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縣

蘇中小江南”的美稱。 靖江襟江近海,處在國家沿海經濟帶和沿江經濟帶“T”字型地交匯點,是長江“黃金水道”甲乙級航道的交匯處,江岸線總長52.3公里可建數十個萬噸級碼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靖江縣
  • 美稱:蘇中小江南
  • 江岸線:總長52.3公里
  • 財政總收入:54.14億元
地理概況,歷史沿革,現代靖江,經濟概況,發展戰略,

地理概況

靖江原稱馬馱沙,又名驥江、驥渚、馬洲、牧城,約成陸於三國·吳赤烏元年(公元238年)前。成陸前僅一孤山屹立江中,後因海潮逆江,泥沙沿孤山之麓積聚而成陸地。赤烏二年(公元239年)三國國君孫權的部隊在此牧馬,故有牧馬大沙及牧馬小沙之名(後被稱為馬馱沙)。
靖江位於下揚子三角洲蘇北平原地帶,構造上屬四級構造單元的下揚子台褶帶的次一級構造單元──江陰、常熟穹斷褶束的一部分。境內有一獨立丘陵──孤山,余皆為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勢平坦,以橫港為界,南低北高,多在黃海高程2.5~4.5米。
靖江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由於受季風環流勢力的影響,具有明顯的海洋性、季風性和過渡性氣候特點,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冷寒少雨,春秋冷暖、乾濕多變。
靖江位於江蘇省蘇北平原南端,東南西三面環江,南與張家港市、江陰市、武進市隔江相望,東北至西北與如皋、泰興市毗連。其地理位置位於北緯31°56′-32°08,東經120°01′-120°33′之間,全市土地總面積664.76平方公里。全市設有1個街道,8個鎮,5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88個行政村,3558個村民小組,608個居民小組。配合沿江開發戰略目標,設有國家級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下轄新港城、城南園區、城北園區、新橋園區)和省級江蘇江陰—靖江工業園區2個經濟開發區,另設有市政府城南辦事處、江陰—靖江工業園區辦事處和濱江新區辦事處。市政府駐濱江新城。全市總人口68.5萬。
靖江地處蘇錫常、寧鎮揚、通泰揚三個經濟區的交界處和蘇南、蘇北交通咽喉位置,向東距上海156公里;向西至南京191公里。江陰長江大橋橫跨長江,貫通南北。京滬高速公路、寧通高速公路、廣靖高速公路、姜八公路、江平路等道路穿境而過,使靖江成為重要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十分優越。

歷史沿革

東漢未年,這裡還沒有陸地,只有一片滔滔的江水,江水中突現出一座獨峙的山,名叫孤山。後來由於江潮的沖刷,在孤山腳下漸漸隆起一塊塊沙洲。沙洲又連成片,成了陸地,對這片陸地,後來人們稱之為“馬馱沙”。三國時期,孫權的部隊曾在這裡牧過馬。宋代,“馬馱沙”曾改名為“陰沙”,元代又復稱“馬馱沙”改稱“陰沙”,是因為它地處江陰之北的緣故。
晉太康二年(281年),屬毗陵郡暨陽縣(今江陰市)。從南北朝至明初,馬馱沙一地兩附,南部牧馬小沙隸江陰,北部牧馬大沙先隸海陵,後隸泰興;元江陰州地。明憲宗成化三年(1467年)設縣丞於此。七年(1470年)置靖江縣,因具有“扼江海門戶”的作用,故名“靖江”。屬常州府。清鹹豐十年(1860年)改隸通州,同治五年(1866年)仍屬常州。民國2年(1913)屬蘇常道。十六年直屬江蘇省。二十三年至三十八年先後屬江蘇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八區(治泰縣)、五區(治南通)、四區(治南通),為四等縣。1949年先後屬恢復靖江縣,先後屬蘇皖一專署、泰州專署。1953年1月屬揚州專區,1970年屬揚州地區。1983年3月屬揚州市,1993年8月撤縣改為靖江市(縣級市),仍屬揚州市,1996年7月屬泰州市。

現代靖江

在長江龍頭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帶動下,靖江因優越的區位條件、優厚的經濟基礎、優良的投資環境和良好的發展前景,被越來越多的中外客商青睞和關注,成為長江龍頸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靖江三面環江,依江立市,南望富庶的蘇錫常,北靠廣袤的蘇中平原。市域面積665平方公里,下轄8個鎮,1個街道辦,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人口66.5萬人。

經濟概況

靖江1993年撤縣設市,先後被評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明星縣(市)”等。1995年進入全國首批80個小康縣(市)之列,連續十屆進入中國最發達百強縣(市)行列。200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1.1億元,財政總收入54.14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0.84億元;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利稅和利潤分別完成1000億元、696.95億元、80.82億元和53.46億元,主要經濟指標位居蘇中首位。
靖江襟江近海,水深岸穩,長江甲乙級航道在此交匯,擁有長江岸線52.3公里,占全省的1/20,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錫澄、廣靖高速公路經江陰長江大橋,南連滬寧高速公路,北接寧通高速公路;新長鐵路貫穿全境。
靖江擁有各類工業企業6000多家,其中列統工業企業624家,船舶修造、特色冶金、糧食加工、木業建材、石化能源等主導產業基本形成,船舶修造業入選“中國百佳產業集群”。這裡有全球最大的VC生產企業、全球最大的船用錨鏈生產企業、中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基地、中國最大的汽車鎖製造企業。

發展戰略

靖江歷史不長,但人傑地靈,文化底蘊豐厚。在這片彈丸之地,曾誕生過著名實業家、民族工業的驕子劉國鈞,誕生了7位將軍、3位兩院院士。明清時期詩文作者問世作品有100多部。清乾隆年間陳瑞以潑墨山水畫著稱,其多幅作品被收為清廷內宮珍品。著名作家陳笑雨、翻譯家蔣天佐等著作甚豐,眾多作品影響深遠。靖江山水盆景獨樹一幟,飲譽海內外,多次獲得國內、國際大獎。魁星閣、四眼井、岳王廟、劉國鈞故居等人文景觀堪稱靖江歷史文化的瑰寶,百里江堤、長江公路大橋等處景色秀麗,風光旖旎。
2003年以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實施沿江開發戰略,特別是兩岸聯動開發,為靖江加快發展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2007年的7月,靖江市正式提出了“以港興市,港城相依”的主體戰略,即以建設現代化的靖江港為目標,以發展港口經濟為核心,以推進港城互動為追求,大力建設中高端製造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著力構建宜居的生活環境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探索形成了“一個集中、三個同步”發展路徑,即集中發展經濟,同步發展城鎮、生態和社會事業,實現港口、產業、城鎮、生態“四位一體”協調發展,促進“學趕蘇南、後來居上”奮鬥目標的早日實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