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關於全省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及下半年工作安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關於全省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及下半年工作安排的通知》是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07年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關於全省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及下半年工作安排的通知
  • 發布文號:國辦發〔2007〕23號
西寧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東行署,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省發展改革委關於《貫徹國家〈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實施意見》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發展改革委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通知》(國辦發〔2007〕23號),《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及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抓住生物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戰略機遇,構建以高原生物產業為主的特色產業,大力發展我省特色經濟,進一步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和引導社會投入方向,紮實有效地推動全省生物產業發展,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以下實施意見。
一、深刻認識發展生物產業的必要性
當前,隨著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突破,生物技術產業化的進程產生了質的飛躍,生物技術幾乎遍及人類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生物產業將成為世界經濟中繼信息產業後又一新的、規模巨大的主導產業。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加速工業化進程中面臨著嚴峻的資源、環境壓力,抓住生物產業發展機遇,把生物產業作為重點戰略產業加快發展,對緩解經濟發展瓶頸制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十一五”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依託資源優勢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充分利用我省獨特的生物資源大力發展生物產業,是貫徹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的必然選擇,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實現富民強省的必然選擇,也是建設現代農牧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牧民收入、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產業支撐的迫切需要。
我省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獨特,具有豐富的高原特有生物資源,是世界上獨具特色的生物資源庫。依託資源優勢發展高原特色生物產業,不僅對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推進我省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富民強省以及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都具有戰略意義。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企業為主體,以科技為支撐,圍繞科教興青、可持續發展戰略,立足省情,突出重點,大力發展生物產業,培育優勢產業集群,用生物技術進步促進相關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努力實現生物產業規模、水平和效益的新突破。
(二)基本原則
1、重點發展原則。遵循“突出優勢,強調特色,立足省情,重點突破”的原則,堅持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優勢、特色資源為重點,構建較完整的生物產業鏈,促進生物企業和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優勢地區集中,加快產業化進程。
2、市場導向原則。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為中心,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協調統一。充分發揮市場在產品、技術、資金及人才等各種資源配置中的調節作用。
3、自主創新和引進並舉原則。構建和完善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和機制,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推動產學研聯合。
(三)發展目標
