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率反應性起搏

頻率反應性起搏是指起搏頻率隨機體的代謝活動而自由改變,以滿足不同代謝需求的一種起搏方法,又稱頻率應答性起搏。頻率反應性起搏系統是在基本起搏系統上增加了感測器和內設算法,臨床使用簡單方便,有頻率反應速度快、穩定性好的特點,術中應規範操作,預防術後併發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頻率反應性起搏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 術前準備:完善檢查、術前評估
  • 適應症:心臟變時性功能不全者等
  • 禁忌症:心臟畸形或解剖異常者等
  • 併發症:感染、囊袋血腫、肌肉跳動等
麻醉方式及術前準備,適應證,禁忌證,手術步驟,注意事項,術後併發症,術後護理,

麻醉方式及術前準備

1.局部麻醉
可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無需全身麻醉。
2.完善檢查
術前完善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血生化(包括血糖、肝腎功能等)、心肌酶、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部X線正位及側位檢查等。
3.術前評估
監測生命體徵、了解植入的緊急與否、禁忌證與適應證、近期用藥情況等,需特別注意對凝血系統有影響的藥物及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套用情況。

適應證

1.心臟變時性功能不全者
機體運動或情緒改變時,心率不能隨機體代謝活動的增加而相應增加,表現為運動時心率上升慢、上升頻率不足或心率下降過快等,在這些情況下,植入頻率反應性起搏器可顯著提高運動耐量和生活質量。
2.特殊類型
對患有心房靜止、慢性心房撲動和心房顫動伴心室率緩慢等需要起搏治療者,即使沒有心臟變時性功能不全,若條件允許也可以植入頻率反應性起搏器。

禁忌證

1.基礎狀態差不能耐受植入起搏器者,如患消耗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等。
2.存在尚未控制的全身感染或植入部位感染者。
3.心臟畸形或解剖異常者。
4.對起搏器材質過敏者。

手術步驟

植入心率反應性起搏器需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在右側或左側鎖骨中外1/3交接處下方2~3cm處麻醉。首先在鎖骨下建立靜脈通道,然後將起搏器的導線插入頭靜脈直至左心房,將心室電極嵌入肌小梁,將心房電極插入右心房下部的三尖瓣處,測定起搏器的功能參數,製作起搏器囊袋,連線起搏器與導線,最後縫合皮膚。

注意事項

1.人體受到顛簸或起搏器處皮膚受壓都會使壓電晶體感知過度造成不適當起搏,應儘量保持起搏器的平穩並且避免受壓。
2.高齡、已控制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可以根據需要植入頻率反應性起搏,不屬於相對禁忌證。

術後併發症

常見的併發症有感染、囊袋血腫、起搏器綜合徵、起搏器心動過速、導線損傷、電極脫位、氣胸、肌肉跳動等。

術後護理

1.植入起搏器的部位加壓包紮,並放上沙袋,防止切口滲血、血腫,一般放置12~24小時即可移去。
2.術後患者回到病房即刻行十二導聯心電圖監測,嚴密監測心律及心率,注意起搏、感知情況。
3.手術早期(一般為24小時內)患者應儘量平臥,避免電極移位,手術側上肢避免運動。
4.手術後植入心臟的電極固定尚不牢固,因此患者1個月內的睡眠姿勢為平臥位或左側臥位,儘量避免右側臥位,以免起搏電極脫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