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石鎮

靖石鎮

靖石鎮位於北緯25°40′,東經115°30′,地處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南部,屬贛南客家地域,直線距于都縣城32.8公里,距贛州市區59.2公里。東北毗鐵山壟鎮(豐田圩),東鄰會昌縣莊埠鄉(樟坑尾村),南連會昌縣曉龍鄉(桂林圩),西接盤古山鎮(仁風圩),南隔盤古山鎮與安遠縣相望,屬於都、會昌、安遠三縣交隔地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靖石鎮
  • 外文名稱:Jingshi Town 
  • 別名:亂石,黃鰍形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江西贛南,雩南
  • 下轄地區:靖石村,靖樟村,靖東村等
  • 政府駐地:靖石村黃鰍形(黃屋)
  • 電話區號:0797
  • 郵政區碼:342309
  • 地理位置:25°40′N,115°30′E
  • 面積:153.6平方公里
  • 人口:3.2萬(2013年)
  • 方言:會昌片客家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屏山牧場,飯甑山,豬鼻石逕
  • 機場:贛州黃金機場
  • 火車站:於都火車站
  • 車牌代碼:贛B
地理區位,行政區域,靖石村,黃沙村,任頭村,靖樟村,田東村,楊梅村,靖東村,漁翁村,長賴村,良純村,經濟概況,歷史源流,旅遊資源,

地理區位

靖石鎮位於北緯25°40′,東經115°30′,地處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南部,屬贛南客家地域,距于都縣城(直線)32.8公里,距贛州市直線59.2公里。東北毗鐵山壟鎮(豐田圩),東鄰會昌縣莊埠鄉(樟坑尾村),南連會昌縣曉龍鄉(桂林圩),西接盤古山鎮(仁風圩),南隔盤古山鎮與安遠縣相望,屬三縣交隔地帶,地理區位十分優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倚龍王山脈(如上圖遠山),西北依屏山,東西跨度達14公里,南北跨度達15.5公里(按經緯線來算),隨靖石河貫穿,呈西北——東南谷、盆地狹長分布,總面積154.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萬畝,水域面積0.4萬畝。於(都)盤(古山)公路縱貫東西,安遠河自南往東經靖石鄉漁翁村屈曲而下。
靖石鎮所在位置靖石鎮所在位置
最高點屏山(舊稱龍山、屏坑山)主峰,海拔1312米(亦為于都縣最高點);最低點漁翁村東北安遠河河灘,海拔約165米,平均海拔約400米,其中靖石村鎮中心海拔225—230米。
本區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雨量約1500毫米,降水豐富,但季節分配不均,春夏多雨,秋冬少雨;由於位於北回歸線以北3 °,盛夏受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炎熱少雨。七、八月為最熱月,最高溫出現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中旬,極端高溫可達37—38℃;本區地處華南丘陵北緣,冬季受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寒冷氣流和南嶺對來自太平洋的暖濕氣流的阻隔的雙重影響,氣候更加寒冷乾燥,一月份氣溫可達零度以下,並以弱周期性的年期性降雪(多年觀察的結果)。但在地勢高的山地,如本區最高的屏山則每年均會有積雪,其中2008年春的罕見積雪幾乎將山上所有林木的樹幹都齊腰折斷。
靖石地形地貌(小盆地)靖石地形地貌(小盆地)
本區屬華南紅壤發育區,土壤多貧瘠,呈酸性,原生植被主要為亞熱帶闊葉林,現存植被主要為次生林。典型的植被為耐酸性的馬尾松、杉木,90年代人工造林引進的美國濕地松在此地長墊旺盛。耕作帶為水稻土,肥性中等。
周遭多山地丘陵,背倚大山,間有谷地沿靖石河呈西北—東南走向,並最終匯入濂江(安遠河)。中央盆地背倚龍王山,為本區最大耕作帶,人口密集,地勢平坦。傳統作物為水稻,一年兩熟,冬季可兼作油菜,但進入21世紀後,此地冬季已鮮見油菜種植。本地除水稻種植業以外,還發展了奶牛養殖業。
本區有比較豐富的有色金屬礦藏鎢。
主要環境問題:
環境污染(主要是水源及固體廢棄物)、植被破壞、水土流失;主要自然災害:洪澇、寒潮、高溫乾熱、季節性乾旱缺水等。
其中最嚴重的環境問題為季節性乾旱缺水。由於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山區開發,本區森林植被遭致最後一次濫砍亂伐,以屏山、龍山原始森林為首的山區植被被砍伐殆盡,導致近年來靖石冬季常乾旱缺水,圩鎮絕大部分人口飲水困難,其中靖石村圩鎮、府口塘、埔背,以及楊梅村的旱塘(村)尤為嚴重。
保護生態,人人有責。

