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葉廣芩創作小說)

青木川(葉廣芩創作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青木川》是葉廣芩創作的長篇小說,出版於2007年。小說以古鎮青木川為背景,講述了“土匪”魏富堂的傳奇一生。

《青木川》它承載著葉廣芩的文人情懷和對歷史的反思,通過對複雜人性地剖析,充分展示了陝南獨特的地域文化。小說於2011年入圍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前20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青木川
  • 創作年代:21世紀
  • 作品出處:《中國作家》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葉廣芩
  • 首版時間:2007
  • 字數:25.1萬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手法,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青木川在民國期間有個著名人物叫魏富堂,魏富堂是當地民團司令,土匪出身的他,靠種大煙發家,利用大煙的收入他武裝了自己,富裕了青木川一方百姓,但是他卻明文規定,青木川的百姓不許抽大煙,誰抽槍斃誰。在早期一次對義大利教堂的洗劫殺戮中,魏富堂領略了西洋文明的精緻,雪白的桌布、閃亮的刀叉、精緻的圖畫、金髮碧眼的修女。因為不懂洋文,文雅的神父當著他的面打了一個電話,叫來了軍隊,使他幾乎全軍覆滅。儘管險些喪命於“文明”,但是對文明的嚮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崇敬,在草莽出身的魏富堂身上幾乎成了一種情結,他先後娶了幾房太太,都是名門閨秀,為的是改變魏家的基因。魏富堂廣置良田美宅,架橋修路,成了一片地方的土皇帝。
俘虜了教育督察夫人程立雪,對教育文化的敬重讓魏富堂將這個會說洋文的女教師奉若神明,女教師對大難來時各自飛的自私丈夫亦失去感情,主動提出留在山清水秀的青木川教書育人。夫人變成了女教師,變成了女校長,在女校長的引領下,魏富堂蓋起了在今天也毫不遜色的學校,請的是上海工匠,大禮堂裝飾著巴洛克式浮雕,老師辦公室是兩層小樓,寬敞明亮的教室,這座山村學校成為陝南地區首屈一指的洋學校。學校開辦了英語課,代數、語文請的是名師,付以高薪。全鎮的孩子必須上學,哪個不去關魏富堂老子禁閉,直到答應將孩子送進學校才放出。胡宗南到青木川,魏富堂沒有請戲班子招待,而是從學校叫來幾個山村孩子,用英文給胡宗南背誦詩歌,讓這位軍人在山裡大開了眼界。女校長親自挑選成績優良的農家貧困子弟,到成都讀大學,費用全由魏富堂負擔,使一批孩子走出了大山。全國解放之際,陝南形勢複雜多變,魏富堂寫信給他贊助的學生們寫信,讓他們暫回家鄉,幫他度過這段特殊的日月。出去的學子只有在四川大學讀歷史的許忠德回來了,回來的理由很簡單,知恩圖報。魏富堂委任許忠德為少校參謀主任,一個隨口而出的名分,給許忠德帶來了一生的麻煩,歷次運動,他都成為了“運動員”。至於那些沒回來的,後來成了專家學者,這些人沒有一個人承認自己是“土匪”供給出來的。
女校長患病,死於解放初期,埋葬在青木川。至死,她與魏富堂的關係清白而簡單,在青木川,在魏富堂眼裡,她是文明與文化的化身,是青木川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魏富堂有外甥叫李樹敏,娶妻劉芳,兩人是國民黨撤退後潛伏下來的特務,他們冒充共產黨,殺害了魏富堂的兩個妻子,大趙和小趙,緊接著襲擊了剛剛住進青木川的土改工作隊,嫁禍於魏富堂,使魏富堂的政治面目變得模糊不清。1951年青木川10里外的廣坪發生過一場反革命武裝暴亂,開膛破肚,很殘忍地殺害了一批武工隊員和鄉幹部,其中有馮明的戀人林嵐。
