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落星寺四首(其三)

題落星寺四首(其三)

題落星寺四首(其三)》是北宋詩人黃庭堅在遊玩落星寺時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題落星寺》共有四首,這是第三首,也是最為膾炙人口的一首。此詩不用典故,不加藻飾,而全憑詩人烹字鍊句的嫻熟技巧,以平淡的語言寫出,像是一曲優雅的清唱,這在黃庭堅的詩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落星寺四首(其三)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題落星寺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黃庭堅
詩詞原文,詩詞注釋,詩詞賞析,作品風格,作品鑑賞,作品律調,作者簡介,

詩詞原文

題落星寺四首(其三)①
落星開士②深結屋,龍閣老翁③來賦詩。
小雨藏山客坐久,長江接天帆到遲。
宴寢清香與世隔,畫圖絕妙④無人知。
蜂房各自開戶牖,處處煮茶藤一枝。

詩詞注釋

①落星寺:在鄱陽湖北,廬山南。相傳天降巨星化為島,寺即因此得名。
②開士:和尚。
③龍閣老翁:黃庭堅的舅父李公擇曾做過龍圖閣直學士,所以這樣說。實則泛指文人墨客。首兩句詩人自註:“寺僧擇隆,作宴坐小軒,為落星之勝處。”
④畫圖絕妙:詩人自註:“僧隆畫甚富,而寒山拾得畫最妙。”

詩詞賞析

作品風格

山谷詩千百年的確人氣指數非常,進而之江西詩派,或譏呵者有之,或推崇者有之。何故?
元好問有詩:“古雅難將子美親,精純全失義山真。論詩寧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裡人。”錢鐘書在《談藝錄》里將“寧”字解為“寧可”,掌化偏鋒,解雖解得通了,但也看出元好問還是以為山谷難親少陵之古雅,全失玉溪之精純,至少是錢鐘書不能再化。其實,魯直詩全在骨法,此“骨”乃《文心雕龍·風骨》里講的“骨”: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縱觀山谷三百多七律,竟然過半是拗體,這就如同那大力鷹爪功,厲是厲害了,卻也未免太指骨突出,青筋曲張了點。此詩更是大拗大救,王漁洋所謂“蒼莽歷落自成音節”,算是山谷的金字招牌了。
詩意圖詩意圖

