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性科學

革命性科學,亦稱“科學革命”由美國科學哲學家T.S.庫恩研究科學發展過程時提出的概念。他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把科學的進步看成是革命變動和平靜發展的波浪式前進的過程。認為科學體系發展的模式是:前科學→常規科學→反常和危機→科學革命(或革命性科學)→新的常規科學……。在這個模式中,當一套陳舊的規範全部或局部地被一套新的不相容的規範取代時,就發生科學革命,出現革命性科學。西方研究科學發展過程的其他科學哲學家提出了一些與庫恩觀點不同的科學發展模式。奧地利科學哲學家K.R.波普在《研究的邏輯》中指出,科學發展是通過“試錯法”,即通過不斷排除被證偽的假設而接近真理的。他認為,一個理論、一個假說的“證偽”,就是一種“科學革命”。英籍匈牙利科學哲學家I.拉卡托斯,對波普和庫恩的科學革命觀持批評態度,提出科學革命實質上是研究綱領的更迭,進步的研究綱領代替退化的研究綱領就是科學革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