏證;有時有所遺忘,就到店鋪中打開書,仔細認真地反覆看它。

要點導引

顧炎武身處明清交替之際,是位愛國志士,曾親身參加抗清的武裝鬥爭。同時他又是位大學問家,為古今學者所推崇。文中所記兩事也可見其治學的與眾不同之處。重視實地考察,尊重有實踐經驗的下層人員,而不迷信書本,可見其決非死抱著書本尋章摘句,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腐儒,而是就真知,有識見的學者。因此,他具備崇高的學術成就與地位也就不足為怪了。

解讀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許多人對顧炎武的最初認識,恐怕就源於這句充滿愛國激情的名言。這位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對待讀書做學問老老實實,認認真真。《顧炎武治學》一文,用非常精簡的語言,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個好學不倦的顧炎武。凡顧炎武所到之處,書始終伴隨左右,“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坐在馬背上背誦經黃,“偶有遺忘”,還要找書認真複習。可貴的是顧炎武並不是讀死書,一旦發現與平日所聞不合,還要打開書進行核對校正。正是有這一精神,顧炎武根據實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獻資料與實地歷史考察相結合的著作——《天下郡書》。

顧炎武生平

顧炎武(1613- 1682)漢族,身處明清交替之際,蘇州崑山縣(今江蘇崑山)人,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尊稱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曾參加抗清鬥爭,後來致力於學術研究。晚年側重經學的考證,考訂古音,分古韻為10部。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他是清代古韻學的開山祖,成果纍纍;他對切韻學也有貢獻,但不如他對古韻學貢獻多。
顧亭林學術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學唯心主義玄學,而強調客觀的調查研究,開一代之新風,提出“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顧亭林強調做學問必須先立人格:“禮義廉恥,是謂四維”,提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日知錄》卷十三《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啟示

學習要重視實地考察,尊重有實踐經驗的下層人士,不要迷信書本。
學習要認真嚴謹,要溫故知新。

作者簡介

全祖望(1705~1755) 清代學者、文學家。字紹衣,號謝山,學者尊稱為謝山先生。鄞州(今浙江寧波)人。雍正七年(1729)貢生,三年後中舉。乾隆元年(1736),薦舉博學鴻詞,同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即返里,後未出仕,專事著述。曾主講於浙江蕺山書院、廣東端溪書院。撰《鮚埼亭集》38卷,《外編》50卷,《詩集》10卷。另有《漢書地理志稽疑》6卷,輯補《宋元學案》100卷,《全校水經注》40卷並補附4卷。

作者生平

全祖望(1705-1755)字紹衣,號謝山,鄞縣人,清代浙東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博學才俊。乾隆元年(1736)會試中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因不附權貴,於次年辭官歸里,不復出任,專心致力於學術,相繼講學,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曾主講紹興蕺山書院,從者雲集,後又應邀主講廣東端溪書院,對南粵學風影響很大。在學術上,其推崇黃宗羲,自稱為梨洲私淑弟子,又受萬斯同影響,專研宋和南明史事,留意鄉邦文獻,尤好搜羅古典文獻及金石舊拓,曾編成《天一閣碑目》。其著作頗豐,撰有《鮚琦亭集》38卷及《外編》50卷,《詩集》10卷,還有《漢書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經書問答》、《句餘土音》等,又七校《水經注》,三箋南宋王應麟《困學紀聞》續選《甬上耆舊詩》,為我國文化寶庫增添了許多珍貴遺產。
全祖望卒年51歲,葬在六世祖全少微墓之西南。墓呈橫長方形,墓碑上刻“謝山全太史墓”,西北側尚有全氏明代神道石坊一方。

作品出處

顧炎武治學選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神道表,主要用來記載死者事跡,並刻在死者墓道前的石碑上。一般多屬歌功頌德的應酬之文。這篇《亭林先生神道表》卻是十分優秀的傳記文,鮮明地記述了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大師顧炎武的一生, 表彰他崇高的民族氣節及不凡的治學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