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樣板戲:1960年代的紅色歌劇

革命樣板戲:1960年代的紅色歌劇

《革命樣板戲:1960年代的紅色歌劇》內容簡介:關於樣板戲的記憶正在成為中國人無法迴避的話題。在今天,那熟悉的旋律仍間或迴響在我們的耳邊:或在官方的慶典舞台上,或在民間無意的哼唱中。毫無疑問,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生活仍然與“樣板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的性質和意義錯綜複雜,讓人一時難以索解。

基本介紹

  • 書名:革命樣板戲:1960年代的紅色歌劇
  • 作者:師永剛 劉瓊雄
  • 出版社:中國發展出版社
  • 頁數:287頁
  • 開本:16
  • 定價:39.90
  • 外文名:Model Operas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234794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當我們仰望歷史的上游,仰望傷痕累累的歷史的時候,它們是什麼?
遙遠的樣板戲,作為一種影響過某一時代的藝術樣式,也成為深刻製造了一代國民氣質的某種文化力量。有的時候它面目模糊,甚至幾乎根本就不是戲劇。有的時候,它如同經典,根本就是國民傳統與文化的某個傳承。但它真的是什麼?
現代年輕人中最流行的辭彙,個性、張揚、自由、文藝范、平等……
1960年代末的年輕人最喜歡的詞,革命、激情、信仰和忠誠……
過去與現代在師永剛、劉瓊雄、肖伊緋編著的《革命樣板戲:1960年代的紅色歌劇》這本書里交織在一起,這是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一次集體的青春記憶,也給那些不了解或者正在遺忘那段歷史的人們一個重新看待過去和未來的方式和角度。

作者簡介

師永剛:畫傳創始者,《世紀華人畫傳叢書》的策劃與發起者、曾策劃編著的《蔣介石畫傳》《宋美齡畫傳》《鄧麗君畫傳》《三毛私家相冊》等叢書在中國掀起畫傳熱潮,發行總量超過百萬套。暢銷書《蔣介石:1887-1975》上下卷、革命說明書系列作者。現為香港《鳳凰周刊》雜誌主編。

媒體推薦

我怕噩夢,因此我也怕“樣板戲”。現在我才知道“樣板戲”在我的心上烙下的火印是抹不掉的。從烙印上產生了一個一個的噩夢。
——巴金
樣板戲水準不能完全抹殺,因為那真的是全新的文藝,曾經有可能走向一個高度,達到一個程度,可是後來完全被妖魔化了。
——陳丹青
就像有人喜歡樣板戲,那是他們成長時期的感情模式,無關是非。
——阿城
一群娘子軍跳芭蕾出來的時候,我就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因為我以前看的芭蕾舞,例如MargotFonteyn與RudolfNureyev跳的《羅密歐與茱麗葉》都是非常優雅、浪漫的,忽然看見那群殺氣騰騰的娘子軍,扛著槍,綁著腿,橫眉豎目的,一跳一跳的,滑稽得不得了,我忍不住笑了。去年我又去了中國大陸,很巧,我又看到一段新的《紅色娘子軍》舞台戲,娘子軍一出來,我又笑了。那是因為90年代的娘子軍扭來扭去,就像巴黎fashionshow在走台步。
——白先勇
儘管樣板戲充滿了善與惡簡單化了的表演,配樂也是為純粹的藝術家所反對的柴可夫斯基式的,道具和燈光效果過於精緻,但它還是產生了短暫的戲劇性的光彩,實現了真正的大眾化,然而由於一再重複表演而削弱了它的影響。
——劍橋中國史

圖書目錄

序 樣板戲:歷史的上游
第一幕:樣板戲·表演史
第二幕:2012年的樣板戲 八大樣板戲的後現代敘述
第一卷:《智取威虎山》
1947年的無間夜宴
第二卷:《紅燈記》
1940年的人際關係學
第三卷:《白毛女》
除夕與芭蕾的幻象
第四卷:《紅色娘子軍》
像山花一樣燦爛的煙花
第五卷:《沙家浜》
智斗之後是征服
第六卷:《奇襲白虎團》
1953年的朝戰大片
第七卷:《海港》
讓夢想照進現實
第八卷:交響樂《沙家浜》
琴聲交響:革命總有後來人
附:第二批樣板戲
第三幕:記憶·混搭·提示:後現代語境中的“樣板戲”
附:樣板戲·不完全大事記
後記 致敬書
參考文獻

