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禮勿言:儒家經典禪語錄

《非禮勿言:儒家經典禪語錄》所寫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儒家經典。是儒家思想語錄的經典匯集,並加以注釋和翻譯。二是擴展故事。講述與這一思想有關的儒家經典故事,通俗易懂地闡明道理,闡釋儒家思想的精華。三是心得體悟。總結閱讀心得,點出經典語錄的智慧。

基本介紹

  • 書名:非禮勿言:儒家經典禪語錄
  • 出版社:京華出版社
  • 頁數:339頁
  • 開本:16
  • 定價:39.80
  • 作者:葛覃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249931, 780724993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非禮勿言:儒家經典禪語錄》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和故事,展現了儒家智慧中的精華內容。儒家思想中的待人、立身、處事等思想不僅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工作,還可以使我們精神和心靈得到寧靜,在國學智慧中得到薰陶。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知己
知己者明
明己所求
感應時空
自尊自愛

第二篇 待人
以禮待人
收斂鋒芒
益友相交
取信於人
相互砥礪
擇善取之
見賢思齊

第三篇 逆境
堅持不懈
獨闢蹊徑
懂得取捨
理性把握
權變通達
不驕不躁

第四篇 決斷
樹立自信
把握原則
多聞闕疑
設身處地
名正言順

第五篇 內省
平日工夫
態度嚴謹
自剖隱痛
知錯能改
良心常在

第六篇 義利
急不繼富
不貪小利
義然後取
重義輕利
名利之外

第七篇 寬仁
不念舊惡
雅量容人
不信謠言
仁心無價
中庸為本

第八篇 節慾
人慾天成
修心節慾
量力而行
節慾養身
隨心所欲

第九篇 修身
敏而好學
君子有節
習行修德
謹言慎行
屈伸有度

第十篇 立世
獨善其身
心懷天下
切合實際
不拘形式
寧靜致遠

文摘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即位為帝後,既積極發揮個人才幹,又積極聽取群臣意見,終於成為我國歷史上十分著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其中,他和魏徵的君臣故事更是一直被人們傳誦。
魏徵進諫,凡是他認為正確的意見,必定當面直諫,決不會在背後議論。有一次,李世民和魏徵、長孫無忌等一起說話,李世民說,魏徵每次向他進諫時,只要他沒接受,魏徵就總是不答應,不知道是什麼緣故。他問的是長孫無忌,可是還沒等長孫無忌說話,魏徵就接過話頭,他說皇帝做事不對,他才進諫。如果皇帝不聽勸告,他又立即順從皇帝的意見,那就只有依照皇帝的意思行事,那豈不違背了進諫的初衷嗎?李世民說,魏徵這樣直接進諫,讓他很沒面子,不妨先當面奉承一下他,等到背後沒有人的時候再進諫,這樣更好些。魏徵卻不這么認為,他說,從前舜告誡群臣,不要當面順從,背後又另講一套,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現,而是陽奉陰違的奸佞行為。李世民聽了魏徵的話,表示同意。
在國家政策上,魏徵主張首先要取信於民,朝廷不要朝令夕改,不然會讓人民感到不知道如何行事。原來,唐朝規定18歲的男子才能參加徵兵服役。一次,邊境需要加強防守,為了增加兵力,李世民要求16歲以上男子全部應徵。對此,魏徵堅決不同意。他說:“您這是涸澤而漁,焚林而獵,殺雞取卵。為了充數把不夠年齡的人也弄來,一來是沒有什麼實際用處,因為兵不在多而在精。二來,這是失信於民。”李世民聽了不舒服,問自己是否有失信於民的事,魏徵立刻就給他舉了三個例子。雖然魏徵言辭尖刻,難聽刺耳,但李世民心中仍很高興,認為魏徵忠於朝廷,憑著一顆精誠之心,積極輔佐自己以信義治國。於是,李世民便下令不改變徵兵政策。同時,他還獎賞魏徵一個金瓮,以示鼓勵。
在皇帝的私人生活方面,魏徵也經常犯顏直諫。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一對十分可愛的鴿子,他很喜歡,就常常帶在身邊。恰好魏徵來見他,他擔心魏徵會因為鴿子的事情批評他,就把鴿子藏在衣服內。可是,魏徵這話總也說不完,等他說完走了,鴿子早就悶死了。其實,魏徵知道李世民衣服內藏著鴿子,才故意把話越說越長的,他希望以此能夠讓皇帝從玩物喪志的危險邊緣走回正路來。
還有一次,李世民想去南山打獵,車馬都準備好了,可是最後他還是決定不去了。魏徵知道了,就問他為什麼沒有出去,李世民說:“起初,我是很想去打獵的,可是回頭一想,你或許會因此責備我,怕你責備,就不去了。”不久,李世民從長安去洛陽,因為洛陽當地供應的東西不好,李世民就生氣了。魏徵就對他說:“因為追求享樂,隋煬帝才一步步走向滅亡。現在,您因為供應的物品不好發脾氣,以後官員們必然上行下效,拚命討好陛下,以求陛下滿意。可是物品總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無限的,如此下去,又要重蹈隋朝的覆轍了。”李世民聽了這番話,肅然心驚,日後更加注意節儉。
P3-4

序言

儒學的創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孔子少年喪父,家境淒涼,最初從事當時被視為賤民的職業——幫人主持喪葬禮儀。在十五歲左右,孔子立志苦學,想改變自己的處境。
在三十歲之前,孔子的知識已經很豐富,並且因為在周遊列國的過程中不斷收徒講學,使他的影響日益擴大。當時,他還與同時代的其他學者,如老子等進行交流。在對各家所長進行吸收和改造後,早期的儒學終於誕生。儒學經過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孟子、荀子等歷代賢人的充實與發揚,終於成為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舉足輕重地位的儒家學說。
儒家學說是一個大的思想系統,既十分注重現實意義的知識,又教給人們如何確立價值觀。例如,孔孟語錄里,講人應該如何行,如何坐,如何吃,如何交友等,還講了如何看待義與利,人究竟怎樣才能夠獲得快樂。一直以來,儒家學說在指導歷代人們如何行為,如何思考,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方面作用匪淺。
儒家學說的精神核心里,蘊含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品格。不主張對外侵犯,主張在沉靜中彰顯力量。容忍,但是絕不縱容。
儒學不是宗教,但是起著比宗教更寬泛的作用。它既教給人們切實的為人處世的知識,又在時刻幫助人們獲得內心的平和。
真正的思想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儒家文化在幾度沉寂之後,又幾次煥發光彩,足以證明其價值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