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殺

韃殺

客家方言“有韃殺”、“ 韃殺”的口頭禪,其現代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心情特別愉快,心裡特別高興和舒服的感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韃殺
  • :daisa
  • 又有:搭撒
  • 屬於:客家方言
涵義,歷史傳說,

涵義

韃殺,即daisa,又有“搭撒”等,是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有韃殺”、“ 韃殺”的口頭禪,其現代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心情特別愉快,心裡特別高興和舒服的感覺,反之則然,即沒有意思和興趣。其實這一口頭禪起緣於一個客家的民間傳說。

歷史傳說

元朝時候,蒙古貴族統治中國,實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國各族人民分為四類:最上等的是蒙古人,其次是色目人,第三等是女真人,最低等的是漢族人。為了鞏固蒙古貴族的統治地位,元王朝採取高壓手段,建立韃子制度,嚴厲控制鐵器家具的管理和使用。把五戶人家編為一韃,合用一張菜刀,由頭兒韃子孫掌握保管,居民要用菜刀,需向韃子“詩屁”,媽借即還,不得轉手私傳,非常不方便。而且,所有韃子都由蒙古人充任,卡得人們透不過氣來。大家恨死了韃子,巴不得把他們殺個精光。
那時候,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人們都要送月餅、吃月餅,市場上售出許多“月光餅”。有個做餅的漢人(據說是革命志士張士誠),聰明而勇敢。這一年,他在每個餅里都夾著一張寫有“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字條,傳遞全民殺韃子的信息,暗中串聯,發達殺韃子起義。等到那一天,大伙兒真的一齊動手,同心合力,把所有的韃子起殺光了。這是一件多么痛快和解恨的大事啊!那時人們群情激奮,奔走相告,事後還到年打聽:“還有韃子殺嗎?還有韃子殺嗎?”於是由殺韃子而引伸流傳至今的“有韃殺”和“ 韃殺”這一口頭禪,在客家地區廣為流傳。
3.引申
《西遊記》三十九回,其中說到,孫猴子為了救烏雞國國王,到太上老君那討還魂丹,文中有這么一段描述:“他(太上老君)見行者來時,即吩咐看丹的童兒:‘各要注意,偷丹的賊又來也’。行者作禮笑道:‘老官兒,這等沒搭撒。防備我怎的?我如今不乾那樣事了。’”
注意,這裡出現“沒搭撒”一語,意思是----無聊,不振作,提不起精神,不舒服,不正經。“搭撒”一詞的意思也就是高興 ,舒適。看來這“搭撒”跟上面所說“韃殺”同意,可《西遊記》不是寫成“韃殺”,要知道《西遊記》成於明代,已不必忌諱什麼“胡”“韃”之類的語言了,可作者並沒有用上有大吐漢民族尊嚴的“韃殺”一詞。也許我們客家人所說daisa是一古漢語,後來因元的民族政策,daisa又是韃殺的諧音,故有了農曆八月十五殺韃子一說。
另外今人羅美珍的《客家方言》一書中也提到這詞,是寫成“躂薩”說漢代《說文解字》有注,意思就是舒適,高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