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巖

青龍巖

旅遊名勝:青龍巖(又名龍巖仙跡),是“尋烏八景”之最,遠近聞名,由寺廟、岩洞、山水、石觀音等組成,氣勢磅礴、風景幽美。

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南橋鎮青龍村的尋烏河畔,地處縣城南25公里處,距廣東省平遠縣城僅4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龍巖
  • 開放時間:08:00-18:00
  • 景點級別:AA
  • 景區特色:青龍仙跡,出米洞,仙人石等
  • 地質類型:屬丹霞地貌
  • 地理位置: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南橋鎮青龍村
  • 門票價格:10元
正文,其他介紹,

正文

青龍巖又叫青龍庵或青龍河,是尋烏縣古八景中的一景——“龍巖仙跡”,因寺雄、岩奇、山青、水秀,素為尋烏八景之最,又因地處東江源頭,故又被稱為“東江源頭第一岩”,它的地質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遠近聞名。
位於南橋鄉青龍村境內的尋烏河東岸的一座高達百丈、峭壁凌空的大石山半麓,上接藍天,下臨深淵,整個石山,聳然壁立,綴有大小岩洞百餘穴,由11個大岩洞組成的青龍巖最為著名,宇廟古樸,岩殿相輔。底層建有寨門,是進入青龍巖的唯一通道,進寺廟,映入眼帘的是迴廊、殿堂、經院、僧房。殿堂中供一尊大佛像。從殿堂邊側拱門進去,走完過道,只見靠牆架著扶梯,扶梯作直角曲折,直線向上攀登20米,穿過三層岩洞,然後向北約30度斜坡向上排列著8個大岩洞,洞與洞之間,或鑿孔連線,或人工建造懸橋相通,共有木雕菩薩100尊。隔河相望,也是懸崖峭壁,岩洞星星點點、大小相間、約800多穴,既像人工構築,卻是自然生成,隱隱約約地辨認,宛如"福如東海"四個大字。
青龍巖的風景源自一座峭壁凌空的大石山,巨岩上接藍天,下臨深淵,整個石山如青龍入潭,故而得名。其景點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歷來香火很盛,當地婦孺皆知,遊人不絕,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的龍巖古寺亦藏身於懸崖石窟之內。
進入景點大門後往左走,是一條通往青龍巖下的小徑,徑邊可以看到出米槽和出油竅。這兩個景點的來歷據尋烏民間傳聞乃是如來佛祖為寺廟解決遊人的米油而備,來多少人,出多少米流多少油。不多不少,剛好夠用,然而炊事和尚貪心,鑿大出米槽和油竅,偷賣仙米仙油,被發現後出米槽不再出米而出稗谷,出油竅再也不出油而出的“腌臢水”,此傳聞啟示後人做人莫貪心。
沿著小逕往里走,青龍巖就在前面,一座高達百丈的大石山聳然壁立,綴有大小岩洞百餘穴,由11個大岩洞組成的青龍巖最為著名,現能攀登的只有 4個殿洞。倚岩有龍巖古寺,古寺建於巨岩之下,深潭之上,前臨大江,後靠懸崖,因地勢險要,它的建設為人力所難及,所以,該寺由仙人所建的典故流傳至今。相傳赤腳大仙奉如來佛祖的佛旨,帶領楊公先師在夜間於懸崖峭壁上挖窟鑿洞,並施展仙術,趁附近的村民熟睡時,拆了村民的灶堂,將灶磚搬來建佛殿,當地的土地神由於擔心村民日後怪罪他護佑無力,所以學做雞叫,楊公以為天即將亮,怕驚動村民,使草草地收了工。也許是拆了村民的灶堂,出於內疚,如來佛祖封寶“當地的青龍村人,初一、十五隨時可以作灶,不用擇日”。
青龍巖出來往西走,經過青龍渡口的拱橋,踏過“石結路”,蜿蜒大約一公里,便是有名的“一線天”石洞,長約二華里,從洞底仰望天空,只開一線,故得名“一線天”。它是古代贛南通往閩粵之間的往來清涼古驛道,現仍可清晰見到當年往來商人留下的馬蹄印、飲水溪等痕跡,具有很高的科學交流考古價值。裡面還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石窟,高山狹縫,一米陽光,若隱若現,陰涼幽靜,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若逢下雨時節更是有一股溪流曲折流過古道,人們趟水摸索前行,上面細雨點點,更添別樣韻味。
古道出來,便到了將軍布陣。將軍布陣是由劍刀石、斬人墩和堡壘石組成。相傳有一天赤腳仙人受玉帝旨意,為保護“仙跡”,嚴防妖怪搗亂,派二郎神帶兵遣將,在“仙跡”的西南邊安營紮寨,修築堡壘,前來作怪的妖怪尾隨後面,看到陣營防守嚴密,便不敢輕舉妄動,只好見機行事。到半夜時分,雞突然啼叫,二郎神誤以為是回軍信號,便下令收兵,那些大小妖怪,見作亂時機成熟,便發起了進攻。二郎神因已接收軍號令,無心戀戰,慌亂中丟下寶劍,斬妖台、堡壘也來不及拆除,急急回宮去了。二郎神因丟了兵器,怕玉皇大帝怪罪,便施用法術將寶劍變成“劍刀石”,斬妖台變成“斬人墩”,堡壘變成“堡壘石”。為懲罰那些大小妖怪,也把他們立地成石,遂成“石傘飄兵”,從此留下了“將軍布陣”的遺址。正所謂是“劍石巍巍立山前,將軍布陣保仙岩,斬人墩台今猶在,除盡妖邪不等閒”。
逛完這些再逆流而上的話可以觀賞水上風景,往下遊方向看,那便是南龍電站和青龍大橋了,而大橋旁邊那塊怪石因長的有點像鱷魚,所以被稱之為“鱷魚下海“,溯流而上大約兩公里便是有名的磷石背溫泉。欲知磷石背溫泉的古老傳說和詳細介紹敬請期待下文:《尋烏客家俗諺集錦之九:磷石背溫泉》。

其他介紹

青龍巖可以說是處處有驚奇,在青龍巖的“一線天”古道旁還自然生成一套奇門陣法,據溫紋年介紹,極似一位將軍布的陣法,由形似刀劍的岩石、斬人墩和堡壘石組成。
奇形怪狀的岩石被當地村民渲染之後,更增添了不少奇幻的魅力。溫紋年告訴記者,村民們把“將軍布陣”中的岩石想像成二郎神帶兵遣將除妖的畫面,二郎神還施用法術將寶劍變成“劍刀石”,而斬妖台變成“斬人墩”,堡壘變成“堡壘石”。為懲罰那些大小妖怪,二郎神使他們立地成石,遂成“石傘飄兵”,從此留下了“將軍布陣”的遺址,正所謂“劍石巍巍立山前,將軍布陣保仙岩,斬人墩台今猶在,除盡妖邪不等閒”。
從青龍巖西行還能看見尋烏縣的南龍電站和青龍大橋,而大橋旁邊的一塊怪石因長得有點像鱷魚,所以被稱之為“鱷魚下海”,繼續往前還能看到“石壓蛤蟆”等景觀。此外,“青龍巖仙跡”、“出來洞”、“仙人石”等還流傳著動人美妙的神話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