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炮台

鞏固炮台

鞏固炮台位於虎門海口西岸蘆灣山腳,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虎門炮台封鎖珠江虎門海口的七個主力炮台之一,而且是西岸唯一的主力炮台(其餘6個是江東的鎮遠、威遠、靖遠,江中的上橫檔、永安、大虎;江東的沙角,江西的大角,都是作為號令台,而非當時的主力炮台),其重要地位可見一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鞏固炮台
  • 建造時間:1835年
  • 摧毀時間:第一次鴉片戰爭
  • 地址:虎門海口西岸蘆灣山腳
歷史沿革,炮台初建,炮台再建,後期作用,炮台現狀,

歷史沿革

炮台初建

按照文獻記載,鞏固炮台與江東威遠月台、江中永安炮台同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兩廣總督盧坤、水師提督關天培奏準建造,初設炮20位,和永安台東西聯手封鎖珠江輔航道(見《鴉片戰爭檔案史料》第一冊546頁林則徐奏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軍在這裡頑強抵抗了英軍艦船的入侵,後遭英軍摧毀。

炮台再建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再建時,由於江西岸主力炮台僅此一座,勢單力薄,因而分為南北二台“鞏固舊炮台臨海起築,原建台基彎長五十一丈,敵台長二十一丈,開炮口二十個。惟台後近靠石壁,且橫檔之西止此一台,勢亦較單。今擬移建於稍南山麓,分為二台。新建鞏固北台一座,敵台炮牆長二十二丈,後圍牆長四十丈,開設炮口二十個。又新建鞏固南台一座,敵台炮牆長二十五丈,後圍牆長三十七丈,開設炮口二十三個,俱較舊台增高培厚”(《鴉片戰爭檔案史料第七冊10頁兩廣總督祁土貢等奏報》)。鞏固炮台“建有:拱洞城門一座,高九尺,寬七尺二寸,深一丈七尺五寸,包鐵城門二扇。官廳一座三間,每間脊高一丈二尺,檐高九尺,正間寬一丈二尺七寸左右。偏間各寬八尺八寸,深一丈,均九檁成造,青磚結砌。拱蓬一座,檐高九尺,寬一丈一尺五寸,深一丈,七檁成造。兵房十一間,軍裝局一間,每間脊高一丈一尺,檐高八尺,寬一丈零三寸,深一丈五尺,青磚結砌。藥局一座,周圍石砌檐高七尺,深一丈一尺,十一檁成造。神廟二間,青磚結砌。東望樓一座,脊高一丈二尺,檐高一丈零八寸,寬九尺,深七尺二寸。西望樓一座,脊高一丈四尺,檐高一丈一尺三寸,寬一丈零三寸,深一丈零三寸,青磚結砌。石級馬頭一座,長六丈五尺寬一丈。安炮20位:新鑄五千斤炮二位,又四千斤炮三位;舊鑄三千斤炮五位,又二千斤炮五位;舊鑄一千二百斤炮五位。駐兵:把總1員,防兵50名。”(《籌海初集》卷一)

後期作用

鞏固炮台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於鹹豐六年(1856年)十月十五日、十八日,在抵抗英海軍入侵時被英軍所毀,之後再未被修復(《東莞縣誌》卷十六·六),其建築材料也在維修其他炮台時被拆走。

炮台現狀

隨著百餘年來,西岸逐漸地向海中延伸,蘆灣山日益被破壞,炮台遺址破損嚴重,但炮台的大致形狀、主要火炮還一直得到保存。上世紀80年代還曾在南台舊址出土了道光二十三年鑄八千斤大炮2門,映射出鞏固炮台昔日的風采。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直到九十年代由於蘆灣山周圍被開發為石場,蘆灣山受到了徹底的破壞,炮台舊址已被採石夷為平地,遭到徹底破壞。調查人員在廣泛聽取了當地民眾反映的情況後,按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地點,確定鞏固炮台的中心位置應該是在今天南北台前馬路(即現橫檔碼頭路段)偏東的路旁。調查人員以此為中心對周圍數百米的範圍進行了實地勘察,結果遺憾的未發現任何炮台遺存。今天鞏固炮台的遺存就只剩下現安放於蒲洲炮台的那兩門八千斤大炮。當然,限於時間和經費等方面的原因,我們未能繼續擴大調查範圍,今後準備在繼續擴大調查面積的同時,再深入地研究文獻以圖能有新的發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