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胸樞紐交鎖症

頸胸樞紐交鎖症

頸胸樞紐交鎖症是因頸胸樞紐部位之頸椎與胸椎相互反向旋轉,導致關節突關節交鎖、椎間孔變窄,此耳機臂叢神經背支,引起其所支配的肌肉痙攣疼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頸胸樞紐交鎖症
  • 領域:醫學
  • 症狀:肌肉痙攣疼痛
  • 病因:長期伏案工作,頸背肌肉勞損
功能和損傷,病因,診斷,治療,預後,

功能和損傷

1.前章圓筒樞紐學說已討論頸胸樞紐關節結構的特殊性,以及其相互制約作用,當上段胸椎一旦側凸,頸6、7開始向反方向傾斜,甚至旋轉,導致關節交鎖,關節囊嵌頓,從椎間孔外發出的神經背側支,是緊貼關節後緣行走支配頸後肌肉及大小菱形肌,岡下肌,而背側支神經因關節交鎖受到刺激或壓迫,引起疼痛。
2.頸胸樞紐的主要椎體第7頸椎,帶動頭頸運動和胸廓運動的斜方肌、頭棘肌,胸半棘肌、多裂肌和棘間肌,均附著頸7棘突結節,並和起於此結節的頸韌帶相連線。肋提肌是肋間運動的主要肌肉,起自胸1~11的橫突,也起自第7頸椎橫突;另起於項韌帶的上後鋸肌止於頸7及胸1、2棘突。因此,頸7對頸胸運動有重要關係,可帶動和制約其運動。因外傷或勞損,肌力不平衡均可導致第7椎旋轉,而導致關節交鎖,所附著的肌肉、韌帶痙攣、粘連而產生症狀。

病因

1.長期伏案工作,頸背肌肉勞損,胸椎側凸,繼發頸胸樞紐交鎖。
2.風寒濕邪侵犯頸背肌肉,引起肌肉痙攣,肌力不平衡。
3.先天性結構異常,導致關節應力不對稱。

診斷

.臨床表現
此症多發於青壯年,為長期伏案工作人群,初起感到下頸背部不適,有時牽涉胸背,轉動頭頸則舒服,逐漸感到頸肩背部疼痛,有時放射到肩胛、胸背、遇勞加重,一般疼痛可忍受,但反覆發作,遇俯首工作加重,有時劇烈疼痛,需服止痛藥才能緩解,或病程日久,頸背一側肌肉萎縮。頸部活動基本正常。
.診斷依據
1.下頸背部疼痛,反覆發作,遇勞加重。
2.檢查局部有壓痛,從第6頸椎或第7頸椎棘突旁關節外側可觸到條索狀壓痛點,並向肩部或胸部背放射。
3.X線片可見上段胸椎側凸,頸6、7旋轉,反向傾斜,椎曲變小或變直。
.鑑別診斷
1.此症既往歸類為頸椎病,但從其解剖特點、發病理制與椎病有區別。頸椎病主要是椎間盤退化、椎曲絮亂損傷椎動脈或臂叢神經根。而本病主要是關節交鎖,刺激臂叢神經的後支引起。
2.頸胸部內為胸廓上部及肺尖。此部位的疼痛,注意排除胸、肺腫瘤及炎症等病患。

治療

.治療方法
1.理筋
(1)膏摩藥熨:頸肩背部膏摩藥熨,以松解肌肉痙攣、粘連。
(2)骨空針調壓法:局部壓痛點和頸胸樞紐華佗夾脊穴,骨空針刺並沿放射部位針曲垣、肩外俞。加電針或雷射照射。
(3)推拿按摩:用分筋理筋手法,對粘連之肌肉韌帶進行推拿按摩,使之恢復肌張力和彈性。
2.整脊 松解關節交鎖,可用頸胸端提法,如頸曲存在者,可用頸胸樞紐旋轉法。
3.練功療法 選用“以宗健身強脊十八式”第一式抱頭側頸式、第二式虎項擒拿式、第三式抱頭屈伸式、第四式側頸松肩胛式、第五式左右開弓式、第六式雙胛合攏式、第七式抱肩轉胸式、第八式抱肩轉胸式、第九式摸膝轉胸式、第十式挺胸後伸式。
.療效判斷
痊癒:疼痛消失,X線片示胸椎側凸,頸6、7椎旋轉及傾斜恢復。
好轉:疼痛減輕,X線片示頸6、7椎旋轉,傾斜改善。
無效:疼痛和X線片現實均無改善。
.治療注意事項
1.慎用封閉療法和針刀松解療法,已有因封閉和針刀導致脊髓損傷高位截癱的報導。
2.先天結構畸形,不宜套用頸胸樞紐旋轉法。

預後

本症經上述用整脊法治療青年患者,一般1~2周可治癒,並調理肌肉粘連,使之恢復肌力,中老年需稍長時間調整。主要是恢復頸椎和胸椎的中軸關係,糾正頸椎的旋轉、傾斜,並調理肌肉粘連,使之恢復肌力,如達到此目的,並堅持練功,一般不會復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