後記

致敬書
此書自2006年始創,至今已逾六年。每本書皆有自己的命運,這本書的命運卻相對有些委婉曲折。如同我們所要致敬的1960年代,以及那些充滿命運感的樣板戲所表達的歷史記憶。
這本書由這樣一些原因組成。對於革命說明書式的表達的迷戀,以及對於樣板戲的尊敬與研究,是我們寫作這本書的基本理由。這本書所要描述的四十多年前的舊戲樣板,1960年代的對於革命的表達,革命的聖歌,誇張的、臉譜化的,可以仿製甚至模仿的戲劇化的革命,在今天的形式與那些在商業中不可自拔的時代青年們的通道,哪種表達更加接近,哪種表達不至於丟失那個年代的氣質或者語言,這些仍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這個宏大的問題包括了如何抒寫那段歷史,或者說如何為今日之時代青年解讀1960年代的戲劇中的革命;如何選擇已成為在拍賣市場上最搶手的藝術作品的劇照,如何用設計與文字的靈魂構築一本新的歷史;如何表達階級鬥爭,甚至如何表達地主或者更多的詞義在今天的意義……親愛的設計師的時間,以及這本書所進行的修改,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如何打通與讀者的關係,我們這本書的意義或者它的指向?
這一切,構成了這漫長的六年。而這六年,如同與我的合作夥伴劉瓊雄、肖伊緋所組成的混搭模型,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個混搭而成的記憶體,蕪雜,新鮮,潮爆,酷,波普,或者革命的前沿氣質。
而這本書作為我們所創立的《革命說明書》之系列的第四部,之前的三部作品分別是由三聯書店出版的《雷鋒》《紅軍》《切·格瓦拉語錄》,這些作品表達了我們對於革命在今天的重新解釋,革命在今天的意義正在變成一個新的儀態或者某種哲學意義上的東西,而在許多時代之青年的心裡,也許是時尚,或者是某一種流行,也或者是一個懷舊的依據。我們只是提供了符合時代的通道與平台。或者我們所提供的只是一個新的對於革命的說明書。
現在這本書終於要出版了。
回首發現,這部作品不過是一本致敬之書。
我們只是夢想向那些曾創造過一代人精神記憶的樣品致敬,它們存在於潘家園或者更古舊的市場,我們的使命不過是讓它們回到依然喧譁的時代的馬路上,並且找到1960年代與2012年之後的關係,以及這中間的通道,而這本書是一張門票。 這八部樣板戲幾乎匯集了那個年代光輝的才華。謝晉,翁偶虹,田漢、李承祥、汪曾祺……只是這些名字就足以讓我們震憾並記住他們。
而這本書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些精彩的劇照來自於那些開創了新的劇照藝術時代的樣板戲專職攝影師:石少華、張雅心、陳娟美、孟慶彪。
感謝“革命說明書”系列的總策劃魏童先生,他的努力促成了這一切,還有編輯韓薇女士。感謝中國發展出版社的社長包月陽先生,副總編輯尚元經先生,還有親愛的設計師陸智昌先生,這位了不起的設計師,總是以超慢的速度設計出最好的作品而令我們憎愛難分。這一切的體驗與時間,構成了這本致敬之作。

序言

樣板戲,一個被標上特殊符號的歷史標籤。
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報》社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樣板戲”一詞。在此之前的三年中,曾被稱為“現代戲”、“革命戲”,但最後定名為“革命藝術樣板”。
革命樣板戲,最初專指八部戲。《人民日報》的另一篇評論中,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自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自毛女》和交響樂《沙家浜》並稱為八個“革命藝術樣板”或“革命現代樣板作品”。
由於這些作品描寫的都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武裝鬥爭和經濟建設的現代生活,被賦予了更廣泛的政治意義:被納入了與所謂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占領舞台相對立的革命文藝路線,被奉為工農兵占領文藝舞台、文化革命的典範。
編著:師永剛 劉瓊雄 肖伊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