行政區域

全鎮共有10個行政村,191個村小組,162個自然村,5769戶,2.8 萬人。(——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全縣當時為74.67萬人、靖石鎮為2.357萬人,至08年末全縣人口突破100萬來算,08年底靖石鎮當為3.156萬人。)
轄靖石、黃沙、任頭、田東、靖樟、楊梅、靖東、漁翁、長賴、良純等10個村委會。
其中靖石村為行政中心,下轄黃屋(黃姓)、老圩(劉姓為主)、埔背(陳姓)、長嶺(余姓)、洞口(劉姓)、廖屋(廖姓)、府口塘(雷姓)等屋(或“塢”,即自然村),近年來圩鎮常住人口增長迅速,目前已經突破1500(09年初),使該村總人口達到4500,為靖石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行政村(實際管轄人口,包括商賈)。
面積:153.6k㎡ 人口:2.8萬人 郵編:342309 電話:6292—/6293— 代碼:360731204。
以下為2007年8月數據:
靖石鎮

靖石村

靖石村位於靖石鄉中部(如右圖所示),屬丘陵地帶,轄18個村民小組,563戶,3000人。
全村有耕地1867畝,種植業以水稻為主、蔬菜為主,養殖業以奶牛、生豬為主。是靖石鄉奶牛重點村之一。
靖石村是圩鎮所在地,鄉屬單位、企業數十家,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200多戶。這裡商賈雲集,市場繁榮,已成為靖石的經濟、文化中心和物資集散地。
村書記:黃髮近
村主任:黃金石

黃沙村

黃沙村地處靖石鄉北部。因黃泥沙壤土質得名。四面重山峻岭,中間梯田成排,北高南低,水往南流。轄22個小組,總人口3018人,588戶。
全村有耕地2302畝,全村以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為主。種植業主要包括水稻和雜糧農作物,養殖業主要奶牛養殖為主,林果業以毛竹、青梅為主,全村共養殖奶牛1500多頭,是靖石鄉奶牛重點村之一。省內知名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屏山牧場就落戶該村。
黃沙村境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既有難得的北國草原風光之秀麗,又兼有南國奇山險峻之雄偉;既有古色古香的寺堂廟宇,又有現代氣派的歐式度假村,此山此草,此寺此村,無不使你流連忘返。

任頭村

任頭村位於靖石鄉北部,北連黃沙村,南靠靖樟村,東鄰田東村,轄20個小組,611戶,總人口3024人。距離鄉政府駐地3公里,靖--屏公路穿村而過。
全村有耕地3347畝,全村森林資源有竹、木、油茶、油桐等,果業以栽種青梅為主,養殖業以奶牛、生豬為主,是靖石鄉奶牛重點村之一。

靖樟村

靖樟村位於靖石鄉中部,龍王山腳下,轄17個小組,388戶,2178人,有耕地2716畝,農業以水稻為主,果業以青梅為主,養殖業以奶牛為主,是靖石鄉奶牛重點村之一。
靖樟也是靖石鄉的青梅主產區,大塘崗果業基地除種有青梅外,還種有布朗李、三花李、仙桃等十幾個水果品種,每當開花結果季節,形成了獨有的大塘崗十里青梅花紅果碩、萬千蜜蜂采蜜忙的奇觀異景。
境內企業--靖石鎢礦是靖石骨幹企業之一。

田東村

田東村位於靖石鄉中部,屬半山區半丘陵地帶,轄20個村民小組,576戶,2949人。全村有耕地2716畝,種植業以水稻為主,養殖業以奶牛為主。是靖石鄉奶牛重點村之一。
靖石奇山——金鼎寨坐落在境內。金鼎寨又名飯甑寨,因地貌奇特、山體形似飯甑而得名。此寨分上下兩寨,下寨在飯甑山腳,建築面積達600餘平方米,隱現在翠竹密林之中,晨鐘暮鼓,環境幽靜。景色奇秀、典雅,鮮花、野草、綠葉錯落有致。上寨在山頂,建築面積400餘平方米,寺廟莊嚴肅穆,香菸繚繞,從遠處眺望,宛如一朵巨大的多彩蘑菇聳入天雲,身臨其間,如入仙境 ,真有“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感覺。近年來,因該山陡峭的山體、險峻的地勢,獨特的風景,古老的神話傳說吸引了八方的遊客、香客來此旅遊和朝聖。