作品鑑賞

落星寺在鄱陽湖側,廬山在其北。《題落星寺》詩本有四首,但最好的當然還是這首了。
“落星開士深結屋,龍閣老翁來賦詩”。“開士”就是和尚,而“龍閣老翁”指的是詩人的舅父李公擇,李公擇官至龍圖閣直學士,故名。而詩人在第二句後有自注一:“寺僧擇隆,作宴坐小軒,為落星之勝處。”小軒就是詩題中的“嵐漪軒”。詩人妙筆,“深結屋”,下文便由這“深”字所帶來的幽靜寂寥鋪展開來了。
“小雨藏山客坐久,長江接天帆到遲”。一個“藏”字寫活了雨和山。賈島詩:“半旬藏雨里,今日到窗中”。是山藏於雨中,而詩人卻是“雨藏山”。“藏山”之典本出《莊子·大宗師》“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濛濛細雨,從天空中飄撒下來,天地萬物都象蒙上了層薄紗。因雨是跳動的,小雨更顯得有些俏皮,一時淘氣,把山都藏了起來,連綿的雨,不盡的山,一個“藏”字全部渾然一體。此處“雨藏山”妙過“山藏雨”,何故?很簡單,若行於高山峻岭中,抬眼望去,茫茫青山,自是“山藏雨”;而詩人卻身處長江之旁,極目楚天舒,江風浩蕩,觸目平川,寬闊異常,此時此地豈能不是雨的天下?“雨藏山”也。 寺結於幽深之處常人已是不易得見,現在,復有小雨遮掩了山峰,那么,其“深”也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下雨天,留客天,詩人只能閒坐。既然是軒,自然八面風來。酒酣或許小醉,遙向天邊一望,渺渺茫茫的大江上有星星點點風帆,加上個鄱陽湖,當然相距太遠,於是乎好象永遠也駛不到眼前。
這兩句可以說是對立句的千古名句,前句收斂內縮,後句遼闊外拓。讀起來令人神往,寺處深山,清幽寧靜,然山卻又圍於雨中,整個山和寺全給人一種迷離恍倘的感覺,而那孤帆遠影,離寺遙遠的好象隔世,更顯得詩人的沖淡平和孕於青山佛寺之中。這一句從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中“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二句化出,寫望久之景特別形象,同時,也反襯出落星寺的遙遠,好像已經遠離塵世。
“宴寢清香與世隔,畫圖妙絕無人知”。後句有詩人自注二:“僧隆畫甚富,而寒山拾得畫最妙”。“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就是這個寒山。因“三隱”故事,民間是把寒山、拾得和豐幹當為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和彌陀佛化身的。
看來詩人小醉,移步於安寢便室,點清香一拄,淡淡氤氳。詩人聞名於世,廟裡的和尚竟然捧出佛畫給詩人賞玩。醉後聞香觀佛畫,外面卻下著小雨,動的雨,冉冉卻似乎不動的清香,還有什麼比這更愜意的?更加上看到了世人不知卻妙絕無比的畫,酒不醉人人自醉。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有“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韓愈《山石》有“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這二句分別從韋、韓詩中化出,而前者承上坐久,後者啟下游觀,章法嚴謹,層次分明。
“蜂房各自開戶牖,處處煮茶藤一枝”。畫看完了,酒也醒。詩人於是走動,看見,寺里的僧房,密集如蜂房,到處都升起了縷縷青煙,那裡正燃著枯藤在煮茶。枯藤為薪,方可取得茶與泉的真味。據傳,黃庭堅早年嗜酒,中年因病止酒,越加愛茶,“煮茗當酒傾”。看來,詩人亦精於茶道。深山,佛寺,山泉,香茗,枯藤,文火,煮茶,真乃雅趣也。 末二句將各間僧房中敞開的窗戶比作蜂房,運思非常新穎,而僧人們以藤烹煮香茗,一方面,見出叢林中的真正風雅,另一方面,也烘託了寺院的氛圍,因而作品也令人如飲濃茶,久久回味。

作品律調

這首詩所以能非常出色地寫出了一個幽僻清絕的境界,除了意象、語言、構思外,聲調的拗峭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它的平仄是這樣的: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不僅沒有一句完全合律,而且頸聯還失粘,但雖拗峭,作者卻不時以律救之,如第二句第五字應仄而平,即為救第一句第六字以及本句第三字之拗,第六句結尾作三平調,然第五句的相應部分也用了三個仄聲字。這就使得作品在拗峭中有一股順暢之氣。這種語言形式是黃庭堅通過對杜甫的學習,又加以自己的發展而創造出來的,其藝術效果,正如我們所分析的,確是強化了對內容和主題的表現。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原籍金華(今屬浙江),祖上遷家分寧(今江西修水),遂為分寧人。治平四年(1067)進士,授葉縣尉。1072年(熙寧五年)為北京(今河北大名)國子監教授。1080年(元豐三年)知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哲宗立,召為秘書郎。1086年(元祐元年)為《神宗實錄》檢討官,編修《神宗實錄》,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時張耒秦觀晁補之俱京師,與庭堅同游蘇軾之門,有“蘇門四學士”之稱。《神宗實錄》成,擢為起居舍人。哲宗親政,以修實錄不實的罪名,被貶涪州(今四川涪陵)別駕、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1097年(紹聖四年)移戎州(今四川宜賓)。1102年(崇寧元年),內遷知太平州(今安徽當塗),到任九天,即被罷免,主管洪州玉隆觀。次年復被除名編管宜州(今廣西宜山)。四年,卒於貶所,年六十一,私諡文節先生。
黃庭堅畫像黃庭堅畫像
《宋史》有傳。尤長於詩,世號“蘇黃”。其詩多寫個人日常生活,藝術上講究修辭造句,追求新奇。工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編》三卷。《全宋詞》收錄其詞一百九十餘首。《全宋詞補輯》又從《詩淵》輯得二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