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山(山東省臨沂市山名)

青雲山(山東省臨沂市山名)

臨沂市臨沭縣青雲山位於臨沭縣城北16公里,南北走向,海拔116米,東與石柱山相望。這座並不高大的山,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故事,真實存在的山、廟、村以及附著在這些地理標誌上的人文傳說,為青雲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雲山
  • 外文名:qingyun mountain
  • 位置:臨沭縣城北16公里
  • 海拔:116米
天齊廟,地理,傳說,神水洞,沙埠,地理,歷史,地圖信息,

天齊廟

地理

青雲山山勢並不高,但是卻十分險峻,當地人認為它是一座高山,有民謠說“東山到西山,西山入雲端,山下不見高,山上扁擔能搗天”,極言其高。青雲山在當地名聞遐邇,方圓百里內無人不曉,究其緣由,是山上有座天齊廟。
天齊廟座落在青雲山頂漢代古墓後10米處,興建於清康熙年間,坐北朝南,有正殿4間,東西配殿數間。正殿用青磚壘砌,上覆貓頭小瓦,飛檐翹角。殿中奉有天齊大帝神像,兩邊塑有哼哈二將神像。東西配殿為僧人臥室,院中掛有銅鐘,鐘架由兩根青石方柱與一根橫木構成。據當地老人回憶,天齊廟初期香火極盛,每日上山進香者絡繹不絕,農曆三月三日還有盛大廟會。鹹豐初年,還有香火,仍逢廟會。至民國初年,廟宇倒塌,僧人走散,只余斷壁殘垣。

傳說

相傳,清康熙年間,天齊廟廟主是盧官莊盧員外。青雲山腳下的盧員外,把盧氏墓地選在青雲山前懷,從此,盧氏人丁逐年興旺,出仕做官的人一年比一年多。
有一年,一位專給人家看風水的南先生來到此地,他見漢代古墓座落在青雲山主峰.南側有天齊廟,山前是盧氏墓地,占盡風水,故盧家人丁興旺,做官的人多。長此下去,當地百姓有百害而無一利,遂有意破壞盧家風水。他故意勸盧員外說,將天齊廟移向山後,即古墓北十多步遠,盧家會更加興旺。盧員外信以為真,遂向族人斂集錢財,遷廟於古墓後10米處。誰知遷廟後,盧氏卻日漸衰落,在外做官的人不是被殺,就是辭官回鄉。
這個傳說真偽且不必論,但是山前山後至今仍可見到遍地瓦礫,證明天齊廟曾遷址;更有“先有天齊廟,後有盧家墳。遷了天齊廟,毀了盧家人”的民謠流傳至今,或許也可以證明天齊廟曾遷址重建。

神水洞

青雲山上峭壁下有一個山洞,泉水叮咚,四季長流。洞旁有一座廟宇,裡面供奉著一尊年輕美麗的女神。這位女神是誰呢?
很久以前,這座山上樹木茂密,野草叢生,藥草遍地。周圍的老百姓常到山上砍柴採藥,開荒種地。山洞旁邊有兩間茅屋,住著母女二人。女兒秀姑,十八九歲,彎彎的眉毛,十分俊俏。她白天砍柴採藥,開荒種地,晚上和母親在燈下紡線織布,縫補衣裳。
有一年春天,這一帶瘟疫流行,人們求醫拜神,均不見效,許多人被瘟疫奪去了生命。不久,秀姑母親也染上了瘟疫,秀姑四處求醫買藥,但母親的病勢還是一天比一天重。一天下午,秀姑見母親已經昏迷不醒,又急又愁又怕,哭著爬上了山頂,想采些藥草給母親吃了試試。忽然,一位白鬍子老人出現在她的面前。老人遞給她一個藥包說:“善良的姑娘,這包藥定能治好你母親的病。”秀姑驚喜地打開藥包一看,是常見的三靈草的葉、花、果。她正在疑惑,老人說:“葤是常見的藥,可它能治好瘟疫。不過,這種藥必須會采。”秀姑一再懇求老人教她採藥的方法,老人指著藥一樣一樣地介紹,又講了藥的煎熬方法和服用劑量,並再三叮囑:“這件事千萬不能告訴任何人,若是對別人講了,你就會馬上化為一汪清水,永遠不再復活了。三靈草在十天之後也會全部消失。”秀姑非常感激,忙給老人磕頭。
秀姑跑回家已是滿天星星了,煎好藥給母親服了,母親漸漸清醒過來,覺得全身舒服,跟不曾生過病一樣。母親問吃的什麼藥,秀姑只是微微一笑,什麼也不肯說。
很快,她聽到附近村莊傳來的陣陣哭聲,心裡刀絞一樣難受。救人要緊!秀姑翻身下床,背起藥籃就向山東坡奔去。她摸黑跑呀爬呀,不知摔倒了多少次,趕到山東坡時太陽剛剛露臉。秀姑拚命地采呀采呀,采那帶露的三靈草葉。不久太陽升高了,露水消失了,秀姑背起藥籃就往回跑。
回到家,秀姑飯也顧不得吃,清理了一天采來的藥,放進鍋里添足水,就燒起火來。母親見女兒衣服劃破了,手腳流著血,疲憊不堪,心疼地勸她休息。秀姑說:“母親,救人要緊。您先燒火,我到村里喊鄉親們來取藥。”鄉親們聞訊紛紛趕來,秀姑把藥湯按量分給大家,很快就分完了。她對沒有取到藥的鄉親們說:“實在對木起,明天這個時間再來取吧。”說罷背起藥籃走了出去。
吃了秀姑的藥的病人很快都好了。訊息傳開了,很多鄉親都過來求藥,無奈之下,秀姑便帶著鄉親們來到山洞前,轉回身面對鄉親們深情地說:“別了,鄉親們!”接著就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講給大家聽。講著講著,只見秀姑慢慢地倒在洞裡。鄉親們驚呼著擁上來,年輕美麗的姑娘已化成一汪清水,霧氣繚繞結成一片青雲飛向雲天。鄉親們不約而同地跪在地上失聲痛哭起來,哭聲在山間迴蕩,傳得很遠很遠……
瘟疫驅除了,鄉親們得救了,但是再也見不到美麗的秀姑了,再也找不到三靈草了,在秀姑鮮血灑過的地方開滿了一朵朵紅花,鮮艷奪目,香氣撲鼻,從秀姑倒下的山洞裡流出清清的泉水,純淨甘美,四季長流。
當地的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捨己救人的姑娘,在洞旁建了一座廟宇,塑上了她的肖像,稱她為仙姑,四時祭祀。從此,廟就名仙姑廟,洞就稱神水洞,山就叫青雲山。

