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海牛

非洲海牛

非洲海牛,海牛科海牛屬動物,分布於西非近岸,從塞內加爾到安哥拉包括淺水近岸、淡水河流和河口,是唯一吃素的大型海洋哺乳動物。

2018年5月8日,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海牛館喜添一頭小西非海牛,預計2018年六一兒童節前後跟公眾見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洲海牛
  • 外文名:Trichechus senegalensis
  • 分布:西非近岸
  • 外形:有退化指甲,軛骨較高
  • 命名人:Link
  • 命名年代:1795年
分布地區,形態特徵,保護現狀,人工繁殖,科學爭執,

分布地區

分布於兩非近岸,從塞內加爾到安哥拉包括淺水近岸、淡水河流和河口。
在日本鳥羽水族館能夠觀賞到非洲海牛。
在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海牛館原來生活著五頭西非海牛,三雌兩雄。2018年5月8日喜添一頭小西非海牛。

形態特徵

西非海牛又稱非洲海牛,分布於西非沿海和尼日河等西非河流,體長可達4.5米,體重可達500公斤,身體呈紡錘狀,尾部呈蒲扇形,體色灰;皮膚厚而硬,背部常有藻類附著,因此總給人“髒兮兮”的感覺。母海牛的乳腺長在胸鰭的基部,哺乳期間乳腺非常突出。因母牛有時會露出水面用胸鰭把小崽抱在胸前進行餵奶,被古代航海水手美麗地誤認為“美人魚”而流傳至今。
非洲海牛
非洲海牛,有退化指甲,軛骨較高,下緣不直;枕骨大孔圓形;下頜支較直,吻較短,約為顱長的26.6%,見於西非沿海河口及查德湖,以及沙里河和其他河流中。

保護現狀

世界現存三種海牛:亞馬遜海牛、西印度海牛、西非海牛,2012年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由於西非海牛全身是“寶”,肉、皮毛、骨頭和油脂的昂貴价值導致其在18世紀以來遭遇滅絕性捕殺。
CITESI、,國內於2018年10月9日被核准為1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人工繁殖

海牛相比其他哺乳動物動情要少,母海牛每三年到五年才繁殖一次,妊娠期長達11~13個月,通常是一胎一仔,低生育率使其種群數量上升陷入困境。
2018年5月8日20:00,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的一頭雌非洲海牛產出一頭海牛寶寶,為中國首例非洲海牛繁育成功案例。出生身高:116cm;出生體重:25.4kg。

科學爭執

非洲海牛
科學家相信非洲海牛(African manatee) 無論在外形還是生活習性上都與西印度海牛極為相似。不過不少科學家認為,非洲海牛在2001年時已經滅絕。直到今日,科學家們依然為這個問題爭執不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