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峽黃河鐵橋

青銅峽黃河鐵橋

青銅峽黃河鐵橋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第一座黃河大橋,於1959年7月建成通車,橋長292.3米,橋面寬4.5米,歷經半個多世紀風雨,是我國有代表性的近現代工業遺產之一。2010年12月,該鐵橋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第四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入選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2015年,政府投資409萬元,對鐵橋進行維修加固。2015年07月15日,擁有56年歷史的青銅峽黃河鐵橋修繕加固工程全面竣工。工程以“護其貌,顯其顏,鑄其魂,揚其韻”的工業遺產保護理念,使這處曾經老舊過時的城市“瘡疤”,變身為裝點城市特色的美麗“項鍊”,喚醒了曾經的工業文化記憶。工程完成後,作為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方便行人通行,嚴禁車輛通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銅峽黃河鐵橋
  • 地理位置:寧夏吳忠市青銅峽市青銅峽青銅峽鎮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無
  • 著名景點:青銅峽黃河大峽谷,青銅峽水電站
  • 文保級別: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榮譽: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
概述,規模,綜合利用,歷史印記,損壞情況,加固維修,歷史意義,文物價值,

概述

青銅峽黃河鐵橋位於青銅峽市青銅峽鎮,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下游1.3公里處。是寧夏第一座黃河橋樑,1959年7月1日正式竣工通車。主要是為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及黃河兩岸運輸物資而建。目前雖已退出了歷史舞台,但有著50年歷史的鐵橋卻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符號,是寧夏具有代表性的近現代工業遺產,2010年12月,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將該鐵橋公布為自治區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1
青銅峽黃河鐵橋

規模

站在黃河岸邊,透過鐵橋層層鋼架,看到不遠處的青銅峽攔河大壩,它是中國第一座大型閘墩式水電站。鐵橋就是為青銅峽水電站及黃河兩岸運輸物資而建的。鐵橋全長292米,橋面寬4.5米,橋面兩側輔道分別鋪設寬0.8米的木板人行道。橋身有七孔折穿式花梁和折裝式橋樑等組成,6個橋墩採用木樁及鐵絲籠片石結構。橋兩端邊跨採用美國、加拿大製造鋼桁架,每組長49米,自重185噸。中跨採用5組英國製造的ESTB軍用鋼樑(半穿式),每組長35米,自重110噸。漫步橋上,鐵橋鋼樑上鍍著的美國、英國、加拿大鋼鐵生產廠家的英文及年份銘牌依稀可辨,這些讓人肅然起敬。鐵橋鋼樑上的3.5萬個鉚釘堅實如故,半個多世紀前的二戰軍用鋼樑輾轉架設在青銅峽黃河之上,讓人對當年設計搭建的蘭州鐵路局橋樑隊的建設者們十分敬仰。2
該橋為半永久性橋樑,橋長292.3米,橋身有七孔折穿式花梁和折裝式橋樑等組成,橋墩採用木樁及鐵絲籠片石結構。為腳踏車道。橋兩端邊跨採用美國卡耐基鋼鐵公司、伯利恆鋼鐵公司、加拿大阿爾哥瑪製造鋼桁架,每組長49米,自重185噸。中跨採用5組英國多門朗公司製造的ESTB軍用鋼樑(英國多門朗公司是從事大型橋樑的設計和施工歷史悠久的一家世界知名企業)。1

綜合利用

青銅峽鐵橋是一座綜合利用的橋,橋面可走火車、汽車、架子車和行人,是包蘭線青銅峽車站至余橋12公里專用線之間的咽喉。1
細細傾聽著機車、腳踏車在鐵橋上駛過的聲音,這半個多世紀的交響,直到今天仍然是那么的鏗鏘有力。傾聽鐵橋過去走過的腳步,回想1959年7月1日,橫跨黃河兩岸的青銅峽鐵橋正式通車。火車汽笛的轟鳴聲在青銅峽谷上空迴響,一列火車在歡呼聲中徐徐駛過黃河鐵橋,奔向火熱的攔河大壩工地……2

