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訪戴圖

《題訪戴圖》是宋代詩人曾幾創作的一首題畫詩。此詩既以“剡中雪月並明時”的簡潔語言,描繪出一幅清朗瑩澈的雪後月夜圖,又以新奇的議論方式提出問題,抒發感慨,出人意表,耐人尋味。全詩運用口語,措語靈活,雖詠典故而不落俗套,題畫詩新意躍然紙上,使畫作大為生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訪戴圖
  • 作品別名:書徐明叔訪戴圖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曾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訪戴圖
小艇相從本不期,剡中雪月並明時
不因興盡回船去,那得山陰一段奇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訪戴圖:關於王徽之雪夜訪戴故事的繪畫作品。
⑵不期:此指純任自然的意態,不是事先籌劃。
⑶剡(shàn):剡溪,曹娥江上游,自紹興可溯流上。
⑷山陰:今浙江紹興。奇:奇景。

白話譯文

王徽之小舟出訪本沒有事先約定,當時只見剡中月光與積雪交相輝映。
如果不是因為子猷興盡回船返去,哪能得欣賞山陰這一段奇妙的風景?

創作背景

東晉王徽之(字子猷)居山陰(浙江紹興),一個雪夜忽憶戴逵,時戴在剡溪,遂連夜乘船往訪。經一夜到達,沒進門就回來了。人問其故,他說:“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事見《世說新語·任誕》及《晉書·王徽之傳》。訪戴之事向來只被視為魏晉名士任誕風度的表現,曾幾卻由於畫家的啟發而從中看出一段新意,於是創作了這首題畫詩。其具體創作年份未詳。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敘述訪戴故事。“小艇相從本不期”,王子猷訪戴是乘舟而往,故云“小艇相從”。這次出訪不是事先籌劃,而是觸景生情,一時興起並乘興而往的,所以說是“本不期”。此三字,道盡了魏晉時名士尚任自然的率性意態。這個顯赫的王家子弟竟然劃“小艇”而沒用什麼大船,也從另一方面表現了“本不期”與名士風度。“剡中雪月並明時”,既有畫意,又有詩情。詩人刻意強調了訪戴時剡溪的環境——“雪月並明”:一輪圓月高掛,四周白雪映眼,如此清靈的剡溪上,一艘小艇輕盈地划行。詩人將王子猷置於“雪月並明”的剡溪之上,益發顯出其灑脫高遠的風姿。
三四句進一步發揮,說如果不是因為興盡回船,就不能欣賞到雪月並明的山陰奇景。忽憶好友,急切之下,攬舟前往,只圖趕路,縱使美景,亦無心欣賞,唯興盡回船,不執著於“見戴”與否的俗念,平心靜氣,方能凝神覽勝,領略自然奇景。這裡詩人並沒有一味地去欣賞王子猷率性的名士風神,而是著重描繪了途中的美景,這便和詩人受所題畫作的影響有關了。名士的“忽憶”與“興盡”,是很難直接通過神情描繪來表現,只有通過周圍風物環境來映襯;詩人題畫,自然要從畫作出發,著眼風物環境。從寫作的角度,此詩當先有“那得山陰一段奇”,而後有“不因興盡回船去”,屬倒推式想像,但妙在能契合“興盡而返”。且能翻出新意。這樣的題畫詩,自然也使畫作增色不少。
典故傳習已久,容易成為熟套,了無新意。只有運用生活經驗去讀古人書,運用典故時方能光景常新。詩人認為,正因為王子猷風神灑落,把訪戴而不見戴的事不掛心頭,才能真正領悟到山陰山水之奇妙。不善於讀書,不能探得古人心境,運用典故就不能如此深入一層。此外,此詩以口語入詩,措語皆活。“本不期”“不因”“那得”等虛字互相呼應,使全詩一氣呵成,極為流暢。這樣的題畫詩,無疑使畫大為生色。

名家點評

宋代趙與時賓退錄》卷五:曾文清(幾)《訪戴圖》詩:“……”近歲豫章來子儀亦賦此詩:“四山搖玉夜光浮,一舸玻璃凝不流。若使過門相見了,千年風致一時休。”末句實祖文清之意。
宋代趙與虤《娛書堂詩話》卷上:韓子蒼《題淵明採菊圖》詩:“九日東籬採菊英,自衣遙見眼能明。向令白有杯中物,一段風流可得成?”曾文清公《訪戴圖》詩:“……”兩詩意同,同為佳作。
近代陳衍宋詩精華錄》卷三:晉人行徑,寧矯情翻案,決不肯人云亦云。

作者簡介

曾幾(1084—1166),宋代詩人。字吉甫,號茶山居士,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其先居贛州(今屬江西)。入太學,後任將仕郎,賜上捨出身。南宋初,提刑江西、浙西。主張抗金,為秦檜排斥。後官至敷文閣待制,以通奉大夫致仕。諡文清。論詩與呂本中相類,亦主活法與頓悟。陸游曾師事之。有《茶山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