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面骨結核

頜面骨結核(tuberculosis of the facial and jaw bones):頜面骨的結核性骨髓炎發病率低,發病者多為兒童及青少年,較常見的發病部位是上頜骨與顴骨結合部,以及下頜支的角部。由於骨結核絕大多數是繼發於結核桿菌的菌血症,病原菌常在血循環較豐富的骨松質區滯留。當全身抵抗力強時,可被抑制或消滅;在營養不良、過度疲勞和全身患其他高熱疾病等使機體抗力下降時,細菌可迅速繁殖而發病。此外好發部位也多在局部負荷大、運動多和易於遭受慢性勞損的肌附著處,這也可能是解釋頜骨好發部位的原因。除血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徑外,頜骨結核還可由口腔結核性潰瘍,開放性牙髓、牙周病變及拔牙創的結核桿菌感染,通過淋巴引流或直接進入齒槽突骨松質。患者可有身體其他部位的結核病灶,但多數不能發現明確的活動性結核病變。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頜面骨結核
  • 英文名稱:tuberculosis of the facial and jaw bones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致病菌:結核分枝桿菌
症狀體徵,用藥治療,飲食保健,預防護理,病理病因,疾病診斷,檢查方法,併發症,發病機制,

症狀體徵

呈急性骨髓炎表現者罕見,一般為無明顯症狀的進行性腫脹,皮膚發紅或改變不明顯;受累骨質堅實隆起,有壓痛,呈進行性、破壞性發展,當骨密質被破壞、病變侵及軟組織及皮膚後,可在骨膜下形成冷膿腫,局部質地變軟,能觸及波動感。繼而由皮膚或口內黏膜自行潰破,溢出淡黃色或咖啡色稀薄膿液,其中混有大小不等的塊狀物質;瘺管經久不愈,膿液中有時可見小塊狀死骨,幼兒偶有壞死牙胚排出;膿瘺口部有紅色肉芽組織增生、外突,瘺口周圍皮膚凹陷,在上頜骨者常因骨質壞死脫落,皮下瘢痕收縮,致明顯顴部塌陷、下瞼外翻畸形。結核性骨髓炎,全身症狀一般不太顯著,可有低熱、輕度不適。當合併化膿性感染時,則局部有明顯紅、腫、熱、痛等典型急性骨髓炎症狀表現;全身出現高熱、寒戰、頭痛、食慾減退等中毒症狀,周圍血白細胞數增高及核左移。

用藥治療

頜骨結核雖常為繼發性病變,但無論是否有全身其他結核病灶,均應首先給予全身抗結核治療,在此基礎上視頜骨結核病程進行相應處理。抗結核治療給藥的選擇、劑量及療程與面頸淋巴結結核相同,即首先選用異煙肼、利福平、鏈黴素和乙胺丁醇等一線藥物,兩藥以上合用,療程爭取6~12個月。此外注意營養等全身支持療法。
局部治療包括局部膿腫穿刺給藥及病灶清除。當頜骨結核已形成骨膜下冷膿腫,可由正常皮膚穿刺,盡力抽出膿液後即刻注入異煙肼100mg、鏈黴素0.5g,每周注射2次,3個月為1療程,此法具有局部藥物濃度高,全身反應小的優點。
頜骨結核性骨髓炎的病灶清除術,是通過外科手術將膿液、乾酪樣物質、肉芽組織和死骨等徹底清除,雖然結核性骨髓炎大塊死骨較少,但通過清除病灶可減輕病變的發展,促進藥物治療效果,縮短病程,減少合併症。

飲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為主,注意飲食規律。
2、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飲食。

預防護理

本病暫無有效預防措施,注意生活細節,早發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

病理病因

病原學:致病菌為結核分枝桿菌,屬放線菌目,分枝桿菌科,分枝桿菌屬。分為牛型、人型、非洲型和鼠型結核菌4類,對人類致病的主要為人型結核菌,但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牛型感染率較高。結核菌細長稍彎,約0.4μm×4.0μm,兩端圓鈍,無莢膜、鞭毛,不產生芽孢,不能運動,兼性需氧,需用耐酸染色法染色。一般不需特殊營養,但生長緩慢。人型菌增殖周期18~24h,至少2~4周才有可見菌落。治療後細菌活力減弱,6~8周甚至更長時間方才出現菌落。
結核菌不能抵禦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亦不能產生內外毒素,其致病性及抗原性與胞壁結構中的脂類有關。結核菌的致病作用是它與感染機體相互作用,引起免疫病理過程及組織損傷的結果。

疾病診斷

應與頜骨腫瘤及其他類型骨髓炎相鑑別。齒槽突部結核性骨髓炎呈現邊緣不齊的凹陷性破壞,此時注意排除邊緣性頜骨癌,必要時可搔刮組織送檢。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可行局部穿刺取材查抗酸桿菌;當合併化膿性感染時,周圍血白細胞數增高及核左移。
其他輔助檢查:
頜骨X線照片有邊緣模糊的骨質稀疏區。

併發症

在上頜骨者常因骨質壞死脫落,皮下瘢痕收縮,致明顯顴部塌陷、下瞼外翻畸形。

發病機制

骨結核絕大多數是繼發於結核桿菌的菌血症,病原菌常在血循環較豐富的骨松質區滯留。當全身抵抗力強時,可被抑制或消滅;在營養不良、過度疲勞和全身患其他高熱疾病等使機體抗力下降時,細菌可迅速繁殖而發病。此外好發部位也多在局部負荷大、運動多和易於遭受慢性勞損的肌附著處,這也可能是解釋頜骨好發部位的原因。除血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徑外,頜骨結核還可由口腔結核性潰瘍,開放性牙髓、牙周病變及拔牙創的結核桿菌感染,通過淋巴引流或直接進入齒槽突骨松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