在一次追繳中劉芳被解放軍擊斃,李樹敏被抓捕。
1952年春天,魏富堂和李樹敏作為土匪惡霸被政府鎮壓,具體執行者是馮明。在土改工作隊帶領下,青木川人分田分地分房產,貧困得住山洞的劉小豬分了五畝水田,三間大瓦房,他懷疑自己是在做夢,他甚至為工作隊長馮明立了牌位。
21世紀,馮明再進青木川,當年的血雨腥風以被社會主義新農村替代,遍尋昔日貧協的骨幹,已經所剩無幾。當年的貧協骨幹青女,曾是他的房東,今天他仍舊住在青女家,青女依然是他的房東,然而此房東已非彼房東,在鎮上住著兩層小樓的青女似乎已失去當年的銳氣,終日婆婆媽媽,專心跟著小孫女周旋。馮明去看望當年的文書魏元林,魏元林對土改的記憶喪失多多,所惦記的就是兒子什麼時候給他買輛機車,80歲的他要騎著摩托滿世界轉。見到革命烈士老萬的遺孀,遺孀咬著酸蘿蔔,提出的是待遇和補償問題;去看當年的生產委員趙大慶,趙大慶穿著城裡支援下鄉的名牌舊衣裳,家徒四壁地跟馮明追憶舊日理想,興致勃勃地談論將魏富堂戲箱子裡的戲裝分了他,他媳婦穿著蟒袍到河邊洗衣裳。趙大慶的孫子光著脊樑在院裡做作業,天氣涼涼,小孩子跟爺爺不一樣,拒絕穿那些城裡人丟給鄉下人的爛衣裳,嫌丟人。馮明很有些失落,讓他不能接受的是至今鎮上還有些人將魏富堂稱為“魏老爺”。馮明把去林嵐的墓地放在了最後,那是他心裡最軟弱的地方,幾十年了,一想到那場刻骨銘心的愛便想到林嵐的墓地,青山綠水,竹林掩映,那是他親自為愛人選擇的青木川最美的地方。誰知,50年後,因為燒磚,愛人的墓地機器轟鳴,塵土飛揚,早已面目皆非。他親自書寫的墓碑,羞怯怯地站立在水溝旁,碑石細小,字跡淡薄,幾乎無法辨認。馮明跳進水溝,彎下身子,將墓碑緊緊抱在懷裡。當年的僱農劉小豬找他來反映問題,鎮上要開發旅遊,魏富堂走出國門的大女兒要回家鄉探望,政府讓他搬出土改時分得的大屋,另行安排住處。住慣了大宅的劉小豬絕不答應搬出,他請求馮明跟他一起“保衛土改的勝利果實”。這一切,使這位老幹部陷入空前的迷茫之中,他覺得,走過的路好像變得有些模糊,青木川的人似乎有些健忘……革命先烈的一腔熱血拋灑在這片土地上,幻化成了一片片樹林,由紅變綠。
馮小雨探尋程立雪的下落,她懷疑至今仍舊活在老舊宅院的魏富堂最後一個太太就是當年的程立雪,所謂的女校長病故全是障眼法,那是程立雪知道魏富堂不妙的結局,為自己設計的一個脫身之計。最終,在許忠德的指點下,她找到了女校長的墓,一個小小的土堆,讓她吃驚的是土堆旁邊埋葬者另一個女人——劉芳,程立雪的親妹妹。
鐘一山在老林里終於找到了蜀道的遺蹟,找到了唐代公主唐安的墓冢,儘管不是楊貴妃,於他的唐史研究也是一大突破。一條隱隱約約的古道,是金牛道的一個分支。
青木川的金溪河上,魏富堂當年修造的帶廊柱的風雨橋,今天已經變做了水泥的飛鳳橋,飛鳳橋上趕集的人來自四川,來自甘肅,熙熙攘攘,熱熱鬧鬧。學校巴洛克的大禮堂還在,在陝南仍舊是首屈一指,學生們在裡面舉行了一屆又一屆畢業典禮,朗誦過一首又一首英文詩歌。許忠德在小鎮上操持著一個小賣部,買賣當中,偶爾露出一兩個英文單詞,引得外來的顧客露出驚異的眼神,免不了問一句“什麼出身。
馮明自青木川回去以後不久去世,變做一捧灰,裝在小匣子裡,擠擠挨挨的站在牆上眾多匣子中間;林嵐的墓地政府撥款修建,革命烈士,巨石金字,蒼松翠柏,被闢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魏富堂老宅的後牆外頭有魏富堂的墓,新刻了碑文,是許忠德與政府和魏的大女兒一塊兒商定的,內中稱魏富堂為“開明士紳”。
一撥又一撥的遊人來到了這裡。

