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準文集(2007年中國市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顧準文集(2007年中國市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顧準文集》是2007年4月1日中國市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準。

該書主要收集了顧準的《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古希臘城邦制度》、《經濟文稿》等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準文集
  • 作者:顧準
  • 類別:文集
  • 出版社:中國市場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4月1日
  • 頁數:399 頁
  • 定價:39.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9201206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中,作者結合歐洲唯理論與經驗主義的思想傳統,反思了馬克思主義的興起及其在蘇聯、東歐、中國的傳播出現的理論問題及現實中的實踐問題,力圖弄清為什麼革命勝利之後局勢逐漸演變為與革命的初衷相反,從而得出了從歐洲大陸理性主義走向英國式經驗主義,從一元論走向多元論的結論。
在《在古希臘城邦制度》中,作者探討了古希臘民主政體向僭主制政體嬗變的過程,探討了民主與獨裁、多黨制與議會制等問題,闡發了他西方主流的兩黨制與議會制的看法。
在《經濟文稿》中,他闡發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價值規律的作用等問題。
在本書中,作者有很多理論的創見和對蘇聯、東歐、我國當時局勢的預見,很多都被後來的發展所驗證。他的思考大膽,其思想深深地折服了王元化李慎之李銳吳敬璉等人,很值得一讀。

目錄

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
古希臘思想、基督教和中國的史官文化
附錄:托馬斯“政治學”語錄
僭主政治與民主——《古希臘的僭主政治》跋
附錄:希臘的僭主政治
關於海上文明
統一的專制帝國、奴隸制、亞細亞生產方式及戰爭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文明
馬鐙封建主義——技術造就歷史嗎
資本的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發展
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
科學與民主
要確立科學與民主,必須徹底批判中國的傳統思想
直接民主與“議會清談館”
民主與“終極目的”
老子的“道”及其他
老子的“無名”是反對孔子的倫常禮教的有名論的嗎
論孔子
一切判斷都得自歸納,歸納所得的結論都是相對的
辯證法與神學
古希臘城邦制度——讀古希臘史筆記
代序:多中心的古希臘史
第一章 什麼是城邦
第二章 遠古希臘存在過神授王權
第三章 海外殖民城市是城邦制度的發源之地
第四章 古希臘本土的城邦化與集團化
第五章 公元前8—前6世紀的古希臘世界——城邦制度的最後完成
第六章 城邦希臘從極盛到衰亡——公元前5—前4世紀的希臘
經濟文稿
關於社會主義經濟中價值及價值規律的問題——一個讀書札記
試論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
附一
希臘的僭主政治(譯文)
附二
托馬斯“政治學”語錄
附錄
顧準傳記

作者簡介

顧準(1915—1974)思想家、經濟學家。
1915年生於民國初年從蘇州移居上海的一個中醫家庭,在職業學校的國中畢業後,因家境清貧,無力繼續求學,12歲就到潘序倫先生創辦的上海立信會計事務所當練習生。隨後通過自學會計學,成為掌握現代會計知識的專業人士。
1930年,十五歲的他便以其在會計學方面的成就和造詣,在上海工商界嶄露頭角,被譽為“奇特的少年天才”。20世紀30年代,有多部會計學著作問世,是上海知名的會計學家。顧準於1930年組織秘密的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進社,後轉入武衛會。同年10月,因武衛會組織被破壞,第一次流亡去北平。
1934年完成的會計學著作《銀行會計》,成為國內第一本銀行會計教材。1934年後,曾任中國民族武裝自衛會上海分會主席、總會宣傳部副部長。
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冬北平“一二·九”運動後,全國掀起了抗日救國高潮。
1936年2月,自北平回到上海,先後擔任過上海職業界救國會黨團書記,職員支部書記,江蘇省職委宣傳部長、書記、江蘇省委副書記。在文委工作期間,與經濟學家孫冶方(當時為文委書記)認識並共事。
1940年後,曾任中共蘇南澄錫虞工委書記、專員,江南行政委員會秘書長、蘇北鹽阜區財經處副處長、淮海區財經處副處長。後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
1946年1月回到華東後,先後擔任中共中華分局財委委員,淮陰利豐棉業公司總經理,蘇中區行政公署貨管處處長、中共華中分局財委委員、山東省財政廳廳長。解放軍占領上海前夕,任青州總隊(接管上海財經工作的一支幹部隊伍)隊長,積極準備接管上海。
1949年5月,隨軍回到上海。任上海市財政局局長兼稅務局長、上海市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和華東軍政委員會財政部副部長。為建國後上海的財稅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1952年的“三反”運動,他受到了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的處分。
1953年後,曾先後擔任中央建築工程部財物司司長,洛陽工程局副局長。
1956年入經濟研究所(現屬中國社會科學院)任研究員後,開始研究商品貨幣價值規律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地位問題,最早提出並論證了計畫體制根本不可能完全消滅商品貨幣關係和價值規律,成為探索市場關係在社會主義經濟中運行的第一人。並寫成《試論社會主義制度下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1957年擔任中國科學院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副主任,在隨後的反右運動中被劃為右派分子
1962年下放勞動回到經濟研究所,受孫冶方委託研究會計和經濟,相繼翻譯了熊彼特和羅賓遜夫人的經濟學著作;
1965年再次被劃為右派,並在隨後的文革中遭受迫害。
1968年4月,他的妻子汪璧因不堪迫害自殺。他遭受迫害期間,仍堅持獨立思考,特別關注民主問題,堅持民主社會主義的理想,追問“娜拉走後怎樣”(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後怎樣)的問題,寫成《希臘城邦制度》、《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
1974年12月3日因患肺癌病逝。
顧準對經濟學、會計學研究頗有建樹,主要著作有《銀行會計》、《初級商業簿記教科書》、《簿記初階》、《股份有限公司會計》、《中華銀行會計制度》、《所得稅原理與實務》、《中華政府會計制度》、《社會主義會計的幾個理論問題》、《試論社會主義制度下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希臘城邦制度》、《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等。翻譯作品有《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約瑟夫 · 熊彼特)、《經濟論文集》(瓊 · 羅賓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