歷史印記

鐵橋多處生鏽鋼樑上鍍有英文及生產年份標記。橋兩端邊跨鋼樑上標註有:“BETHLEHEM USA”(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伯利恆)、“CARNEGIE”(美國卡耐基鋼鐵公司)、“ALGOMA CANADA”(加拿大阿爾哥瑪)。中跨5組半穿式鋼樑標註有:“CAPGO FLEET ENGLAND ”(英國倫敦費利特)、“DORMAN LONG & C°L°MBRO”(英國多門朗公司)、“SKINNINGROVE”(英國北約克郡海濱小村),以及標註1944至1947不同製造年份的銘牌。

損壞情況

據了解,該橋分別於1964年、1980年、1990年進行了3次維修加固,此後25年間未進行維修加固。2012年,寧夏河段遭遇30年來最大洪峰,造成鐵橋西端三孔橋墩及西岸河堤塊石大面積坍塌。該橋由於年久失修,3橋墩上大型鋼樑下沉、傾斜、鏽蝕十分明顯,橋面人行道木板、護欄殘損嚴重,橋墩有不同程度的沉陷下移,橋面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鋼架結構腐蝕情況嚴重,僅通行機車、腳踏車。面對鐵橋存在文物損毀險情和防洪安全重大隱患,鐵橋被迫封橋禁行。4

加固維修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區財政廳、區文化廳、區文物局以及青銅峽市各方的關注努力下。2015年4月,產權管理單位寧夏電力建設工程公司啟動了鐵橋修繕加固保護工程,施工單位歷時三個月的時間,對6個橋墩及河西護堤沿用鉛絲籠塊石結構進行加固;採用電動液壓千斤頂扶正下沉、傾斜的7組大型鋼樑,並對鋼樑進行了全面除銹打磨、清理積垢、噴塗防腐漆;對部分橋墩木樁使用細石混凝土圍護加固,並更換墩身腐朽枕木;對橋面重新鋪設瀝青混凝土並更換人行道木板及欄桿。
保護鐵橋的物質形態,是對傳統產業工人歷史貢獻的紀念和其崇高精神的傳承,對於長期生活工作在此的人們具有特殊的情感價值。青銅峽市文物部門按照“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的工作思路,在修繕一新的鐵橋兩端重新樹立了兩處文物保護標誌碑及6塊不鏽鋼文物說明牌。在廣泛收集歷史圖片資料的基礎上,在鐵橋五組中跨鋼樑長期設定展出“守望鐵橋”青銅峽黃河鐵橋建設歷史圖片展,40幅圖片記錄了鐵橋建設伊始的歷史畫面及2015年修繕加固保護的前後過程。為來往於鐵橋的行人及遊客留下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歷史記憶。
該項目不僅是文物保護工程,更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受到當地民眾的普遍讚譽。黃河鐵橋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從交通橋樑向文化旅遊景觀轉變,必將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青銅峽市文物管理所 4
工程以“護其貌,顯其顏,鑄其魂,揚其韻”的工業遺產保護理念,使這處曾經老舊過時的城市“瘡疤”,變身為裝點城市特色的美麗“項鍊”,喚醒了曾經的工業文化記憶。3

歷史意義

青銅峽黃河鐵橋是寧夏第一座黃河橋樑,是我區具有代表性的近現代工業遺產,2008年青銅峽市在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將該鐵橋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全區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遴選工作已完成,青銅峽黃河鐵橋被列滲入滲出備選名錄。2010年如國務院正式通過審批公布後,將成為我區第一處近現代工業遺產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橋的建成,使成千上萬噸的鋼材、水泥、木材等物資器材通過鐵橋運到工地.為加速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促入自治區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鐵橋把自治區河東與河西地區聯成一片,成為黃河兩岸的交通樞紐,根本改變了當時用渡舟調運兩岸物資的狀況。為促入寧夏經濟發展、加強民族團結和鞏固國防作出了卓越貢獻。5
青銅峽黃河鐵橋承載著半個多世紀的記憶,見證了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工業活動對歷史和今天所產生的深刻影響,是對我國傳統產業工人歷史貢獻的紀念和其崇高精神的傳承,對於長期生活工作在此的人們具有特殊的情感價值。鐵橋將以其無法替代的工業遺產價值,重新擔負起展現時代風采的重任,繼續書寫著新的歷史。2

文物價值

青銅峽文物所所長李鵬介紹,鐵橋見證了科學技術對於世界橋樑建設發展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也記錄了我國工人群體在鋼樑組裝施工建設、吊裝設備、焊接生產工具的改造等方面創造的科技價值,體現完整的鋼橋建造領域科學技術的發展軌跡。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