創作背景

葉廣芩1968年作為知青來到陝南,曾在漢中略陽鋼廠當過護士。作為一位樂於暢遊生活的作家,七年的記者生涯又使得她對陝南這方土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久居在陝南這片靈秀之地上,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早已融進了她的血液。也正是基於陝南文化的薰陶,她創作出了許多以表現陝南地域特色為主題的優秀作品,尤以《青木川》這部作品最具代表性。
葉廣芩是為寫《老縣城》研究民國土匪歷史時關注到魏輔唐的。她多次去青木川採訪,資料紮實全面,不只是為小說積累素材,更是為當地做歷史文化的整理保存。青木川的過去與現在,都在牽動她的心。小說的醞釀,算上最初資料蒐集,前後有近20年的時間,作者在青木川先後採訪了近百人,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

人物介紹

魏富堂
魏富堂曾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土匪,為了錢財與權勢入伙土匪王三春處,他打家劫舍,霸占田地,販賣鴉片。等他站穩了腳跟,無生計困擾之際,又想進入上層階級。在獲得一定地位後,充滿了對知識、對文化的認同與嚮往,他深感人們對他這種暴發戶的鄙夷,骨子裡缺乏文化使他充溢著自卑。他雖是山野粗人,但追求城市時尚不遺餘力,他從千里迢迢之外,花巨資購買汽車、冰櫃、電話、留聲機、沙發、鋼琴,在偏僻大山里建起巴洛克式的堂皇建築作為學校,辦起了和大城市南京、西安相媲美的學校,他資助家鄉子弟去四川大學接受高等教育,見世面。他興修水利,辦劇社,建立現代化洋槍配備的武裝力量。
程立雪
程立雪畢業於北平女師大西語系,嫁給陝南教育督查主任霍大成,隨夫赴寧羌縣考察,半路遭匪徒打劫,丈夫棄她逃命而去,從此不再相信任何愛情。她被匪頭李樹敏獻給魏富堂,卻以清雅絕俗,秀慧博學折服了魏福堂,魏福堂對她尊敬有加,言聽計從,不敢造次。
程立珊
程立珊大學畢業後加入軍統,成為國民黨特務,國民黨從大陸潰敗之時,程立珊奉命在青木川潛伏發展特務組織。她化名劉芳,表面為匪首李樹敏之妻,實則是反共游擊隊分隊長。程立珊性情冷酷,秉性暴戾,常著男裝,蹬著帶馬刺的長靴,刀法其準,號稱“黃鱔尾”。
魏金玉
魏金玉是魏富堂的女兒,聰明漂亮,性格剛烈,頗似其母。喜歡上國民黨軍統上校情報處長姜森的副官於四寶,為此與父親鬧翻離家追尋愛情。
馮明
馮明是解放軍三營教導員,他是反霸動員會上的工作隊長。發動民眾實行土改,揪出當地大土豪魏福堂。在槍斃魏福堂後沒過半個月就離開青木川。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小說著重突出個人的主體性,不剝奪任何人對革命歷史言說的權利,包括曾是土改教導員的老革命者馮明。這與新歷史小說完全有意顛覆革命歷史,大肆渲染其中的暴力、血腥、欲望及人性之惡不同,這種更加全面的你言我語才更接近歷史的本來面目。在這裡馮明所代表的曾是主流的意識形態所影響下的革命歷史只是一個支流,並非像革命歷史小說那樣貫穿整個內容。而任何一種敘述都只是提供一種可能的歷史真相,並不能涵蓋所有的歷史圖景。歷史是細化的,它關乎每一個身處歷史中的個人。每個人都有言說的權利,這樣歷史與人性的複雜糾纏在不同的話語權力的轉換中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揭示。
作者把對歷史的反思延伸到了當下,這種延伸大大地拓展了歷史的想像空間。小說在今昔對比中對“革命情誼”進行著解構,和老首長馮明曾是戰友的張文鶴在病重之時去城裡找首長關照卻慘遭尷尬,連門也沒進就被人給擋下了,最後通過收容渠道被遣送回來,曾經的革命情誼被如今的侯門似海、高低貴賤替代。當馮明回到青木川被安排住到青女家時馮明只是沉浸在革命友誼當中,並不知鎮政府和青女家的交易,所有的開銷都是鎮裡撥了錢才得以進行,並不是什麼所謂的革命情誼。

