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群山

靜靜的群山

1945年8月是日本現代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日本戰敗投降後,社會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窮凶極惡的法西斯政權垮了台,暴風驟雨般的民主主義革命走向高潮。這是一個呼喚著史詩誕生的時代。長篇小說《靜靜的群山》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真實地記錄了日本戰後初期風起雲湧的社會歷史變動,熱情地漚歌了工農大眾的革命鬥爭精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靜靜的群山
  • 外文名稱:靜かな山々
  • 創作年代:1949-1953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日)德永直
  • 譯者:蕭蕭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頁數:384、423
  • 出版日期:1956年
《靜靜的群山》
1945年8月日本天皇頒布戰敗投降詔書,謠傳美軍就要進駐日本,資本家忙於逃命,匆忙將工廠解散。復工後,工人們從自身的境遇中逐漸認識到應該起來鬥爭。最先覺醒的是池部新一、谷川二郎、山中初江等人。他們從接觸到的日本共產黨員身上看到了希望,並開始在廠里組織工會,要求增加工資、改善勞動待遇。以廠長相良為首的反動勢力,處心積慮要將剛剛興起的工人運動扼殺在搖籃之中。他們採取各種手段,企圖分裂工人隊伍。在嚴峻的鬥爭中,先進的工人代表迫切感到需要黨來領導,谷川二郎、池部新一、大野木熊雄鄭重地提出了入黨申請書。
日本共產黨領導下的民主主義革命也波及農村。離工廠不遠的川添村住著角倉一族,他們不僅是農民的世代統治者,而且也是工廠的股東。在村里,只有烏澤文也父子倆是共產黨員。在烏澤文也父子的不懈努力以及工人的大力支援下,耕地改革運動開展起來了。農民們衝破封建陋習的束縛,勇敢地向地主展開鬥爭。
文章內容
老 么
大山總是沉穩的。再大的風也吹挪不了大山一步。這種沉穩,自然地會產生一種別樣的靜。
蒙山便是如此。睡在蒙山腰際,早上起來,但聽與城市早晨車喧、狗叫、人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它如千年般無邊的沉靜!那是一種純粹的靜、與世隔絕的靜、靜到極處的靜,是一種能把世俗煩擾完全過濾掉的深沉的靜。暫且成為山人的我沐浴在這種天之所賜的靜里,仿佛飄在靜寂的棉花絮中,有一種夢幻般的、甚至不太真實的感覺。
這種靜,使人的說話幾乎成為多餘。說了那么多的話,大山只是靜靜地聽,然後默默地把你的話收拾走,揩抹掉,不留一絲痕跡,甚至連抹揩的過程也是靜寂無聲,妙手偶抹之。
不管我們說笑、打鬧,甚至不管我們開山、辟路、架橋、建索道、造山中賓館,大山一概欣然接受,依然沉靜著,像看著頑皮的孩子盡情玩耍,像如來佛看著永不服輸的孫悟空在他的手掌上騰雲駕霧、自以為是。是啊,人類是偉大的,然而,自然也許更為偉大。
若不是因為有泰山,蒙山就是齊魯第一高山了。與泰山相比,蒙山沒有太多響噹噹的歷史人文背景,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安分、安靜得多。但是,蒙山也是一座了不起的山,顓臾王主祭過她,《詩經》記載過她,李白、蘇軾打量過她,康熙、乾隆詠贊過她,黃卷青燈、鐘響磐鳴青睞過她,戰爭炮火拷打過她,杴钁鋤鍬翻動過她,“文革”小將火燒過她……滄海桑田,她總是寵辱不驚,落落大方,總還是那么沉靜。
蒙山當然也有不平靜的時候。特別是風來之時,若是在夜間,千樹萬枝抽身縱動,左搖右擺,與狂風推拉撕扯中所發出的呼嘯,聽來足以令人喪膽!倘若一個人走山間小路,就會有千鬼萬魂在你頭上抓撓的感覺,讓你的天靈蓋似乎被掀了起來,不死也得發狂。
但是,這種不平靜,也只是山的皮毛在動。山自己不動。無論白天黑夜,山總是穩穩噹噹地,仿佛沉睡千年之後依然睡猶未盡。
你可以把它視為寂寞的靜、沉睡的靜、無人來識的靜,也可以視之為蘊蓄的靜、集聚能量的靜、充盈自信的靜。你可以傾聽她的靜,也可以無視她的靜,無論如何,大山依然故我,沉靜如初。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曾數次結緣蒙山,每每感受到這無處不在的巨大的靜。巍巍八百里蒙山像大自然的一個巨大而安靜的紐扣,把蒙陰、平邑、費縣、沂南四縣有機地結綴了起來,團結成為著名的沂蒙大地。同樣,泰安的泰山、青島的嶗山、淄博的魯山也像一個個巨大、堅定、安靜的紐扣,一起把齊魯大地連綴在了一起,組成了我們眼前的錦繡河山與安寧的家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