楊梅村

楊梅村位於靖石鄉西部,屬半山區半丘陵地帶,轄21個村民小組,812戶,3934人(戶籍人口最多的村)。
全村有耕地3102畝,農業以種植水稻、大棚蔬菜為主,果業以栽種三花李、臍橙、青梅為主,養殖業以奶牛、生豬、水面養魚、稻田養魚為主。是靖石鄉奶牛重點村之一。
坐落在楊梅境內的豬鼻石逕,是靖石名勝之一。

靖東村

靖東村位於靖石鄉南部,屬半山區半丘陵地帶,轄17個村民小組,533戶,1996人,有耕地1770畝,主要產業有以水稻為主的種植業,以奶牛養殖的養殖業。是靖石鄉奶牛重點村之一。境內企業有靖東煤礦。
靖東是嗩吶文化村。長征前夕,幾十名靖東嗩吶手,在漁翁渡口吹著送親曲,送別紅九軍團一萬多名紅軍將士從漁翁渡口渡過濂江。嗩吶文化藝人劉福長,是個能用鼻子吹的嗩吶奇人,2006年曾做客中央電視台《藝術人生》欄目。

漁翁村

漁翁村位於靖石鄉南部,屬半山區半丘陵地帶。 境內群山連綿,小溪橫貫,濂江蜿蜒其中。轄18個村民小組,430戶,2259人,現有耕地1698畝,主種水稻,林果業有茶葉、油桐、板栗等。
漁翁渡口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重要渡口之一,當年羅炳輝將軍率紅九軍團一萬多名紅軍將士就是從漁翁渡口渡過濂江,踏上舉世矚目的萬里長征。
攔河而建的漁翁電站,形成了長10公里的庫區,同時也形成了這裡獨有的驚濤駭浪電站下游風光和薄紗貼水、晨歌暮釣的深山庫區山、漁、水風情奇景。
國家以工代賑項目、鄉渡改橋重點工程--漁翁大橋正在建設中。

長賴村

長賴村位於靖石鄉東南部,屬半山區半丘陵地帶,轄13個村民小組,300戶,1591人。
全村有耕地2010畝,農業以水稻為主,林果業主要以油桐、板栗等。
境內有上世紀90年代建設的本縣重要的水電發電企業--漁翁電站,裝機容量6000千瓦。縣林業企業--仁風林場在此建有杉樹林、松樹林基地。

良純村

良純村位於靖石鄉東部,屬半山區半丘陵地帶,轄21個村民小組,448戶,2681人。2003年,龍江村併入良純村。
全鄉有耕地1230畝,農業主要以種植水稻、雜糧農作物為主,林業資源豐富,主要有松樹林、杉木林、油桐、毛竹林等,果業主要有板粟等。

經濟概況

近年來,靖石的經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民居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鎮建,無論是面積還是速度都居於都南部四虎(禾豐鎮、鐵山壟鎮、靖石鄉、盤古山鎮)之首,勇超鐵(山壟)、盤(古山)。其主幹(街)道從靖石國中算起至埔背屋,長約1公里,周圍鎮建擴張繼續加快。
其中,據09年最新規劃,老糧管所後背縱貫東西將新開一條橫截主街道的主幹街道,進一步將鎮域中心向北擴展,並開發老糧管所的閒置土地。其中,聚居於鎮域北的黃屋將受益最大。本地傳統產業為水稻種植業,後又發展了奶牛養殖業。自然資源主要有鎢、煤、森林、水電等。境內企業主要有屏山牧場、漁翁電站、靖石鎢礦、靖東煤礦、屏山清泉水業公司等。
靖石鎮
奶牛業、青梅業是靖石鄉的區域特色產業。
2000年,該鄉依託屏山牧場(如右圖)這一龍頭企業,採取“一戶農戶、一棟牛棚、一座沼氣池、一口魚塘、五頭奶牛、五畝牧草”的生態莊園模式,把奶牛產業作為全鄉興鄉富民的主導產業來抓。至2006年末,全鄉(主要集中於黃沙村)已發展奶牛飼養戶860多戶,飼養奶牛近4000頭,種植飼草6000餘畝,養殖戶人均增收1.5萬元。2006年,靖石鄉被省農業廳授予全省畜牧“百強鄉鎮”。
全鄉種植青梅3500畝,主要分布於靖樟村沙塘崗、任頭村、楊梅村,種植戶人均增收120元。
靖石林業資源豐富,全鄉有山地18萬畝,是全縣重點林業鄉之一。

