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鍊事件(1785年法國醜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項鍊事件是指在1785年的法國發生的一起惡性事件,它是由讓娜·德瓦盧瓦-聖雷米策劃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項鍊事件
  • 外文名:Affair of the Diamond Necklace
  • 發生時間:1785
背景,事件,醜聞,意義,文藝作品提及,

背景

1772年,路易十五決定送給他寵愛的情婦杜巴利夫人一件特別的禮物,價值2,000,000里弗。他命令巴黎珠寶匠Boehmer與Bassange打造一件鑽石項鍊,要比其他所有項鍊都要壯麗。這需要花幾年及大量金錢去收集合適的鑽石。後來,路易十五死於天花,杜巴利夫人則被新任國王逐出宮廷。
項鍊由許多大顆鑽石組成,有精心製作的結彩、垂飾和流蘇。珠寶匠希望能將項鍊賣給法國的新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實際上在1778年路易十六曾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妻子,但是王后拒絕了。王后拒絕的時候還宣稱這筆錢還是用於軍艦裝備比較好。也有人說瑪麗·安托瓦內特拒絕這個項鍊是因為她不想佩戴為其他女人設計的首飾,特別是在宮廷中充當情婦,不被王后喜歡的女人。根據其他人所述,路易十六自己改變了主意。
在多次在法國外兜售這條項鍊無果後,珠寶匠再次於1781年王后生下太子路易-約瑟夫後嘗試向王后推薦這款項鍊,但仍然被拒。

事件

一名自稱叫讓娜·德瓦盧瓦-聖雷米(法語:Jeanne de Valois-Saint-Rémy)的騙子構築了一個計畫,利用這條項鍊來獲得財富、潛在的權力及王室贊助。讓娜是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庶出的兒子的後代,她與憲兵隊的軍官德拉莫特伯爵結婚,靠國王發給她的一份小津貼過活。 1784年她成了羅昂樞機的情婦。羅昂樞機此前擔任過法國駐維也納大使。他不被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喜歡,因為他散布過王后的母親,即強勢的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西亞的謠言。王后還知道一封信,其中樞機提到瑪麗亞·特蕾西亞時有所冒犯。
當時,樞機正在急於重獲王后的歡心,以達成成為國王的首相的願望。讓娜·德拉莫特通過一個叫雷多·德維萊特(Rétaux de Villette)的情人進入宮廷,並且使羅昂相信她獲得了王后的喜愛。聽到這層聯繫,羅昂打算利用“伯爵夫人”重獲王后的好感。讓娜則保證她會為了樞機的利益提供幫助。
羅昂樞機從此開始了所謂的羅昂與王后的通信。女冒險家讓娜總是適時的帶回對羅昂的回覆,並宣稱這些回復來自王后。信的語氣變得越來越溫和,樞機確信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愛上了他,並也熱烈的迷戀上了她。他請求讓娜為他和王后安排一個午夜的秘密約會。1784年8月讓娜終於安排了一個這樣的會面。在凡爾賽宮花園的樹叢中,樞機與一位他相信是王后的女人會面。這名女子實際是一個叫妮科爾·勒蓋·多利娃(Nicole Leguay d'Oliva)的妓女,因為她長得與王后有幾分相似,所以被讓娜僱傭。羅昂給了多利娃一支玫瑰,而她假扮的王后則許諾她將忘記他們過去的分歧。
讓娜·德拉莫特利用樞機的信任從他那裡獲得了大量金錢,並告訴他這些錢用於支持王后的慈善活動。從中獲益後,讓娜進一步進入上流社會。因為她經常公開宣稱她和王后的關係,許多人相信她所說的是真的。
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珠寶匠Bœhmer et Bassange也需要讓娜幫忙去賣出項鍊。開始她拒絕了珠寶匠的委託,但後來又改變了主意並接受了。 1785年1月21日,讓娜告訴羅昂樞機王后想買這條項鍊,但是不希望在財務緊張的時候公開購買這么貴的首飾,王后想讓樞機作為一個秘密中間人。不久,羅昂前去商討購買這款金額2,000,000里弗的項鍊,並將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他聲稱有王后的購買授權,並給珠寶匠看了王后手寫準許的交易條款。羅昂把項鍊帶去讓娜家,一個男人將其取走,羅昂相信他是王后的僕人。讓娜·德拉莫特的丈夫將這條項鍊秘密帶到倫敦,並將項鍊拆散單獨出售了那些較大的鑽石。
到了支付的時間,讓娜·德拉莫特出示了樞機的票據,但是不夠。Boehmer向王后抱怨,但是王后告訴他自己並未接受或者訂購這條項鍊。她又表演了幾處談判的戲碼。接下來得事情突然變得戲劇性了。1785年8月15日,聖母升天節那天,正當整個宮廷等待國王與王后前往禮拜堂的時候,羅昂樞機被帶到國王、王后、司法大臣布勒特伊及掌璽大臣米羅梅尼爾前解釋這件事。羅昂出示了一封信,簽名是“法國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國王讀後狂怒,羅昂像個外國的親王一樣被愚弄了,因為王室從來不用“法國的”作為簽名的一部分。羅昂被逮捕並關入巴士底獄,他銷毀了那些他以為是同王后的通信。另外,讓娜三天后才被捕,她也已經銷毀了相關檔案。
警察開展工作找出了他們的共犯,逮捕了妓女妮科爾·勒蓋·多利娃和雷多·德維萊特,供認他寫了以王后名義發給羅昂的信,並模仿了交易條款中她的簽名。著名的江湖醫生阿歷桑德羅·卡格里奧斯特羅(Alessandro Cagliostro)也被逮捕,儘管他是否參與此事存疑。
羅昂樞機接受了巴黎最高法院的審判。1786年5月31日審判結果為羅昂樞機、妓女妮科爾及卡格里奧斯特羅均無罪。讓娜·德拉莫特被判鞭刑、烙印,並被送入關押妓女的監獄Pitié-Salpêtrière醫院;但是鞭刑及烙印並未執行,第二年六月,她偽裝成男孩逃走。由於她的逃走,她的丈夫被判終身在漿帆船服役。德維萊特被流放。

