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飼薴1號

青飼薴1號

“青飼薴1號”是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南方飼料作物與利用研究室利用遠緣雜交技術選育的青葉型飼用苧麻新品種,是中國第一個青葉型飼用苧麻品種。該品種為青葉苧麻,葉背面無白色絨毛,或在低溫條件下頂葉有少量白毛;為中根散生蔸型,生長旺盛,發蔸與再生能力強;耐肥能力強,在高肥水的條件下更能發揮其增產潛力;全年生育期為260天,在株高70-100cm時刈割,在長江流域每年刈割5-7次,每次刈割間隔時間為30-50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飼薴1號
  • 拉丁學名:Boehmeria nivea var. tenacissima
  • :蕁麻
  • :苧麻
  • :苧麻
  • 育種者: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
選育過程,形態特徵,主要價值,

選育過程

青飼薴1號,原育種編號FS1502。苧麻野生資源“青葉苧麻1號”由於發蔸能力弱、生長性能差,植株矮小,不耐刈割,不易直接作為飼料作物,因此2012年選擇優質高產的“中飼薴1號”為母本,“青葉苧麻1號”為父本,聚合青葉性狀和高產性狀,獲得雜交F1代。由於青葉性狀為隱形基因控制,2013年對F1代。由於改性狀是2對隱形基因控制,同時父本性狀差,導致2014年F2代青葉單蔸只有4蔸,不但少,而且飼用性狀仍不優良,因此進行F2代自交,獲得F3代種子。2015年,在F3代發現生長勢強和葉莖比高的青葉單蔸,編號為“FS1502”。2016年進行蔸系比較試驗,2017年擴繁並在湖南長沙和沅江布置品系比較試驗。2018年表現高產穩產,飼用品質高特性。

形態特徵

該品種葉多,莖稈細,皮薄,葉莖比高,飼料品質構成因素合理。葉片呈卵圓形、綠色、表面皺紋少,葉片互生,葉尖為聚尖;葉柄為淡紅色,有托葉,夾角中,葉片分布均勻;莖為綠色,有少量分枝。9月中旬開始開花,雌花為粉紅色;株型緊湊,群體結構整齊協調

主要價值

該品種之前,我國選育出的飼用苧麻都為白葉苧麻,其葉片背面表皮密生絲狀絨毛,柔軟呈白色,成分主要為纖維,致使葉片的粗纖維在13%以上;白色絨毛與葉肉緊密連線,致使飼用苧麻粉碎時會形成的包容著葉肉的團絮狀物,不易過篩出料,造成粉碎室物料過多,影響進料,大大降低粉碎機生產性能;粉碎後的白葉苧麻為粒度遠大於5mm的團絮狀物,粘連成坨,流動性差,不易與其他原料攪拌均勻,難壓製成顆粒飼料。青飼薴1號葉背面無或有少量白毛,粗纖維顯著下降,加工性能顯著改善。與白葉苧麻相比,葉中粗纖維從13~15%下降到6~7%;葉粉碎後99%過40目篩,是白葉苧麻的3倍;粉碎後容重是白葉苧麻3倍。該品種粗蛋白含量為18~22%,粗纖維比白葉苧麻下降20%,飼料營養價值顯著提高。該品種在湖南、湖北、安徽等省豐產穩產及生態適應性試驗中,表現穩定,一致性好,適宜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區域推廣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