沙埠

地理

青雲山下有七個沙埠,分別建在南北走向的臥龍岡上,地處丘陵,為嶺沙土質,故村名叫沙埠。明末清初,兵荒馬亂,家人到處逃荒要飯,朱、杜、張、王、楊、薛諸姓陸續從外地遷此立村居住,以姓氏冠具首,分別命村名:朱沙埠、杜沙埠、張沙埠、王沙埠、楊沙埠、薛沙埠、陸沙埠。
說起沙埠,還應從雙廟村說起:早年,沙埠有兩座廟,一座龍拿珠廟,一座淨杜府,這兩座廟是因朱、杜兩家爭風水奪地氣而建。

歷史

明朝末年,有姓朱的和姓杜的兩戶窮人家從海東逃荒來到這個地方,在沙岡上挖了幾杴作為記號,記號以北是姓朱的搭棚居住,記號以南是姓杜的搭棚居住,村名稱沙埠。百十年下來,兩姓生兒育女,搭房蓋舍、擴地置田,免不了常生些磨擦:你的房子礙著我的出路啦,他種田侵了我的地邊啦……日子長了,矛盾越來越大,雙方也就生分起來。後來乾脆連莊名也分開叫:莊北叫朱家沙埠,莊南叫杜家沙埠。
一天,來了個二指先生,杜老頭問道:“先生,你相相我家的脈氣如何?”二指先生圍著杜老頭的宅子轉了一圈,開口說道:“老人家,你家的脈氣好呀。只是,這脈氣北來,被姓朱的人家先占了,可惜呀!”
杜老頭正愁窮日子無法擺脫,於是把二指先生讓到家中,泡茶、點菸、酒飯招待,好一套忙乎。等先生酒足飯飽之後,杜老頭顫巍巍地拿出積攢的十五兩銀子,遞給先生。二指先生將銀子揣好,眯著眼,附在杜老頭耳朵上小聲說道:“需如此如此……”
先生說的啥妙方?原來是叫杜家在莊北蓋一座龍拿珠廟。要說其中道道嗎,就是把脈氣從姓朱的那裡爭過來,珠與朱同音,龍拿住了珠,姓朱的也就只好眼看脈氣南去,束手無策。
當年秋天,杜老頭就發動兒孫蓋起了龍拿珠廟。事也湊巧,廟剛蓋成的第二天,姓朱的一個小孩劈柴砍去了手指頭,姓杜的一家聽說了這個訊息,都暗暗說是龍拿珠應驗了,更加相信二指先生其說不謬。
再說姓朱的一家,有一天,風特別大,朱老頭趕集回來走到廟內避風,忽聽廟旁有兩個外鄉人正有滋有味地拉呱,一個說:“你知這叫什麼廟?”另一個說:“神廟唄。”“不對!這叫龍拿珠廟。蓋這廟的講究你知道不?”另一個說:“不知道,你說俺聽聽?”這個人就把龍拿珠廟的前後因果說了一遍,朱老頭聽到這裡恍然大悟,暗暗想著對付的辦法。
朱老頭回家後也請了一位二指先生,“姓杜的蓋了個龍拿珠廟,破了俺姓朱的脈氣,希望先生也給俺想個法兒破破姓杜的脈氣。”那二指先生一邊察看地勢一邊琢磨鮮點子,“辦法有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們也蓋個廟,廟號‘淨杜府’。這樣以來,你們姓朱的就把姓杜的壓倒了。”二指先生還說了些陰陽八卦、相生相剋……把個朱老頭說得口服心服滿心歡喜。
兒孫們湊了足夠兩千塊大洋交給了朱老頭,誰想這天當晚就有土匪頭子張大炮帶了人來把大洋全部搶了去。這張大炮又接著送信給姓杜的老頭,限他三天內也交出兩千塊現大洋。三天后杜家沒交大洋,土匪們便一把火把龍拿珠廟給燒了。朱家被搶劫,杜家被燒廟。

地圖信息

地址:臨沭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