醜聞

輿論因這次審判變得十分激動。多數歷史學家認為瑪麗·安托瓦內特在事件中相對清白,羅昂樞機天真受騙。德拉莫特夫婦犯有欺詐並因此受罰。這也大致是法國最高法院的裁決,儘管沒有對王后的行為作出評論。 與法院裁決相反,法國許多人堅信王后利用德拉莫特夫婦作為工具,來打擊她所厭惡的羅昂樞機。各種情況也強化了這種說法。王后對羅昂的無罪判決很失望,事實上後來他的職權被國王剝奪並被流放到拉謝斯迪約修道院(la Chaise-Dieu)。此外,人們假定巴黎最高法院的對羅昂的判決暗示王后在某種程度上有錯。所有這些因素導致王后受愛戴的程度大降,並勾畫出一幅王后頤指氣使、揮霍無度、愛慕虛榮,對法國及法國人民的福祉沒什麼興趣的形象。
讓娜·德拉莫特在倫敦避難,並出版了“回憶錄”,書中再次對王后詆毀

意義

在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前的幾年,鑽石項鍊事件在法國民眾眼中嚴重損毀了波旁王朝君主政體的聲譽。瑪麗·安托瓦內特更加不受歡迎,各種惡毒謠言四起,使她成為丈夫的負擔。她至死也未能擺脫公眾認為她奢靡及犯有欺詐的的印象。儘管如此,事件還是使路易十六與他的妻子更加親密,並且可能使國王更加傾向保護及回應王后,導致革命爆發。

文藝作品提及

鑽石項鍊(Diamond Necklace),作者Thomas Carlyle(1837年)
王后的項鍊(The Queen's Necklace),作者Alexandre Dumas, père(1848年) 王后的項鍊(The Queen's Necklace),作者Maurice Leblanc(1905年) (An Arsène Lupin Story)
王后的項鍊(The Queen's Necklace),作者Antal Szerb(1943年)
王后的鑽石(The Queen of Diamonds),作者Jean Plaidy(1958年)
項鍊事件(The Necklace Affair),作者Edgar P. Jacobs(系列漫畫Blake and Mortimer的一部分)(1967年)
凡爾賽玫瑰,作者池田理代子,1973年首次出版漫畫,1979年發行電視動畫版
諾比與王后的項鍊(Norby and the Queen's Necklace),作者Janet Asimov(1986年)
項鍊事件,2001年電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