頦棘

頦棘

下頜體內面近中線處有兩對小的骨性突起。上方者稱上頦棘,為頦舌肌的起點。下方者稱下頦棘,為頦骨肌的起點。自頦棘下方斜向後上與外斜線相應的骨嵴稱內斜線。

頦棘位於下頜骨內側面近中線處,一般分為上、下2個,分別為頦舌肌和頦舌骨肌的起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頦棘
  • 外文名:spina mentalis
解剖結構:,頦棘與相關的疾病:,

解剖結構:

1、下頜骨:
下頜骨(mandible)位於面下1/3,由水平的“U”形下頜體部及兩個垂直的升支部組成,形成面下1/3的骨支架,是顱面骨中能動的大骨。髁突與顳骨關節窩組成顳下頜關節。
(一)下頜體:
呈“U”形,有內、外兩面和上、下兩緣。
外面:
在下頜骨的正中上份有一直行骨嵴稱下頜聯合(正中聯合)。初生嬰兒下頜骨由左、右兩半組成,中間為纖維軟骨連線。纖維軟骨有繼續生成骨組織的功能,出生後第二年形成骨性聯合。正中聯合近下頜下緣處向前突出,稱頦隆凸。其兩側,大約在尖牙下方近下頜下緣處,左右各有一隆起稱頦結節。頦隆凸與頦結節共同組成頦部,為人類特有的標誌。自頦結節斜向後上與下頜支前緣相連有一骨嵴稱外斜線,有下唇方肌及三角肌附著,外斜線之下有頸闊肌附著。頦隆凸的上方有一淺凹陷稱切牙窩。其後方覆蓋尖牙根的隆起稱尖牙隆凸。成年人在外斜線之上,下頜第1、第2前磨牙之間,或第2前磨牙的下方,下頜骨上、下緣之間有頦孔,頦神經血管自此孔通過。在下頜骨生長期間,隨著頦部的發育,頦孔開口方向有所改變,成年人頦孔朝向後上方,頦神經阻滯麻醉時應注意此方向,亦應避免將麻醉劑注入頦動靜脈內,頦成形術截骨和下頜體骨折內固定需適當分離該神經,以避免手術操作對頦神經的牽拉損傷。極少情況可有兩個或多個頦孔。頦孔的位置隨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兒童在第1恆磨牙萌出前,頦孔位於下頜第1乳磨牙的下方,距下頜骨下緣較近。老年人或因病牙缺失後,牙槽突萎縮吸收,頦孔逐漸上移甚至接近下頜骨上緣。少數牙槽突嚴重吸收的患者,頦孔及部分下頜管消失,下牙槽神經及頦神經暴露在黏骨膜下而易受損傷,咀嚼時義齒的壓力可產生疼痛。
內面:
內斜線越靠後上其突度越大,止於下頜支前緣稍內處。下頜舌骨肌起自此線,故又稱頜舌骨線。此線後端有翼下頜韌帶附著。內斜線前上方,頦棘兩側有舌下腺窩,與舌下腺相鄰。內斜線下方,中線兩側近下頜骨下緣處,有不明顯的陷窩,稱二腹肌窩,為二腹肌前腹的起點。其後有下頜下腺窩與下頜下腺相鄰。
2、頦下點:為頦部最低點,常作為測量面部距離的標誌。
3、頦唇溝:為下唇與頦部之間的橫行凹陷。
4、頦孔:位於下頜體外側面,成人多位於第二前磨牙或第一、二前磨牙之間的下方,下頜體上、下緣中點稍上方,距正中線2~3cm。頦孔為頦神經阻滯麻醉的進針部位。
5、面顱骨:面顱骨包括成對的上頜骨、齶骨、顴骨、下鼻甲骨、淚骨、鼻骨及單個的犁骨、下頜骨和舌骨。
6、頜面部:頜面部的骨性支架由14塊骨組成,包括上頜骨、下頜骨、顴骨、鼻骨、淚骨、齶骨、犁骨及下鼻甲。以上各骨互相連線,構成頜面部的基本輪廓,成為軟組織的支架。本節重點闡述與口腔護理關係密切的解剖結構。

頦棘與相關的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是指睡眠時由於上氣道阻塞或塌陷所引起的呼吸暫停和通氣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結構紊亂、低血氧和白天嗜睡等病徵。研究表明,多數中、重度OSAHS患者不僅齶咽平面存在狹窄,舌咽平面也存在阻塞。對於這類患者單行齶垂齶咽成形術療效甚微,必須聯合舌根部手術或頦前移舌骨懸吊術以解除舌咽部的阻塞。頦前移術的關鍵步驟之一是如何正確截取包含頦舌肌、頦舌骨肌附著——上、下頦棘的骨塊,避免發生下頜骨骨折、下前牙損傷和頦舌肌、頦舌骨肌損傷等併發症。對頦棘的形態進行解剖學與普通X線片的對比研究,但普通X線片解析度較低,影響術前預測的準確性。螺旋CT由於解析度高和可以進行三維重建,已開始套用於OSAHS患者的氣道評估,但尚未見套用於頦前移術中頦棘形態的測量及術前骨塊的設計。筆者於2003年5月—2004年1月就頦棘的解剖形態與螺旋CT影像學形態進行對比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