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溝子組

青溝子組,是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1965年長春地質學院吉南區測隊命名,1978年通化地質大隊重新厘定青溝子組的含義。主要由碳酸鹽岩及黑色頁岩組成。其上與下寒武統水洞組假整合接觸。其下與震旦系八道江組連續沉積,整合接觸。 本組白雲質灰岩及黑色頁岩中含豐富微古植物化石。區域分布局限在渾江、三統河流域及鴨綠江流域,厚度為58—80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溝子組
  • 外文名:Qinggouzi Fm
  • 別名饅頭組、鹼廠組
  • 地層單位編碼:05-05-22-0017
  • 地層地質年代:Z2
  • 階代碼:Z
  • 地區代碼:18
命名,沿革,特徵,層型,構成,接觸關係,分布,備考,

命名

1965年長春地質學院吉南區測隊命名,1976年1∶20萬渾江市幅區測報告正式套用。命名剖面位於吉林省渾江市以南1.5km八道江青溝子。

沿革

1965年長春地質學院吉南區測隊命名青溝子組,系指八道江組之上,下寒武統饅頭組之下的地層,時代置於早寒武世。1978年通化地質大隊重新厘定青溝子組的含義,置於震旦系頂部。

特徵

層型

正層型 吉林白山市八道江青溝子剖面。[58]

構成

主要由碳酸鹽岩及黑色頁岩組成。按岩性可分三段,下段為灰—深灰色中厚層及薄層灰岩、白雲質灰岩、瀝青質灰岩及藻屑灰岩; 中段為菱鐵礦化白雲質灰岩與黑色頁岩互層;上段為黑色頁岩層,常夾菱鐵礦化或赤鐵礦化條帶灰岩或灰岩透鏡體。 本組白雲質灰岩及黑色頁岩中含豐富微古植物化石,主要屬種包括: Leiopsophosphaera sp., Trachysphaeridium sp., Nucellosphaeridium sp., Lophosphaeridium aff. Tentativum, Synsphaeridium conglutinatum, Pseudozonosphaera cf. Sinica, Pterospermopsimorpha sp., Macroptycha sp., Microconcentrica orbiculata, Taeniatum simplex等。另外本組還發現幾丁蟲及蠕蟲管化石,還產有少量疊層石。下段發育含泥晶脈灰岩,喬秀夫等(1994)認為系碳酸鹽軟沉積物在強地震事件中的振動液化產物。

接觸關係

其上與下寒武統水洞組假整合接觸。其下與震旦系八道江組連續沉積,整合接觸。

分布

本組區域分布局限在渾江三統河流域及鴨綠江流域,厚度為58—80m。

備考

編撰者:尹崇玉
作者:吉林省地質局區調隊
年份:1976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