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氏側帶小公魚

韋氏側帶小公魚

韋氏側帶小公魚

拉丁學名 :Stolephorus waitei

英文名:Spotty-face anchovy

一種近沿海表層小型魚類,多於表層至20公尺深之海域活動。以濾食浮游生物為生。具群游性。分布於 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也可在河口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韋氏側帶小公魚
  • 拉丁學名:Stolephorus waitei
  • 別稱:巴塔維亞側帶小公魚、魏氏小公魚
  • 二名法:Stolephorus batavi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 亞綱:新鰭魚亞綱 Neopterygii
  • :鯡形目 Clupeiformes
  • 亞目:鯡亞目 Clupeoidei
  • :鯷科 Engraulidae
  • 亞科:鯷亞科 Engraulinae
  • :側帶小公魚屬 Stolephorus
  • :waitei 
  • 分布區域: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
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形態特徵

頭中等大。吻圓鈍狀,吻長短於眼徑。眼中等大。口大,亞下位。上頜較下頜突出,其後端剛好延伸至鰓蓋後緣。上下頜、鋤骨、齶骨和舌上均具細齒。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細而密,下枝鰓耙19-25(通常為20-21)。體被薄圓鱗,易脫落;縱列鱗37-38,橫列鱗9-10;背鰭前中線鱗18-19;腹鰭前針狀棱鱗5-7。背鰭中等大,始於體中央稍前的上方,其前方無小刺,鰭條16-17;臀鰭始於背鰭基中央的下方,鰭條20-23。胸鰭側下位,末端不及腹鰭起點;腹鰭較短,位背鰭前下方;尾鰭叉型。體背部褐色,頭側淡白,沿體側中央有一條銀白色縱帶;眼下方、下頜前端及吻下部具有許多小黑點。尾鰭具黑緣,其餘各鰭無色。最大體長不超過94mm。
頭側淡白,沿體側中央有一條銀白色縱帶頭側淡白,沿體側中央有一條銀白色縱帶

棲所生態

近沿海表層魚類,濾食浮游生物為生,具群游性。多於表層至20公尺深之海域活動。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西起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至菲律賓,北至中國及台灣,南至澳洲等海域。
種群分布圖種群分布圖

漁業利用

全年皆產,澎湖沿海較多,是漁業的重要漁獲物之一,多以焚寄網捕獲,新鮮時可清蒸,但大多曬乾後出售,炒花生、辣椒或煮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