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聯想

類似聯想

類似聯想是因事物的外部特徵或性質類似而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進而產生某種新的聯想,是對在性質上或形態上有某些相似之處的事物的聯想。很多比喻和象徵都是藉助於這種聯想,其中情感常常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比如鄰居給小孩買了漂亮的旅遊鞋,一位母親消費者會聯想自己是否也要給小孩買一雙;同事、鄰居的家庭裝飾整潔流暢,聯想到自己是否應該聘請專業裝飾公司把關,室內裝飾應該體現自己的風格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類似聯想
  • 外文名:association by similarity
  • 常用:語文詩歌,對比
  • 又稱:相似聯想
  • 相關概念:接近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
  • 套用學科:心理學
解釋,緣起,相關概念,相較區別,

解釋

由於形式或性質上的相似,由一種事物的觀念想到另一種事物的觀念。如人們提起春天,就會想到生機與繁榮;由魯迅想到高爾基等。類似聯想有廣泛的用途。如在各種事物的比較、形容、韻律、比喻、類比推理, 以至原型啟發、靈感中,都有其明顯的作用。
文學中常用的比喻即類似聯想,如“霜葉紅於二月花”。“舉一反三”是類比推理,也是聯想作用。類似聯想對創造發明有啟發作用。創造活動中的原型啟發,仿生學的研究都是運用類似聯想的實例。在教學中也往往運用類似聯想,如詞語教學中的同音歸類,形聲學、近義字均取其類似,便於識記和回憶,有利於由類似聯想而提高學習效率。

緣起

審美心理學術語之一,指通過審美意識合乎規律的聯繫反映現實和作品的相互聯繫。聯想一詞來源於拉丁文associo,有聯繫、聯結的意義。最初的聯想概念是在對記憶過程進行觀察時形成的,亞里士多德將聯想分為三種: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和對比聯想,並試圖用人體中的生理變化解釋這些現象。
近代的笛卡爾、斯賓諾莎、霍布斯、哈特利從唯物主義角度對聯想進行了研究,認為一切心理過程的發展都是由物質原因決定的。洛克在《人類理智論》中首先提出用觀念的聯合解釋聯想作用。而貝克萊、休謨、布朗則從唯心主義方面對聯想進行解釋,認為聯想的內容和聯想本身是第一性的心理現象,其總和不僅構成全部心理生活,而且也構成外部現實。19世紀,著名心理學家穆勒、貝恩、馮特對聯想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而20世紀初,弗洛伊德及其追隨者在心理分析中提出自由聯想概念,並把它作為心理治療的技術而與無意識的心理現象聯繫起來。在美學研究中,洛德·傑弗里明確提出美在於聯想的理論。科林伍德也認為,美在於一種情感的想像活動。在奧格登、瑞查茲和伍德的聯覺理論中,將美看成是一種聯想的對象,把美看作是聯覺的一種徵兆。

相關概念

聯想作為藝術想像的重要表現形式,在文藝創作和欣賞活動中有著重要作用。在審美活動中,聯想可分為相似聯想、接近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相似聯想,依據相似律,即依據事物之間的性質、情態、內容等方面的相似或相近而構成的聯想。如中國古代文人喜畫梅蘭,由梅之傲雪、蘭之幽香,使人聯想到君子獨立不遷的傲骨和貧賤不移其志的法行。接近聯想是依據事物之間的空間或時間上的接近而構成的聯想,即在日常生活的經驗中經常聯繫在一起,形成鞏固的條件反射,於是由此聯想及彼,而引起的情緒反應。類比聯想有著更廣闊的領域且更富於表現力。這種聯想著重以一些事物的外部特徵組合的形象聯繫另一事物的本質特徵,如“人面桃花相映紅”。對比聯想是由某一事物的感受引起和它相反特點的事物的聯想。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即通過兩種相對立的關係進行對比聯想,而收到強烈的審美效果。
除了以上四種聯想方式以外,還有自由聯想和控制聯想方式。但相對而言,相似聯想和接近聯想是審美想像中最基本的聯想方式。雅克布遜認為,這兩種聯想方式是人類一切符號性活動的兩極,即隱喻與轉喻兩極。這兩極構成了藝術再現與表現兩種藝術傾向。

相較區別

類似聯想與接近聯想
類似聯想是由於事物的外部特徵或性質相類似,而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事物的聯想。類似聯想對於創造和發明均有啟迪作用,如對創造活動中的原型啟發、仿生學的研究等;教學中運用類似聯想,如詞語教學中的同音歸類,相形、近義字等均取其類似,這樣便於理解和回憶,也有利於類似聯想而提高效率。接近聯想是由於在時間上或空間上有相互接近的兩種或多種事物,而由其中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的聯想。例如,時間上比較接近的有秦漢、魏晉;如地理位置接近的有武漢即武昌、漢口,滬杭即上海、杭州,等等。對老年人而言,採用類似聯想或接近聯想,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因為這也是增強記憶的一種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