歷史源流

在靖石的開發史中,黃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是最早遷徙到靖石的族群之一,距今已有700多年。
公元1204年,靖石黃姓肇居始祖黃萬崇生於會昌富尾,乃黃峭山第10世孫,為黃峭山第十七子城公系。
城公,字維桃,峭山公第十七子,鄭夫人第三子,生於梁太祖開平元年(907年)。官都司指揮使、延平府總兵。後遷居江西虔州石城(今石城縣)為開基祖。下傳黃中章—黃元(先?)剛—黃春—黃尚仁,至五世孫黃淑揚,轉遷福建汀州上杭縣瓦子街。黃淑揚生子黃岡,黃岡再傳五子,二子黃元二郎(字鉞,念yuè,即靖石肇居始祖黃萬崇之祖父),又名黃鉞,宋紹興年間(1131至1134年)仕會昌縣令,修會昌城,因遷會昌富尾,乃會昌肇居之祖。史有載“會昌古城牆始築於南宋紹興年間,時任縣令黃鉞,城牆東北三面阻水,圍2里50步,高1丈5尺,南挖濠引水、建護城河。”生一子:黃覺。黃覺生六子,四子即黃萬崇。
黃萬崇攜家自會昌境溯靖石河而上,至雩都亂石黃泥塘(今于都縣靖石田東村)而居,乃於都靖石肇居之祖。解析靖石黃姓先祖遷徙定居選擇原因,乃有以下幾點:
1.此乃距今約800年前的南宋時期,各地蠻荒,莽林遍布,故濂江水路是出入這些地區惟一且最安全最方便之通道,故靖石先民遷徙多由會昌方向而來,黃氏先祖更是如此。至今靖石雖由於都轄治,但居民卻多為會昌後裔、且鄉音與會昌同而與於都大異,便是此原因。
2.其時靖石人煙稀少,原始森林遍布(至民國時期靖石河上仍有數以萬計的大樹,闊葉林連綿不絕,幾人合抱的大樟樹數不勝數),豺狼當道,虎豹橫行,深山處絕不宜人居。而靖石四面環山,尤以龍山、龍王山(屏坑山)為浩大,而與龍山相向的黃泥塘背倚的山丘相對低狹,頗適人居。
3.自古客家人肇居均講求風水,黃泥塘依山傍河,水源充足,農漁物產皆盛;背東向西,陽氣充盈而又背倚仙岩——“飯甑山”,直面聖山——“龍王”;有朝山且視野開闊。
[黃氏此後繁衍生息,後裔有分遷至亂石老虎圩之地(今靖石鎮靖樟村老虎圩),及之後亦有部分遷至亂石黃鰍形(即今靖石村中心、靖石圩駐地)。然由於男丁不盛,黃氏雖居靖石歷約800年,歷史最為悠久,卻非靖石第一大姓,也非第二。]
與黃氏同一時期遷居靖石的余氏基本也按以上原則選擇定居;此後,大概元朝時期鐘姓遷入靖石,與黃余兩氏族相對,居龍山山腳,後繁衍為靖石第二大姓;明朝朱元璋時期,劉氏由靖石北之於都本部遷入,背靠其來路而居,夾於黃氏與鐘氏之中,因子嗣男丁繁盛,後繁衍為靖石第一大姓。
於都是紅色革命老區。歷史將會記住,1934年10月16日至19日傍晚,中央紅軍九軍團于靖石鎮的漁翁埠條渡口渡過於都河開始長征。
靖石,古稱亂石,因境內多石而得名。後因取雅之意,更名為靖石。
全鄉有黃鐘劉余陳、葉曾古賴郭、汪戴雷蒙廖、肖付黎游等約二十個姓,幾乎均呈一屋一姓的宗族聚居狀態,屬贛南客家聚居地,通行客家話,也分布有少數民族畲族——雷姓,已漢化。
歷史上,由於地屬客家聚居地,生存環境惡劣,先民都很注重以聚居來形成宗族力量,而當力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後,又注重讓一部分人口向周邊遷徙分居,以擴張勢力範圍。鐘、劉為本鄉兩大種姓,是在此定居最早、擴張最為成功的兩姓,其中鐘姓又盛劉姓一籌,舊時宗族衝突時素有“上打葉曾古,下打劉汪郭”之稱(意為“打遍天下無敵手”),主要分布於任頭村、靖樟村,在此占絕大比重,也少部分布於黃沙村、楊梅村。由於分布於靖樟的鐘姓坐擁靖石鎢礦山口,造就了本鄉首富出自於鐘姓,資產達百萬甚至千萬人民幣級別。而劉姓的大本營為田東村,也廣泛分布於任頭村、靖石村、靖樟村等,在舊社會時期是唯一可以與鐘姓相抗衡的宗族,其中任頭村為兩姓直接交鋒地帶。
