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鄉村認知框架和營建策略:基於小農現代轉型背景

韌鄉村認知框架和營建策略:基於小農現代轉型背景

《韌性鄉村認知框架和營建策略:基於小農現代轉型背景》是2021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韌性鄉村”認知框架和營建策略:基於小農現代轉型背景
  • 作者:徐丹華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419348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鄉村振興”戰略與我國大國小農的現實背景下,鄉村營建出現了小農現代轉型的迫切需求與社會、經濟、環境格局不斷變動的新趨勢,《“韌性鄉村”認知框架和營建策略:基於小農現代轉型背景》從韌性視角出發,選取應對變化能力較為脆弱、小農問題非常突出的農業型鄉村作為研究對象,基於小農現代轉型背景探索“韌性鄉村”的認知框架和營建策略。以複雜適應系統為認識論基礎,通過韌性理論的分析與評估工具,從識歷時性和共時性層面識別鄉村營建要素特徵與系統韌性的關在線上制,建構“韌性鄉村”的認知框架;據此從主體、產業與空間三個維度提出“韌性鄉村”的營建策略與方法;並以浙江遂昌縣古坪村為實證研究載體,為農業型鄉村的“韌性鄉村”營建提供借鑑。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背景:“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鄉村建設新趨勢
1.1.1 “大國小農”格局的現實背景
1.1.2 小農現代轉型的迫切需求
1.1.3 鄉村不斷受到動態風險的挑戰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
1.3.1 定位:研究問題的提出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義
1.4 研究架構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術路線
1.4.3 論述框架
1.5 研究特點與可能的創新點
2 國內外相關研究解析
2.1 回響危機、以問題為導向的鄉村人居環境理論演進
2.1.1 國外鄉村理論研究動態
2.1.2 國內鄉村研究發展趨勢
2.2 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政策與實踐評析
2.2.1 國外相關政策與實踐啟示
2.2.2 國內鄉村政策與營建實踐
2.3 本章小結
3 “韌性鄉村”的理論基礎
3.1 鄉村作為複雜適應系統的基礎認知
3.1.1 傳統概念下的系統論
3.1.2 複雜適應系統
3.1.3 鄉村作為複雜適應性系統的基礎認知
3.2 韌性城市和韌性鄉村
3.2.1 韌性城市:從防災到應對多元化風險
3.2.2 韌性鄉村:從突變擾動到漸變擾動
3.3 分析工具與研究邏輯搭建
3.3.1 “韌性鄉村”評估方法
3.3.2 鄉村營建的三向度:空間、產業、主體
3.3.3 “路徑、構成、維度”的研究邏輯
3.4 本章小結
4 外部擾動下鄉村營建要素特徵的動態演化與韌性狀態評估
4.1 傳統自洽時期:重農思想下的鄉村自組織(先秦-1949)
4.1.1 土地、賦役與基層管理的制度演進
4.1.2 重農思想下的人口自組織活力
4.1.3 家庭組織化、兼業化的生產行為
4.1.4 鄉里共同體下的村落建設
4.1.5 鄉村主體不斷適應的韌性系統
4.2 二元限制時期:國家意志下的鄉村他組織(1949-1978)
4.2.1 鄉村開放性的制度限制
4.2.2 他組織壓力下的逆城鎮化
4.2.3 集體化的農工分化
4.2.4 節儉單一化的空間建設模式
4.2.5 半開放系統的韌性僵化
4.3 快速變革時期:市場導向下的鄉村原子化(1978-2002)
4.3.1 轉型期下的村莊自治
4.3.2 單向流入城市的鄉村人口
4.3.3 城鎮化中的產業發展起落
4.3.4 設計初步介入下的自主建設浪潮
4.3.5 主體原子化的韌性危機
4.4 重構轉型時期:鄉村產業分異下的韌性異化(2003-2017)
4.4.1 以城帶鄉的城鄉統籌制度新階段
4.4.2 農業型鄉村:弱勢化與空廢化
4.4.3 工貿型鄉村:大小共同體下的就地城鎮化和空間城鎮化
4.4.4 旅遊型鄉村:外源式與內生式的分異
4.5 “鄉村振興”戰略時期(2017至今):何為農業型鄉村的韌性發展路徑
4.6 本章小結
……
5 “韌性鄉村”認知框架的要素識別與機制解析
6 “韌性鄉村”的營建策略與方法
7 實證研究:遂昌古坪村的“韌性鄉村”實證營建
8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社會網路分析法
致謝

作者簡介

作者:徐丹華,浙江大學建築學學士、工學博士,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浙大城市學院建築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鄉村人居環境的營建方法及其理論、鄉村規劃與設計。已發表多篇建築規劃領域的學術論文,在日本、荷蘭、法國等多個國際會議進行多篇論文宣讀。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和國家重點研發計畫等多個項目研究,完成浙江、廣東等多地鄉村規劃與設計研究,參與浙江麗水市花園鄉村、美麗田園等地方標準制定。
主編:王竹,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完成100多個農村調研與規劃設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建築學會地區建築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評論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建築學會綠色建築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鄉規劃學會鄉村規劃與建設學術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長江三角洲地區低碳鄉村人居環境營建體系研究”“綠色建築體系與住區可持續發展途徑研究”“長江三角洲地區基本人居單元營建理論與方法研究”等。獲建設部“華夏建築科學技術一等獎”、住建部首屆田園建築一等優秀作品獎、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華人住宅與住居設計大獎、一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美麗鄉村與綠色建築設計大獎賽”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