“十一五”期間,生物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以優勢、特色資源為依託,以生物資源的精深加工和綜合開發利用為主線,重點開發瀕危、緊缺中藏藥材GAP種植、繁育技術和高原動植物高效活性物質提取及產業化,大力發展生物製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產業。力爭“十一五”期間實現生物產業的快速起步,基本改變目前生物資源無序開發的局面,形成以大黃、藏茵陳等中藏藥材GAP種植基地為基礎的中藏藥開發產業;以脫毒馬鈴薯、雜交油菜加工型、蠶豆原料基地為基礎的生物農業產業;以沙棘、柴達木枸杞、唐古特白刺、菊芋、亞麻等原料基地為依託的特色生物資源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產業。建立藏茵陳、大黃等優質原料藥材供應基地和原料藥加工基地、新藥研發和生產加工基地,使中藏藥產業成為高新技術的主導產業之一。再通過10年的建設和發展,力爭使我省生物產業成為帶動和促進農牧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的龍頭產業。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進一步加快,並在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生物製造等領域有所突破,為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青海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主要任務與發展重點
根據我省生物產業發展的實際和資源特點,結合國內、國際市場的需求和相關生物技術的成熟程度,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加快發展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為全省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支撐。
(一)生物醫藥
充分利用我省高原生物資源的優勢,重點發展生物醫藥、中藏藥、保健食品等。建設大黃、藏茵陳、秦艽等特色中藏藥材GAP種植基地,進行稀缺藥材雪蓮、麻黃、雪靈芝等的組織培養,實施2—3個GAP種植基地、1—2個國家三類以上新藥產業化,形成2—3箇中藥特色藥品產業鏈,發展多糖類、黃酮等生物保健製品的產業化。
1、中藏藥材和保健食品GAP種植基地建設。以大黃、藏茵陳、塞隆骨、冬蟲夏草等特色中藏藥材原料基地建設為重點,加快中藏藥GAP種植基地建設,解決中藏藥產業發展與原料供應之間的矛盾,為加工工業提供可持續利用的優質原料,更有效地保護野生資源和生態環境以及生物多樣性,促進中藏藥材的加工生產向規模化、標準化、商品化方向發展。加快特色生物資源的原料基地建設,重點建設沙棘、白刺、枸杞、羅布麻等野生資源保護和發展GAP人工種植基地的建設以及加工型優良品種的選育、優質原料基地的建設。
2、新藥研發。以提高醫藥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大力推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廣闊市場前景新型藥物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強新型藥物製劑及給藥系統研究,整體提升藥物製劑水平。開發藥物生產新工藝,降低生產成本。重點開展抗肝病毒新藥、抗內風濕新藥、預防癌細胞擴散新藥、促進癌細胞凋亡新藥、戒毒鎮痛新藥及消化道疾病預防和治療新藥的研發和產業化,力爭使中藏藥在新藥的研發、加工上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升中藏醫藥產業的整體實力、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3、特色生物資源精深加工。重點開展特色生物製品下游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不斷開發其終端產品。重點研發沙棘油抗癌產品、沙棘黃酮抗病毒新藥、抗過敏保健食品、低聚果糖雙歧桿菌活化顆粒、枸杞健腦乳、沙棘抗疲勞飲料、白刺果增力飲料、沙棘黃酮心絞痛膠囊、沙棘舒心通膠囊等下游產品,促進其發展壯大,推動特色食品製造業的發展,進一步延伸生物技術產業鏈。
(二)生物農業
緊緊圍繞促進農產品結構調整,加速生物農業技術的研發及套用,提升農業生產效益。重點加快雙低油菜、蠶豆、脫毒馬鈴薯等球(根)莖類作物制種、育種基地建設,良種家畜的產業化和肉類深加工產業化,加快具有區域優勢的特色農作物開發和產業化。
1、農業新品種。圍繞提高農產品品質、效益,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選育並推廣套用5—10個優質、高產、高效、多抗的農業新品種;培育若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種業企業,使我省農業新品種的推廣與套用取得重大突破,提高農產品產量和效益。採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利用青藏高原氂牛、藏系綿羊和其他良種牛、羊進行品種改良及畜產品的深加工。
2、特色農產品加工及利用。依託優勢資源和原料產品,發展功能食品、營養食品、蛋白預混飼料、優質複合飼料等下游產業。重點發展馬鈴薯變性澱粉加工、雙低油菜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亞麻籽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青稞健康食品、營養麥片、飼料蛋白粉、蠶豆黃酮營養片、蠶豆多肽功能食品和蠶豆多肽營養食品等新型功能食品。建立起以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產業為龍頭的新型食品製造業企業群,不斷延伸特色農業的產業鏈,提高其加工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畜產品資源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以優勢畜產品資源為依託,充分利用生物技術推進畜產品相關生物製品的研發加工和生產。著重以氂牛副產品的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為重點,開發生產市場急需的凝血酶、免疫球蛋白、SOD及氂牛骨蛋白小分子多肽、骨膠原等產品。大幅提升養殖業的效益和主導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及產品附加值,推動畜產品選育及良種繁育體系的建設,推進現代畜牧業的發展。
4、綠色農用生物產品。以實現規模化發展為目標加快綠色農用生物產品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開展生物農藥、生物肥料、植物生長調節劑、生物飼料添加劑等重要綠色農用生物產品的示範試點和宣傳普及,加快培育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等領域的龍頭企業。
(三)生物能源