兩姓均為大姓,在舊社會互為世仇,但同時由於爭地也經常欺壓其他小種姓。舊社會這裡沒有法,宗族就是法。
進入新社會後,階級矛盾緩和,宗族關係趨於分散,從此人民安居樂業,而感恩於毛主席及新中國。在這片革命老區的人民心中,毛主席的光輝形象將在老一輩人中永存,並將在新一代中還原。
本地信奉佛、道兩教,佛主生,是希望,是信仰;道主死,是記憶,是安慰。
靖石鎮
寨是建於山頭的廟宇,屬佛,供奉菩薩,主要有金鼎寨(原稱飯甑寨)、烏山寨(雅稱金印山)、屏山山頂的?寨(名稱不易記,如右圖所示);祠堂是建於宗族聚居區的用於辦紅白喜事的場所,一個宗族一般都有一個總祠堂,宗族內的大大小小的本家(家族)一般又會合建有自己家族的小祠堂。堂內一般無供奉,若有則一般為觀音。本區特有的是家家戶戶廚房灶頭均供奉有灶君,習慣稱“灶君奶奶”,每逢初一、十五或節日均會或繁或簡地從灶君奶奶開始“端(敬)新米”。此中風俗,即便家裡煎果蔬,也要先盛一碗讓灶君奶奶先嘗,爾後家人才可吃。
本區人民具有勤勞儉樸、艱苦樸素的傳統,民風淳樸,老一輩人在家長年勞作不停歇,新一代在外打工掙錢意堅忍,還不斷向外輸送人才,其中90年代以來靖石村的黃屋一個屋便出了十幾個大學生(本科)。
近年來,靖石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均得到長足發展,對外形象明顯提升,成為名副其實的“奶牛的主產區、青梅果業的優勢區,旅遊線上的明珠”。
當然,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資源的消耗甚至枯竭、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比如,本區的鎢、煤等礦產幾乎已開採殆盡;河中魚蝦絕跡、水土流失、森林破壞嚴重……本區最後一片原始森林寶庫——屏山牧場原始森林,於21世紀初承包給黃沙村一古姓村民,在私利的誘惑下,這片積蓄了上千年的原始森林很快便面目全非,毀於一旦。天然林庫遭毀,直接影響了靖石河的水資源。進入21世紀後,靖石河幾乎每年一泛,沖毀河道兩邊良田無數,而每至冬季,從中游始河道又幾盡乾涸。
危機意寓轉機。靖石城鎮化的加速,加快整合全鄉的邊緣人口向靖石村黃鰍形遷徙定居,一方面還原邊區自然生態,另一方面降低行政成本和社會成本,增強城鎮的人口累積效應,擴大經濟(市場)、文化中心地位的地區輻射功能,加快鄉鎮發展。

旅遊資源

靖石鎮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
屏山——于都縣第一高山,海拔1312米,上有50000畝“江西第一、江南第二”的高山草原,下有屏山原始森林自然景觀(黃沙村,西北),為于都縣旅遊勝地;
金鼎寨奇山異石(因形如飯甑,又名飯甑山,如左圖所示,為飯甑山鳥瞰圖,其下為田東村,遠方山脈為龍王山)(田東村,北);
靖石鎮
豬鼻石逕石洞(楊梅村,西南);
靖石鎮
大塘崗青梅經濟走廊(靖樟村,正北);
漁翁電站及庫區風景(漁翁村,東南);,葫蘆寨、老鷹嘴、神龜岩、觀雲亭、三指峰等。
為整合旅遊資源,該鄉編制了旅遊發展長遠規劃,與市黃金旅遊線對接,納入全市大旅遊發展戰略,現已開通了靖石綠色生態一日游,旅遊人群日漸增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