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理由

預期理由

預期理由(anticipatory reason)是指違反“論據應當是已被斷定為真的判斷”的規則而產生的一種邏輯錯誤。所謂“預期理由”就是引用自身的真實性尚待證明的判斷作為論據去證明論題的真實性。例如,義大利天文學家喬瓦尼·斯基亞帕雷利在1877年借火星異常接近(地球)之機,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火星表面,模模糊糊地發現火星 表面有縱橫交錯的直線條紋。這一發現公之於世後,有人猜測那些條紋是“人造運河”。大富翁珀西瓦爾·洛厄爾竟以此猜測為根據證明:“火星上居住著智力發達的生物,這些生物在缺水的火星表面上就是靠努力發展水利設 施來生活的”。像這種依靠未經 證實的論據進行論證所犯的邏輯錯誤就是“預期理由”。“預期 理由”會造成人們判斷失誤,給工作帶來損失。因此,在領導過程中應切忌以主觀想像代替客觀事實或僅憑“想當然”辦事的壞習慣,力求把論證建立在確鑿的事實或科學理論的基礎之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預期理由
  • 外文名:anticipatory reason
  • 別稱:竊取論點、丐詞
  • 簡介:一種違反論證規則的邏輯錯誤
  • 特點:以真實性尚未確定的判斷作為論據
  • 所屬學科:邏輯學
基本概念,舉例與分析,

基本概念

預期理由又稱竊取論點、丐詞。違反充足理由律和論證規則的邏輯錯誤。在論證過程中,用真實性未經證明的判斷作論據,以此來論證論題的真實性。例如,有人用“外星人是智慧高度發達的人類”,來證明“飛碟是外星人使用的宇航工具”,就犯了“預期理由”的邏輯錯誤。因為,是否存在“外星人”還有待於進一步證明,所以,用它作論據進行論證是錯誤的。犯“預期理由”的邏輯錯誤,並不表明理由一定虛假,它可能是虛假的,也可能是真實的,只是真實性未經證實,這樣的理由不能作為論據。

舉例與分析

預期理由是典型的“預設謬誤”,是指用本身的真實性尚待證明的命題充當論據,而起不到證明的作用。
這種謬誤較常見的形式是論證者通過遺漏一個可能假的(不可靠的)關鍵性的前提,通過在結論中重述這個可能假的前提,製造出一種錯覺,這種錯覺使得一個不充分的前提看起來好像為結論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對於確立該論證的結論來說,不需要再提供任何論據。如果論證者不能確定這些前提的真實性,其論證就等於沒有證明任何東西。
“障眼法”就是指遮蔽或轉移別人視線,使其看不清真相的手法。預期理由的謬誤也包括在證明過程中利用“障眼法”,即隱藏某個錯誤前提,從而得出錯誤結論的無效論證。
例1:我不是國家公務員,所以我不應該遵紀守法。
分析:這是日常論證中常見的省略式,省略的部分為“只有國家公務員,才應遵紀守法”,這是一個假命題。
例2:用望遠鏡觀察火星,可以發現上面有不少有規則的條狀陰影,而這就是火星人開鑿的運河,因此得出結論說:火星上是有人的。
分析:這個論證就犯了預期理由的謬誤,因為上述論據火星上有規則的條狀陰影是火星人開鑿的運河,這個判斷本身是否真實還未確定。
例3:殺人在道義上是錯誤的。因此,主動型安樂死在道義上是錯誤的。
分析:這裡略去了預設“主動型安樂死是殺人”,而這一預設是有爭議的。
例4:謀殺是違反道義的行為。既然如此,那么墮胎也是違反道義的行為。
分析:論證遺漏的有爭議的預設是“墮胎是一種謀殺行為”。
例5: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每一次拉拉隊隊長戴著藍色髮帶為球隊助威時,籃球隊都吃了敗仗。所以,為了避免籃球隊以後再吃敗仗,拉拉隊隊長應當扔掉那倒霉的藍色髮帶。
分析:論證依賴的假設是,藍色髮帶導致球隊吃敗仗。而這一假設是不成立的。
邏輯案例 證明1是最大的正整數。
證明:假設最大的正整數不是1,而是A,則有A>1>o。由A>1得到A×A>A。但是,A×A還是正整數,可是沒有任何正整數比A大,矛盾,所以,最大的正整數是1。
分析:題目預設了最大的正整數存在,實際上並不存在,這屬於“障眼法”。
邏輯案例 2003年3月20日,以美國和英國為主的聯合部隊正式宣布對伊拉克開戰,澳大利亞和波蘭的軍隊也參與了此次聯合軍事行動。當時的布希政府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理由是什麼呢?其中一個重要理由就是,美國認為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些武器掌握在這個邪惡國家的政權手中,會對世界和平和人類生存帶來威脅。因此,要對這個邪惡國家實施預先打擊。但當美國成功占領伊拉克之後,把伊拉克查了底朝天,也沒有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任何蹤影。事實證明,布希政府的“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個理由屬於典型的預期理由,是虛假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