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生脊柱運動調衡八步療法

健生脊柱運動調衡八步療法是由青島健生堂脊柱護理中心院長劉建生結合二十年的臨床實踐,以具有中國傳統中醫特色的脊柱運動力學的新理論為指導,理筋、調曲、練功為三大治療原則,形成的一整套針對脊柱扭曲所引發疾病的科學系統的治療康復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健生脊柱運動調衡八步療法
  • 第一式:抬腿轉盆法
  • 第二式:曲腿整盆調曲法
  • 第三式:曲腿伸腰法
療法特點,療法適用範圍,療法八式,下肢運動,上肢運動,療法功效,禁用人群,

療法特點

健生脊柱運動調衡八步療法不以用藥為主,而是通過動靜相合、剛柔相濟的自我鍛鍊方式,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調衡脊柱的功效。健生脊柱運動調衡療法充分發揮人體自愈力,改變了傳統的被動治療方式,它不僅僅是一種保健療法,更是一種追求健康的生活態度

療法適用範圍

各類頸椎病(寰樞關節錯位、鉤椎關節紊亂症、頸椎椎間盤突出症、頸椎椎間盤退變、椎曲紊亂綜合徵、頸椎椎管狹窄症、頸胸樞紐交鎖症)、胸背痛、腰椎小關節錯縫、腰椎管狹窄症、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椎弓裂椎體滑脫症、腰骶小關節病、頸腰綜合徵、青少年脊柱側凸症、脊源性心律紊亂以及由於脊柱病變引起的頭暈、高血壓、心律失常、胃痛,腹瀉、性功能障礙、婦科病等其他學科的疾患。

療法八式

健生脊柱運動調衡八步療法依據不同的脊柱病理損傷,設計了相應的八種運動方式,分為兩大類:

下肢運動

脊柱病理損傷:骨盆是脊柱的基礎,維繫腰椎、 胸椎、頸椎平衡,脊柱伸肌群不僅有伸直脊柱的功能,還有支撐軀幹的負重功能,因長期久坐位,易損傷,易背部肌肉也容易因姿勢不正而損傷,椎骨排列紊亂,椎間盤、關節軟骨受高張壓而變性退化,脊柱出現傾斜,骨盆損傷,即可即發腰椎側彎、旋轉、椎曲改變而刺激或卡壓脊髓、神經,使脊柱失去平衡,可導致頸腰椎病以及引發脊柱相關疾病。
下肢運動包括以下四式:
第一式 抬腿轉盆法
防治機制:運用身體水平的穩定,鍛鍊腿部肌肉、韌帶,使之勞損者恢復,維持脊柱力的平衡。
第二式 曲腿整盆調曲法
防治機制:強化腿部肌肉力量、韌帶柔韌性,矯正骨盆,提高脊柱系統平衡性
第三式 曲腿伸腰法
防治機制:鍛鍊腹肌、矯正骨盆、加強豎脊肌和腰大肌維持腰椎和骨盆力的平衡。
第四式 過伸腰脊肩背法
防治機制:過伸牽拉退、臀、腰、背、肩、頸部肌群。增加血運,提高肌容積,增強肌張力,矯正脊柱側彎。

上肢運動

脊柱病理損傷:肩胛提肌、岡上肌、大小菱形、斜方肌、胸大肌、頭頸夾肌、項韌帶,因勞損或風寒損傷,肌力失去平衡,導致頸椎紊亂、頸椎旋轉、側彎、可壓迫神經根、椎動脈、導致支配內臟的神經紊亂,出現心動過速、胸悶、胃脘賬悶等。
上肢運動包括以下四式:
第五式 頂天仰胸後伸法
防治機制:使肩胛過伸,以松解大小菱形與斜方肌、因勞累充血或損傷而粘連,使疲勞恢復,血運改善,勞損修復,恢復脊柱曲度,矯正側彎。
第六式 伸臂牽肩法
防治機制:在第五式基礎上,增大肩臂的活動範圍,使因久坐、已損傷脊椎累及肩臂勞損,增加血運,調整脊柱平衡,使其恢復肌力平衡。
第七式 雙胛合攏擴胸法
防治機制:使肩胛後聳,後胸椎合攏,以松解大小菱形與斜方肌、肩胛提肌、岡上肌、胸大肌、因勞累充血或損傷而粘連,使疲勞恢復,血運改善,勞損修復,恢復脊柱曲度,矯正側彎。
第八式 鶴首後仰調曲法
防治機制:利用頭部左右側屈後仰,可使肩胛提肌、斜方肌鬆弛,仰頭運動牽拉頸椎、松解粘連、恢復肌力,調整頸椎平衡。

療法功效

養心安神、提高聽力、視力、寬胸理氣、調和氣血、安五臟、美容顏、潤皮膚、增強腦供血、疏通經絡、培元固本、健腎強智、延壽命美容顏、健美體型、去肥胖、疏肝膽、排體毒,增強記憶、免疫能力,矯整骨盆、堅實肌肉、利關節、靈四肢、舒筋活血、化瘀去滯祛風濕、健脾開胃、助消化、輕身健體、和暢氣血、增強腰腿力量。

禁用人群

嚴重性高血壓,心臟病,骨質疏鬆患者,帶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年齡在七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不滿十二歲的小孩,禁練此療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