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花錢

在客家農村,青年男女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齡時,男子由親戚朋友或媒人婆介紹對象後,就選定個日子,由母親帶領,跟著親友或媒人婆一共3到4人,來到女方家中“相親”,客家話叫“看妹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面花錢
  • 隸屬:客家農村
  • 類型:傳統習俗
  • 金額:100到200元錢
簡介,後續,

簡介

這時,雙方的母親都要簡單介紹男、女青年的情況,男方特別要介紹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要求及經濟情況等。相親後,男青年要交給女方一個紅包,這就是“面花錢”。“面花錢”的多少由男青年決定,認為自己對女方比較滿意的話,可以包多一些錢;如果不滿意的話,可以包少一點。“面花錢”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只是兩元錢而已,可如今就要100到200元錢了。

後續

相親以後,如果青年男女決定成親的話,就要確定婚期——決定結婚的日子。婚期確定後,男方家要送“身份銀”(即一些錢)給女方家。送“身份銀”有幾點意義:一是表示男青年對女方父母親的孝敬——父母養大一個妹子是很不容易的,以表寸心;二是女方父母要花好些錢給女兒置辦一些嫁妝,“身價銀”能幫補一下。至於“身價銀”的多少,則由男方決定。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身價銀較少,只有十九元九角。進入八九十年代便是一百九十九元、二百九十九元、一千九百九十九元;可如今就要九千九百九十九元以上了。“身價銀”帶“九”即意味著兩對親家自此以後的親情“久久長”、“天長地久”。
客家人相親活動及婚前的“面花錢”、“身價銀”這一風俗在上世界五六十年代就開始有的,這一環節必不可少,這個風俗也顯示了男方對女方家庭尊重的美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