藝術手法

《青木川》屬於敘述話語類型,小說採用追憶與現實穿插的手法,精心設計三條線索:馮明尋夢訪舊,馮小羽尋找消失於歷史迷霧中的程立雪,鐘一山尋訪貴妃蹤跡。這三條線索之間不構成時間、邏輯聯繫,互不干擾、單獨發展,但各自承擔不同的敘事功能。馮家父女兩條線索奏響青木川截然不同的複合音響,鐘一山古道尋訪將地域意義上的青木川置放到悠遠的歷史縱深處,文本因而釋放出歷史的凝重感與浩渺感。結構安排精巧整飭,以魏富堂1952年春被斃始,魏金玉回國修墓終,小說首尾呼應,敘述枝枝蔓蔓卻又井然有序,情節一波三折、搖曳多姿,顯示出作家駕馭長篇小說的不凡功力。這種精巧的結構設定是目擊者存在的重要標誌。
《青木川》主要寫了兩類土匪:一類是大奸大惡之徒,如魏文炳、王三春,他們身上保留了更多匪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荼毒生靈,危害百姓,試圖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另一類就是魏富堂,他身上有匪性的一面,也有未泯的善良人性。他崇拜文明,殺富濟貧,保護一方百姓。
小說整個故事有三個聲部,是一匹“三駕馬車”牽引的。一是曾經在青木川剿匪的三營教導員、現已離休的老幹部馮明,重回故地打撈關於心上人林嵐的記憶;一是馮明的女兒、寫小說的馮小羽在陪父親重回青木川時探尋土匪魏富堂的故事;另一個則是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博士鐘一山,主要是來青木川鎮東八里考察自認為和楊貴妃有關的太真坪。故事的敘述特別像福克納的《在我彌留之際》。三個人共同拽著這駕馬車,回到了五十多年前的青木川。

作品影響

2009年1月23日,《青木川》獲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
2011年,《青木川》入圍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前20名。

作品評價

《青木川》是一扇明亮的窗戶,人們透過它可以了解和理解中國人民的過去和現在。
——美國作家、教育家傑瑞·比薩奇

作者簡介

葉廣芩,北京市人,滿族,祖姓葉赫那拉。中學就讀於北京女一中,1968年分配到陝西,當護士、記者,1990年在日本千葉大學學習,回國後於1995年調入西安市文聯創作研究室,從事專業創作。1999年任西安市文聯副主席。2000年開始到周縣持職任縣委副書記,關注生態與動物保護,長期跟蹲點於秦嶺腹地的老縣城村。現為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文聯副主席,陝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十一屆政協委員。主要作品有家庭題材的小說《本是同根生》《誰翻樂府淒涼曲》、《黃連厚朴》以及長篇小說《採桑子》,日本題材的小說《黑魚千歲》,紀實題材的《沒有日記的羅敷河》、《琢玉記》等。多部作品被編為電景,如《紅燈停綠燈行》、《黃連厚朴》、《誰說我不在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