以增加能源供應、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循環利用為目的,大力發展生物能源。重點選育培育一批油菜、菊芋等高產、高含油、高熱值的能源專用作物新品種,建立原料基地,實現規模化、基地化種植。加快以菊芋及農作物秸稈和木質素為原料生產乙醇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範,逐步擴大燃料乙醇生產規模和乙醇汽油的推廣範圍。大力發展以油料作物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開發餐飲業油脂等廢油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加大規模化沼氣、特別是以秸稈為原料的沼氣技術開發力度,大力普及農村沼氣。積極發展生物質緻密成型燃料技術,鼓勵利用農作物秸稈、林木剩餘物,加工緻密成型燃料,為農牧區提供使用方便、清潔環保、燃料效率高的能源,減少農牧區燃料消耗對植被的破壞。
(四)生物環保
圍繞三江源高寒生態恢復、柴達木荒漠化治理及環青海湖地區生態保護,利用生物技術重點開發適應高原寒旱區抗逆、抗旱、抗寒性強的草、樹新品種培育技術;退化草地治理和植被恢復重建技術;高原地區防風固沙技術等。以水污染治理、有機垃圾治理等治理與修復為重點,大力開發環保生物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加快產業化進程。
(五)生物資源的保護和開發
加強生物資源調查、評價工作,促進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培育一批具有青海資源特色的高原生物產業鏈。搞好全省生物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摸清生物資源情況,開展生物物種資源就地、遷地保護和離體設施建設。搶救性收集瀕危、稀有生物資源,加快物種種質資源庫(圃)及保護場(區)、原省環境保護點、實驗基地、信息與管理體系和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加大生物物種資源的保護宣傳力度,出台相關生物資源保護和開發的法律法規,促進生物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生物產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富民強省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各級政府及部門必須加強組織領導,按照產業發展重點,加大對生物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落實國家相關優惠政策,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改善調整環境和政策環境。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生物產業發展的支持和引導作用,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整合政府科技計畫和科研基礎條件建設等資金,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對生物產業的支持力度,在土地供應、政府採購等方面對生物產業予以政策傾斜。
(二)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和機制創新。進一步加大對生物技術領域的科技經費投入,促進生物產業相關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建設,整合生物科技創新資源,積極推動產學研聯合,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開展產業關鍵技術研發,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鼓勵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和成果轉化,擴大生物技術領域尤其是生物醫藥和生物農業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迅速提升產業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促進青海生物產業向國際化發展。依託優勢科研單位和重點企業組建一批省級生物產業技術研發公共平台,建立產學研一體的新型研發運行機制,為生物產業提供技術支撐。
(三)拓寬融資渠道。要運用市場經濟手段,依法引入集資、入股、合作、引資等多種方式廣辟資金渠道,充分利用社會資金支持生物產業發展;積極培育有利於生物產業發展的資本市場,建立風險投資機制。積極著手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企業共建的風險投資公司和風險投資基金,形成風險投資撤出機制;引進和培養風險投資管理人才,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規範風險投資的市場行為;積極支持有條件的生物企業進入國內和國際資本市場。積極引導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對生物企業的信貸支持,為生物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四)重視人才的培養。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採取有效措施培養、引進我省生物產業發展急需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實施人才發展戰略,充分發揮人才作用,形成一支適應我省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實施“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用人方式,加強培訓合作和學術交流。加大收入分配向優秀人才的傾斜力度,完善技術參股和入股等產權激勵機制。
(五)加快園區建設,促進生物產業集聚式發展。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強規劃引導,有步驟、有重點地建設生物產業園區,促進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向優勢區域集中,引導生物產業向特色化、集聚化發展。以西寧(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物科技園為重點,完善園區功能,充分發揮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加快生物產業資源的整合,促進資源最佳化配置,選擇一批創新能力強、產品市場前景好、具有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在研發能力建設、技術引進、品牌培育、內外合作與重組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推動企業迅速擴大規模、增強實力,努力使之成為帶動產業快速發展的龍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