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祀山烽樹贈喬十二侍御

《題祀山烽樹贈喬十二侍御》是唐代詩人陳子昂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鞭撻了朝廷用人不以正道,濫施賞罰,致使巧宦得意,良將灰心的現象;後兩句對喬侍御功高無賞、白首沉淪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全詩以漢寫唐、借古喻今,直斥官場的黑暗,表現了詩人對唐朝不重用賢臣的不滿情緒和對友人未得重用的同情,用典帖切,寓意深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祀山烽樹贈喬十二侍御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陳子昂
  • 作品別名:贈喬侍御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祀山烽樹贈喬十二侍御
漢庭榮巧宦,雲閣薄邊功
可憐驄馬使,白首為誰雄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祀(sì)山烽:邊塞名,在今甘肅省張掖地區。喬十二:即喬知之,陳子昂朋友,生平不詳。侍御:官名,侍御史的簡稱。
②漢庭:漢朝,此借漢指唐。榮巧宦(huàn):以投機鑽營獲取官位為榮。
③雲閣:即雲台和麒麟閣,是漢代表彰功臣名將的地方。薄:輕看。
④驄(cōng)馬使:指東漢時的桓典,任侍御史,為官正直。出外常騎驄馬(青白色的馬),所以人們稱他為驄馬使。此處代指喬侍御。
⑤雄:效力。

白話譯文

漢代朝廷讓善用巧詐的官宦榮耀,雲台和麒麟閣這樣表彰功臣的地方都忽視了建業邊疆的功臣。
可憐威名遠揚的驄馬使,兢兢業業到白頭,不知是為誰人建功。

創作背景

武周垂拱二年(686)春,金微州都督仆固始叛亂,南下擄掠,生靈塗炭。陳子昂以麟台正字參加了北征的西路軍,擔任幕僚之職。他的詩友喬知之,以代理侍御史的身分擔任西路軍監軍。他們從洛陽出發,隨軍涉隴坂,經張掖折向西北,抵邊塞重鎮同城。叛軍很快被擊潰,首領也被殺。然而不僅陳子昂未記寸功,就連年近五十的喬知之,也未得到應有的獎賞,反而遭人讒毀。陳子昂為此憤慨,於是寫下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漢庭榮巧宦,雲閣薄邊功”兩句,夾敘夾議,詩人從“榮”字落筆,以“薄”字作反襯,將兩句詩所敘的事件,作了鮮明的對比。在朝廷受到榮寵的不應該是“巧宦”,而如今卻“榮巧宦”;在“雲閣”上受到表揚的應該是馳騁疆場,為國立功的名將,而如今卻“薄邊功”。這兩句詩,互文見義,正反相形,將賞罰不明、是非顛倒的昏暗現象揭露無遺。劈頭即發議論,借漢喻唐,筆鋒犀利,為下面直抒胸臆先作好鋪墊。
“可憐驄馬使,白首為誰雄”兩句承前而生髮,詩人對好友喬知之的遭遇表示同情。詩人用“可憐”叫響,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和同情,並用感喟、深沉的調子道出“可憐”的對象驄馬使,富有感染力。詩人感情的波濤臻於頂峰,用不平而又無可奈何的語氣感嘆道:“白首為誰雄”。正直不阿的驄馬使,白首沉淪,不為世用,空有雄才。陳子昂在寫這首詩時,喬知之已年近五十,故詩人以“白首”稱之,可見這是首慨嘆戍邊將領生不逢時的詠老詩。
這首詩以“榮巧宦”“薄邊功”概括朝政昏暗,以“驄馬使”比喬知之而嘆其“可憐”,然後以“白首為誰雄”的反詰語作結。全詩四句,共有三處用的是漢代辭彙、漢代人物漢代典故,又是渾然一體,不露痕跡僅此而論,在藝術特色上猶有獨到之處,蘊含深廣,餘味無窮。

名家點評

唐汝詢《唐詩解》:此見時不可為,故白首淪落,非拙於用世也起二句太直,不直啟下無力。下不必含蓄,憤激自見。

作者簡介

陳子昂(661—702),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舉光宅進士。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垂拱二年(686),從軍北方,歷經居延海、張掖、同城等地,直抵西北邊塞。萬歲通天元年(696),又隨武攸宜討伐契丹,至東北邊陲。聖曆元年(698),解官回鄉。後為受武三思指使的射洪縣令段簡誣陷,卒於獄中。他在詩歌創作上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倡導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有《陳伯玉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